月食说课稿

时间:2022-05-08 14:18: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月食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食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我说课的题目是《月食》。

  一、教材分析

  《月食》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从小学阶段科学内容整体上分析:《宇宙》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五年级上册“光和影子”和五年下册“地球的运动”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教材这样编排在光和影子为知识铺垫的基础上,从认识地球运动扩展到学生认识宇宙、认识天体运动,符合学生认识天体的一般规律。

  从本单元本课内容上分析:《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有趣的天文现象。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是在学生学习了月相后,在日食的学习基础上,让学生推测和证实月食的成因,教材只用了一小部分介绍月食的活动,教材这样的编排是以日食教学为重点突破,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月食的形成,给学生大胆想象探究的空间。月食与日食同样是小学、初中、高中等各学段研究天体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学习,虽然可将此内容作为课后研究内容,但我认为学生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真正理解月食形成还是有必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一下月食模拟实验,这是对日食教学的扩展和深化,有利于加强日食和月食的对比研究。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对光和影子现象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有了认识,对日食现象刚刚进行了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具备了小组实验探究月食形成的能力。

  2、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对自然现象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具有独立思考想象和合作研究的初步能力;他们在自己的历程中可能听过或见过真正的月食现象,贴进生活,探究愿望强。

  3、学生发展:月食和日食现象同样是天体研究的基础,在小学、中学的教材中对于天体的研究都是以日食和月食为基础的,因此对于月食的研究应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突出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我设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白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理解月食的形成过程;与日食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小组实验研究感受月食的形成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做月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月食现象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对得科学现象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月食形成探究实验

  2、难点:指导小组自主探究月食的形成实验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而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导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做实验。

  2、学法: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快迅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仔细观察、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模拟实验(月食的成因),小组合作,分析对比。从而提高学生推理和归纳总结等科学思维能力,学会合作。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月食

  2、学生准备:电灯泡、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等实验材料

  七、教学过程

  课前播唱《但愿人长久》

  (以一曲《但愿人长久》结合情景将学生带入月的世界,阴晴圆缺交织着情感波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情感上、内容、环境上使学生做好学习的充分准备)

  (一)情境导入,引导质疑

  (1)随着上课铃声的拉响,我向同学们说:亲爱的同学们,老师将播放一个奇妙的天文现象,想看吗?(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播放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科学信息。

  (2)质疑:同学谁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在学习了日食的基础上学生知道这种现象是月食现象。教师随即板书课题:月食。然后让学生汇报科学信息。

  (设计视频引入,学生观察发表见解: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符合科学探究的规律,从而引发对月食的深入思考;同时这样的呈现学生兴趣高,可能与自己曾观察过的月食情境相融合,自然会有所感受)

  老师引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当学生提出:月食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立即抓住这一问题进行引导:同学们回忆一下日食的形成原因,你能猜测出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2、建立假设: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

  (在学习了日食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提出这样的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1)小组设计方案

  (意图在于:放手让学生操作,培养其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其自主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对学生实验方案的预设:

  ①利用电灯泡当作太阳,皮球当作月球,甲同学的头当作地球。

  ②让乙同学拿着"月球"围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另一侧时,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让甲同学再看"月亮",还能看见"月亮"吗?

  ③当"月球"不在"地球"的另一侧时,是否重新看见了"月亮"?

  模仿教材中日食研究的实验

  可能的实验(三):利用三球仪

  (2)指导、汇报

  (这一环节是教学组织和指导中的一个难点:这需要课前有师生的实验材料准备、过程中教师及时的参与和指导,教师要及时发现不同的实验方案,以便有针对性进行汇报交流,不论小组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案,教师都要给予研究中的肯定,激发其探究的热情,同时给予实验优化意见)

  4、验证假设

  学生利用实验用具,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推断的正误,并汇报结果。

  学生借助“三球仪”向全班现场演示讲解:“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本环节是对学生实验验证的进一步验证,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走上讲台的机会,通过现场展示讲解使全体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月食形成的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同时也为月食类型的认识作了教学准备)

  5、月食类型探究

  演示月食形成示意图,进行月全食和月偏食的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月食成因演示,体现月食的类型;说明月食和日食的类型比较,使学生明白没有月环食的原因)

  月全食月偏食

  (三)日食和月食对比分析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日食和月食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加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的理解,形成系统的认识)

  (四)总结拓展

  通过“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总结学到的关于月食也包括日食及比较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想象都表达出来。

  通过“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心中的问题,表达内心的愿望,并抓住孩子特别想带着学习到的知识亲自看一下月食的心理,为以视频权威告诉学生20xx年日月食发生的时间,给学生向往的空间)

  七、教学反思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学此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探索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课前预备、教学引入、实验探究、总结扩展等各环境节都创设了情境或形成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汇报交流,学生亲自上台演示讲解、学生对比归纳结论,课堂完全成了学生大胆实践的基地,教师是指导、组织者。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形成自主的实践性的课堂,符合科学新型课堂的课程理念。

  3、通过画图练习,巩固知识。学生学完了这一刻,真正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的,主要还是示意图;在教学中,设计一个练习,就是让学生画示意图。即使有少数的学生在前面的环节中还没有掌握,那么通过画示意图,仍然可以理解形成的原理。

  4、在教材中,是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月食只占了一小部分,作为一个探索式研究内容;学生是不是真正进行了探究、是不是真正理解的月食的形成。而本课是把月食及与日食的比较研究拿到一堂课上细致研究,从关至尾都是学生的自主活动,这与教材倡导了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类比推理能力的意图是不矛盾的,而这恰是我个人对此内容教学的见解:我们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这正是我选择本课和对类似内容的教学思考。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大家,欢迎指教。

【月食说课稿】相关文章:

日食和月食教学反思11-26

月食小学作文(通用42篇)10-31

穷人说课稿05-29

《秋思》说课稿05-13

《荔枝》说课稿12-17

《雾凇》说课稿12-17

《故乡》说课稿08-26

《雷雨》说课稿08-26

《背影》说课稿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