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色花》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色花》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金色花》,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金色花》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书写亲情的美文,训练重点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学习朗读和圈点勾划。《金色花》是正好能够体现本单元训练重点的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它篇幅短小但意蕴丰赡,写法独特,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由“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入文,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和母子深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要在感悟内容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积累精美的语言,鉴赏独特的写法,训练朗读能力,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感知诗歌人物形象、体会诗歌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爱的情怀。
根据单元目标及本课教学目标,本课的难易程度,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品读,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定为:探究独特写法,理解诗歌主旨。
二、说教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为了完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设计理念,采用以“导”为起点、 “读”为主线、“品”为关键、“悟”为终旨的教学流程,力求在简单扎实中体现亮点、特色。
三、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还说过:“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掌握新知识,才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新课标同样也提出:“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已经成为现在教学的重要目标。为此,具体采用圈点勾画批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学法实施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六个板块进行本课的教学。
1、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倾听音乐《妈妈的吻》,音乐结束后,老师深情独白:虽然这是一首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但3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动人,那是因为这首歌唱出了母子深情。今天让我们走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期待一次更美的亲情洗礼。
(设计意图:以音乐导入,营造温馨的教学氛围,便于学生进入诗歌角色。)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具体操作分为以下二步:
①读——以问题:“文中的我变成金色花后做了哪些事?”引导学生读诗,边读边思,运用圈点勾划的学习方法在书上做好批注。老师在学生自读时,深入学生当中,进行个别指导。)
②说——引导学生运用 “当母亲……,我……”的句式概括诗歌内容并板书:当母亲工作时,我开放花瓣;当母亲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母亲看书时,我投影书页;当母亲四处寻我时,我变回孩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把握诗歌内容)
3、品读诗歌,感知人物。(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体现教学重点)
品读诗歌的重要段落,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孩子形象和妈妈形象。重点抓住诗歌结尾母子之间的对话描写“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按照由浅入深的步骤,采用学生自读、老师范读、师生研读、学生演读等多种形式的品读,引导生真切体会孩子的调皮、可爱、懂事和妈妈的慈祥、善良,爱子之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读”贯穿,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落实教学重点。)
4、悟读诗歌,领会主旨。(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突破教学难点)
首先,领会主旨:以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为妈妈做这些事?为什么又不让妈妈知道?”引导学生先独自思考,再合作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孩子变成金色花做这些事是为了默默地回报母爱,以此来折射出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从而体会诗歌主旨。
其次,探究写法:引导学生发现诗歌大量笔墨都是在写孩子,通过刻画一个懂事的孩子默默的为母亲做了很多事,来赞美母亲,并和其它写母爱的文章进行比较,体会诗歌独特的写法——借写孩子回报母亲来反衬无私伟大的母爱
5、拓展延伸,书写亲情
①说亲情。找自己与母亲感人瞬间倾诉给大家听。
②写小诗。运用 “假如我变成了……,我会……”的句式创编一首小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说亲情、写小诗”,激发学生关爱母亲、回报母爱的情怀。)
6、小结
在音乐《妈妈的吻》中,诵读全诗,再次感受母子深情,结束本课学习。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主要分为三块,黑板中间主板书,体现诗歌内容、主旨、写作特色、;黑板左右都为副板书,体现教学过程、学法指导。
《金色花》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们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我的说课分为五个步骤,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程序,五是说远程教育设施的运用。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所处的地位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家庭和亲情”,《金色花》是一首表现母爱诗歌的名篇,作者泰戈尔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本课时只讲授《金色花》,而后一首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金色花》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体现了人间最圣洁的母子之情。
