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过新年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过新年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过新年说课稿1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八单元中的歌曲《过新年》,课型是综合课,计划一课时完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启示”五个方面对本课教学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们中国人管“新年”叫“春节”,也叫“过年”。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人们过年图的是喜庆、团圆,而对孩子们来说,过年更多的是一种快乐和满足,他们感受窗花带来的温暖,春联带来的祝福,在合家团圆中感受亲情的温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过新年》这一课是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教学时间正值岁末年尾,学生已经能嗅到浓浓的年味,感受到新年的临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本课,是非常适合的。这首歌曲曲调欢快活波,歌词通俗易懂,充分表达了孩子们过新年时的愉快心情。其中模仿锣鼓的衬词“咚咚呛”以及部分旋律和节奏的重复,更为歌曲增添了喜庆热闹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过新年》,能用欢快、热烈的声音表现过年热闹的情景,感受并掌握歌曲中节奏、力度的变化。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依据听觉感受,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相关经验歌曲伴奏。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音乐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舞蹈、美术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表现过年的喜悦,师生在活动中交流、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唱”会歌曲,在熟练演唱的'基础上,从歌曲及各种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过年的欢乐气氛。
(四)教学难点:
是歌曲的三、四乐句(主要是掌握好它们的节奏变化)。
二、说“教学理念”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用音乐、舞蹈、美术等手段进行综合教学。在学习新歌时,以“听”为切入点,以“唱”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从不会到会唱直到唱好;在拓展延伸时,以“动”为纽带,引导学生观察、搜集、整理、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整堂课以“情”贯穿始终。
三、说“教法与学法”
通过用听唱法、模唱法、表演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主动地对音乐进行模仿和表现;设立伴奏和展示环节,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律动中来;鼓励学生边唱、边动、边奏,从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在以上的教学理念和教法、学法的支撑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伴随着《新年好》的歌声,师生们一边欢呼“过年咯”,一边踏着轻快的舞步一齐进入教室,学生们有的拍手唱歌,有的拉手摆动,有的自由舞蹈,还有的互相拜年。这样的情境导入很自然,无需教师更多的语言,学生一进教室就融入到了新年的氛围当中。音乐停止后,我问:“同学们,很快就要过新年了,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喜欢?”(生答:穿新衣、放鞭炮、帖对联等)我又说:“是啊,过年的时候还可以贴对联。老师今天就准备了一幅对联,看!(播放课件)可惜没贴好。上联是什么呢?”老师先指名一位学生读,读正确后贴上联,然后引导全班练习直至熟练。揭示下联的方法和上联一样。这里解决的上、下联正是本课的难点,第三、四乐句,为接下来的歌曲教学铺平了道路。之后,师生一齐读横批《过新年》,正好揭示课题。以上过程都是以《过新年》的旋律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经意地聆听,初步感受旋律,形成印象。
(二)视听结合自主感受
1、欣赏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在伴奏下进行活动,加深对歌曲旋律的记忆。】
让学生观看配有《过新年》旋律的各种节日景象的画面,如舞龙、舞狮、扭秧歌等,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闹的情绪。然后我问:“看过了热闹的节日景象之后,谁来说一说里面那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生答欢快、热闹。接着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全班用la跟随音乐模唱,也感受一下过年的热闹情景。
2、学唱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听、忆、视唱等形式,让学生在“唱”的过程中自己学会新歌。】
我说:“有群小朋友还为这段好听的音乐编了歌词呢。我们一齐听听他们都唱了些什么?”播放歌曲《过新年》的自制MTV。然后让学生回答听到的歌词,并鼓励学生试着跟琴唱出来。接着,老师请学生说出:哪些打击乐器能表现这首歌欢快热闹的感觉呢?生答锣鼓。然后,老师让学生用锣鼓声来为歌声伴奏。学生从不熟练到饶有兴趣,大概是两到三遍,在这个练习过程中,他们会不经意地加深对歌曲的印象,无意识地学唱歌曲。紧接着进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随琴视唱、边唱遍奏等形式进一步熟练巩固歌曲。以上学唱新歌的整个过程,老师没有亲自教唱一句,只是偶尔纠错指正,让学生体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拓展延伸体验创新
1、装扮教室歌曲学好以后,老师首先让学生们将自己课前搜集的窗花,中国结,“福”字,春联,灯笼等节日物品互相交换欣赏。并在音乐声中用这些物品把音乐教室装扮装扮成过年的样子。进一步营造了自然逼真的情境,贴合了本课主题。
2、展示与过年相关的民俗活动然后,让学生模仿、展示与过年相关的民俗活动,如扭秧歌、舞龙等。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和课前准备的道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来深入地体会歌曲的情绪。
3、相关音乐文化拓展接着,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其它国家、民族特有的辞旧迎新的日子和方式和音乐作品,如:外国的圣诞节、傣族、彝族的新年等,对相关的音乐文化拓展和延伸。最后,我说:“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了,让我们一起倒数,用欢乐的歌声、热闹的伴奏迎接新年吧!”顿时,教室里成了欢乐的海洋,有唱的,有跳的,有舞龙的,还有伴奏的。整课堂在高潮中结束。
五、说“教学启示”
在整堂课的教学当中,我极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让学生主动体验音乐、感悟音乐,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使他们有了一个愉快的音乐体验,渡过了一节真正寓教于乐的音乐课。
过新年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年到》是大班综合活动内容.这首诗歌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星星、月亮、太阳都拟人化,描写了共同欢度新年的快乐,同时通过自然的对话,幼儿知道了过新年自己长大了一岁,更加懂事了。幼儿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流露出了盼新年、过新年的喜悦心情。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基础知识,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2、目标定位:
根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任务,特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感受新年欢乐气氛,增强大一岁的自豪感。
(2)学习诗歌的语言,能创编诗歌。
(3)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3、活动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活动难点则是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使活动得到深化。
《过新年》教案活动意图:中班的幼儿语言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具体运用时,总是词不达意,特别是量词的运用。因此,针对我班幼儿对量词的学习需求,结合新年的到来,我设计了这节《过新年》的语言活动。将量词渗透进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发现量词,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和运用量词,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和提高,培养了他们语言的迁移能力。
活动目的:
1:学习量词:双、条、顶、挂、……
2:学习正确运用量词,培养语言迁移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口语表达及扩散思维。
活动准备:
图片(一幅由六张小图组成的大图)、礼物若干。
活动进行:
一、学习量词:
1:分组看六幅小图:幼儿自由探索图上有什么?各有多少?
2:请幼儿代表讲述看到什么及多少。
图一:一辆雪橇车、一个篮子、一个苹果、一个梨子、一挂香蕉、一把伞、一顶帽子、一辆小汽车、一条围巾、一双手套。
3:引导探索:说每个东西有多少时,数字后面有一个词,如:一辆小汽车的“辆”、一双手套的“双”、……(这些词就是量词)。
每个物体不同,它用的量词也不相同,一把伞就不能说成一棵伞、一顶伞,说它们的时候要将量词分清楚。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过新年说课稿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三册《过新年》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时,现在就把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和大家谈谈。
一、教材分析
《过新年》这一课,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呛”的反复,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教材安排到本学期的最后一课,按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学本课时已是期末,孩子们已经能感受到新年的脚步,在孩子们都盼着过年的心情下教学本课,应该说教材的安排是因时、因地、因事制宜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鼓和小钹这两种民族打击乐器。
2、能力目标:学习使用鼓和小钹为歌曲《过新年》伴奏。感知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歌曲欢快热烈情绪的作用,增进对民族打击乐的兴趣。
3、情感目标:通过演奏这两种乐器,让学生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民族打击乐表现和感悟歌曲过年的热闹情景。
2、难点: 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能够初步掌握简单的合奏。
四、学情分析:
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我将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等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设想:
《过新年》是一堂以器乐教学为主的音乐课。本课是在学会演唱歌曲《过新年》之后,再学习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本课采用
“动一动”,“说一说”,“敲一敲”,“学一学”,“唱一唱”,“练一练”“演一演”等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五、教学过程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我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1、动一动教学一开始,我就组织学生按照音乐的节拍说出和教师意义相反的词,培养学生节奏感的同学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律动训练。让学生一上课就融入音乐的氛围中。(设计意图:这样的.情景引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无疑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搭起学生、教师、教材三者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2、猜一猜教师通过谜语导入引出两种民族打击乐器,小鼓和小钹,通过一系列的音乐 活动帮助学生记住乐器的音乐、演奏方法。
3、 练一练 老师启发学生组建小鼓队,用小嘴巴模仿鼓钹的声音,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 看一看 让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感受过年的情景。
5、 听一听养成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通过反复完整地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欢快、热烈的过年情绪。为歌曲的演唱做好铺垫。
6、 唱一唱 学生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听音乐小声跟唱,接龙游戏等方式把歌曲能准确的演唱出来。
7、 跳一跳:通过教师精彩的东北大秧歌的表演,让学习进一步感受东北音乐的风格特点,
经过“十”字步的学习知道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
8、 演一演让孩子们用舞蹈表现歌曲,拿起手帕扭秧歌、以及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演示一遍,把全课推向高潮。
六、教学启示
总之,在本方案的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还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过新年说课稿4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欢欢喜喜过新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渗透理念,设定目标。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欢欢喜喜过新年》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教材以学生最熟悉、喜庆的节日——春节为切入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明天的追求。这节综合活动课,我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体会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2、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向学生渗透重视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愫。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别,分析能力。
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了解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挖掘过年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与反馈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习。