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音韵节奏、情感表达均了解不多。所以教学本单元时宜从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现代诗歌的技巧入手,在朗读过程中逐步激发起他们赏读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③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朗诵技巧,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表达对母亲的爱。
二、说教法
(一)美读感知法: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所以教授本文的重点就是多读。
(二)合作探究法:学习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二)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
(三)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期待永恒美
金色花许多学生都没有听说过,多媒体先播放学生熟悉的表现母爱的歌曲《鲁冰花》,在歌声中把学生带入预设的教学情境。
(二)自由朗读,感受图画美。
播放《鲁冰花》背景音乐,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先说给同桌听,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明确孩子变成金色花后的三幅图画。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三次嬉戏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三)倾情诵读,品读语言美。
1、学生听配乐示范朗读,提示学生听时注意诗歌的“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自由朗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自身也是充满身真童趣的,鼓励结合自身体验,读出自己的理解。
3、花样朗读比赛,看谁朗诵的好:自由组合,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合诵,也可以分角色朗诵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将自己的感悟与情感融入其中。花样朗读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果遇到冷场的话,老师适合时引导。
4、最后让学生满怀着对妈妈的爱,充满深情地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文中的语言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出示金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语言美都来自诗人想象的奇特,把自己变成了一朵美丽圣树上的花朵。
即: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
(五)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结合文中小男孩子的表现,适时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也让学生们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变作什么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感恩。
初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完善之中,我先给学生做示范的造句,再请学生动笔写。全班品评。当然,学生如果有其他的想象也是可以的。我们需要适时引导并评论,不要用老师的思维模式框住了学生的想象力。
示范:
(1)我愿变成xx,当妈妈xx的时候,我可以为妈妈x x
(2)假如变成了xx,我将xx。
例句:
(1)我愿变成一条清清溪流,当妈妈工作累的时候,我可以为妈妈唱出一首“叮叮咚咚”的曲子,让妈妈心情放松。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将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六)尽心回报,落实行动美。
世界上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件是行善,一件是尽孝。让同学们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一张贺卡上,今天晚上送给妈妈,如果妈妈不在家,就打电话念给妈妈听,把对母亲的回报落实在行动中。
五、说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
(一)《妈妈的吻》歌曲的播放,可以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其优越性。
(二)远程教育网上的资源中简洁的教案,给老师提示了教学重难点,同时也给老师留下了自我发挥的空间,加入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课文配乐图画朗读,在提高学生听看读能力的同时,能更快速感知全文;简单的练习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当堂消化知识,与传统在黑板上抄上相比,时间大大缩短。
(三)初一的新生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正在培养之中,多媒体上把课文重要的笔记显示出来,更迅速方便,节省了老师的板书时间,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结束语:这堂课我以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的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理解尊母、爱母这一伟大主旨,并付出实际行动。恳请评委提出宝贵意见。
《金色花》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金色花》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4课的一篇文章。《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的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对外界充满好奇,思维活跃,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但他们的阅读时间相对比较缺乏,很难养成较科学的阅读方法,再加上年龄比较小,阅历比较少,所以进入感悟、欣赏层次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学会感恩他人。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纯朴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本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播放歌曲《鲁冰花》,接下来顺势导入本堂课的课题《金色花》。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教师进行范读并请学生思考:本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首诗的感情基调。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的情感,为接下来深入研读做铺垫。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研读赏析。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接下来引导学生分组朗读,分段朗读课文,找到本文关键词句,进行圈画讨论。并在PPT上展示一系列的问题:
1.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有一个怎样的妈妈?
2.文中描绘了几次嬉戏的场景,分别是如何描写的?
3.“我”为什么不告诉妈妈“我”到哪里去了?(竞赛读,读出“我”和妈妈的语气)
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也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在这一环节,会提问学生: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做什么来陪伴妈妈?旨在发散学生思维,锻炼学生交流表达能力。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母亲的情感。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小结:母亲把一生的爱都倾献给我们,她无私奉献,关心你生活中的大事小青,无论你长到多大都不能忘记母亲的这份恩情。总结本文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伟大。
2.作业:回家为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想让学生再次去切身体会母亲的伟大,并懂得感恩。
七、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本堂课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简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金色花》说课稿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散文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含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3、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诗。
二、作者简介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一九○三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沐浴()()祷告()
嗅()衍()摩()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
祷告:
沐浴:
四、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给予指导
1、自由朗读。
2、听课文示范朗读磁带,注意对朗读技巧的把握。
3、个别学生读。
4、学生评价。
5、朗读指导:
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读得轻松活泼,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⑵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如果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⑶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⑷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总之,现代诗歌的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五、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1、请谈谈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⑵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⑶诗歌表现了什么?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 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1、谈谈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⑴写了孩子的三次嬉戏。
⑵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我”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我”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⑶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爱。
2、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因为妈妈找到孩子,非常着急。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呈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是责怪的口吻,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的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中国人喜欢把儿童比喻成花朵,印度人也一样。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板书设计】
六、迁移拓展
1、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注意体会其内在思想感情。
2、阅读泰戈尔的另外一首散文诗《审判官》,注意理解其主要内容。
审判官
你想说他什么尽管说罢,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处。
我爱他并不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你如果把他的好处与坏处两两相权一下,恐怕你就会知道。
他是如何的可爱罢。
当我必须责罚他的时候,他更成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
当我使他眼泪流出时,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
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罚他,因为只有热爱人的才可以惩戒人。
3、学生谈感受。
4、以孟郊诗《游子吟》作结。
《金色花》说课稿5
尊敬的评委,你们好。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基于此,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金色花》。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及作用
地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特点: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荷叶母亲》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只讲授泰戈尔之《金色花》,而冰心的《荷叶母亲》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作用: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积累生字词语应是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目标;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的要求,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理,第二、三个目标则是掌握常用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以及掌握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1、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2、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
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及单元目标说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即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裁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直至背诵,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2、难点: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想象”的能力,运用“想象”以借物抒情进行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将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对美的事物有自然而然地亲近感,再加上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开始对文学产生了亲近的欲望。但是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时间相对比较缺乏,很难养成较科学的阅读方法,再加上年龄比较小,阅历比较少,所以进入感悟、欣赏层次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比较差。
2、教法:
1、合作探究法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朗读法
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板书辅助法。
三、说教学过程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美读课文,披文而入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我安排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运用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感知课文打下基础。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伟大、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通过讲述《白蛇传》中白娘子的儿子为救母亲,感动上天的故事和一段优美的诗文朗诵引入新课。
2、知识积累
学生利用参考书简介作者,结合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整体感知
通过认真听朗读录音,初步掌握课文朗读的重音、语速、语气、语调、节奏、感情。
指导朗读
首先全班集体朗读,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整齐而无感情等),安排第二个步骤,选择喜欢或感受深刻的段落朗读,要求读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及与众不同的感受。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提示在选择语段旁就“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号的标注,老师简单介绍常用的朗读符号。
学生边读边评边议,老师作好评价的引导,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放大镜观察别人的优点”等。通过对第1、6、8自然段朗读语气的讨论,把握感情基调。
通过三次嬉戏的回答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4、深入探究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5、创意表达
首先提供老师在研读《金色花》之后受启发以借物抒情的手法,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说话。目的有二:一是学以致用,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再让学生放飞想象,借其他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