(二)运用理念,精心设计。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多媒体《过年》片段,同时学生聆听着熟悉的旋律《新年来到》,一下子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我随机引出话题:“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喜欢过年?”学生的回答很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2、畅谈春节,明理激情。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课前,我让孩子们收集过年用过的小饰物、用具、照片等,活动中让学生展示交流,同时把音像教学资源引进课堂,给学生营造出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静能动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生动化,形象化,多媒体资源中的《过年》图片的介入,激发学生畅谈在过年的众多风俗习惯和庆祝活动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同学们在交流中全面地了解了当地过春节时的习俗,随机播放过年习俗如贴年画、贴门神、剪纸、、、、、挖掘出过年的文化内涵。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一些辩论题供学生辩论:过年要不要放鞭炮?收压岁钱好不好?从而体会到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3、主体参与,多向互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而应该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
过新年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欢天喜地过新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孩子初步了解一些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元旦。让孩子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走亲窜友的愉快、学会一些待客做客及在公共场所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
《欢天喜地过新年》这一主题侧重让孩子了解公历新年就是每一年的一月一日,也就是元旦节,农历的新年是我们最热闹的春节。了解人们迎新年的方式,了解新年祝福的常见方式,体会用自己的方式向亲人朋友老师传递祝福时的喜悦心情。
二、说目标
依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初步了解有关新年的知识及人们迎接新年的方式.
(2)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向亲人、朋友、老师传递美好的祝愿,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
2、情感与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节日、珍视节日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新年的期盼,感受向亲朋好友传递祝福的欢庆心情,体会新年的热烈和美好。
3、过程与方法目标:
(1)乐于自主探究;
(3)学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已有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人们迎接新年的.活动有哪些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亲人新年的祝愿
难点: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设计与制作能力
三、说教法
完成这一课的教学需要师生做好课前准备:教师的教具准备,像多媒体课件、挂历、手工的材料工具等;学生的课前准备,如了解新年的知识,搜集有关新年的图片、资料和准备手工的材料工具等。
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取激趣导入、图片展示、课件欣赏、实践操作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巧妙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四、说学法
素质教育提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针对这一教育理念,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这些探究活动中得到学习、体验、领悟和发展。
五、说活动过程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轴心,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形式。因此,我根据一年级儿童注意力差,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中不仅设计了一些多媒体教学图片,同时还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使整个课堂像一个磁场,使学生围绕迎新年这一中心活动,使每个孩子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
活动一: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历、看日历、说日历的活动,我在课前让学生准备日历,收集有关新年和春节的资料。课堂上,通过学生亲自翻阅日历,找到一月一日,了解新年,知道新年等于一月一日等于元旦,是世界同乐的日子,并抓住时机,帮助学生弄清春节和新年的区别。
(这一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日历着手,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活动二:迎新年小联欢。
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新年后,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年的故事,以及人们从古到今的各种迎接新年的方式,主要是春联、拜年、舞龙等,让学生感受新年的热烈气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迎接新年。(回忆幼儿园联欢的情景,如画一幅美丽的图画,唱一首歌,跳一个舞,朗诵一首诗等等。只要能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喜悦都行。)
(这一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了与生活接轨,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相一致)
活动三:制作贺卡。
新年是那么美好,每个人都盼望新年的到来。因为新年到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它带给人们的是希望,是收获。所以在新年到来之际,人们不仅以不同的方式来迎接新年,同时还以不同的方式给亲人朋友送去祝福。那么新年祝福的方式有哪些呢?学生会说出很多,如打电话,发短信息,发电子邮件,制作贺卡等。(教师在这时要穿插进行祝福文明礼仪的强调)
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方式也来表达我们的祝福。自制贺卡,培养能力,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礼物,表达情感。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白自制礼物的好处;指导学生构思和书写祝福语;指导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在学生动手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提出表扬,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配乐营造气氛,让孩子们在欢快的环境中动手动脑,自主完成小制作。
(这一设计目的是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发掘学生的智慧,同时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这也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活动四:现场交流贺卡。
将孩子们制作的贺卡展示出来,请孩子说说贺卡是送给谁的,如有送给老师或同学的,现场送贺卡。同时提醒学生送收贺卡时一定要有礼貌。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用音乐烘托气氛,通过孩子的自身体验,使儿童形成对集体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