6、小结及作业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河,一片大海,她温柔、清澈、博大、源远而悠长。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母爱的深情却永远抒写不完。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能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刚才的即兴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
7、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简明美观,提示性强。
母亲孩子
祷告散发香气
嬉戏(3次)读书投影书页
拿灯(牛棚)恢复原形母子情深或者:金色花
泰戈尔
爱
孩子<————————>妈妈
金色花
(调皮、可爱、孝顺)(爱孩子)
四、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我的教学活动,也指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总结一下,本课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激趣引入,调动积极性;
2、以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4、合作探究,共享资源。
当然,任何教学过程的设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进行调整。
《金色花》说课稿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色花》。下面,我从以下六方面对其说课:一是说教材;二是说学生;三是说教学目标;四是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五是说教学方法;六是说教学步骤。
一、说教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课,诗中所表达的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优美的语言足以感染每一个情感丰富的学生。学习本课,首先要达成本单元要求,即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学习朗读;
其次,还要能感受母子情深,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熏陶作用。
二、说学生
初一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最适合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人文关怀。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孩子总是忽略父母对他们的默默关怀和深深的爱,更不知道如何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因此,学习本文能很好的开启他们爱的心门,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母爱,懂得回报母亲。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书写感情、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说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法: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散文诗的基调。
感悟思考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基本情感,深刻感悟母爱的真谛。
合作探究法:设计适当的问题为课文释疑,同时培养合作意识、探究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满文军的《懂你》,音乐结束后,老师简洁引入:“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们去爱,母亲。今天,让我们走进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去感受那份纯洁的永恒的母爱吧!”依据:以音乐导入,一是可以缓解一下课前紧张的气氛;二是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一种温情,使他们迅速进入诗歌角色中。
媒体设计思路:利用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幻灯片,简单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依据:新课标指出:要了解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媒体设计思路:将大量的语文信息利用简单的幻灯片的形式在极短的时间里展示给学生,节约了上课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2、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投影:与课文配音协调一致的动态画面)依据: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本诗感情真挚、语言优美,非常适合感情朗读,播放课文录音,容易使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诗歌主题和思想感情,也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朗读。动态画面,可以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优美画面,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媒体设计思路:课文泛读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在听读中感知情节,感悟思想。动态画面,可以帮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优美画面,进一步领悟思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依据: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
4、概括诗歌主要内容依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
5、(投影:当妈妈......的时候,我......)提问:孩子变成了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说一说。依据:朗读应有层次性,对文本的了解也应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这一环节,有利于使学生深入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的思想感情。
6、感知人物(投影: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的孩子,我读出了一位______的妈妈)回答:孩子(活泼可爱机灵顽皮等等)妈妈(慈爱温柔美丽勤劳等等)依据:这一环节是由上一个环节自然过渡来的。新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7、一名学生配乐朗读(教师可以作指导)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的感悟,对人物的理解。媒体设计思路:朗读配乐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难(用幻灯片出示讨论的问题)
A、“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B、孩子为妈妈做了不少事,为什么却不告诉妈妈?
C、孩子回来了,妈妈为什么还说他“你这坏孩子”?
媒体设计思路:以幻灯片展示问题,可以节省授课时间,将问题直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及时讨论。
1、学生讨论(六人一组)依据: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生谈朗读体会依据:新课标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一环节可以完成本课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师小结:母子情深4、一名学生配乐朗读(教师鼓励朗读水平应有所提升)在正确、流利、有节奏朗读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达成了本首诗歌教学的能力目标。
媒体设计思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知情节、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诗歌思想的理解。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本诗歌的教学重点学生将顺利掌握。
(四)、相关联想,扩展内涵1、“我国的一位著名诗人,也以母爱的热情讴歌而著称,她就是冰心奶奶,她的《繁星春水》就是一部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颂歌。让我们走进《繁星春水》,感受冰心对母爱的情思。”(出示幻灯片,展示部分诗句,师生共享)
A、母亲阿!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B、倘如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C、母亲阿!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D、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依据: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设计这一环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语感。
媒体设计思路:利用网络信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五)、交流感悟,想象创作1、真情倾诉找到与母亲相处时或温馨或快乐或感动的瞬间,讲给大家听。
(投影:我与妈妈_______的时刻)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依据: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
媒体设计思路: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动情讲述故事,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饿能力,培养了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想象创作《金色花》这首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金色花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方法,以“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母亲的爱。(投影:假如我变成了……)依据: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前几个环节的基础上完成这一环节应该说是降低了难度,正常情况下是可以突破本诗歌的教学难点的。
媒体设计思路:用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以动听的音乐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流畅表达,真挚抒情。在轻松愉悦的气氛当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3、学生自由想象创作并交流。
(六)、课堂小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尽管如此,我们仍要用小草的芳馨、用溪流的欢歌来努力回报我们的母亲。
(播放歌曲《懂你》)媒体设计思路:让学生在动情的音乐声中深一层理解诗歌,提高审美体验,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到余味无穷,意犹未尽。
(投影:回报母亲,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教学反思:本堂课,教学重点顺利解决,教学难点在前面几个具有坡度的环节铺垫下,也顺利突破。借助多媒体课件,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环节,节省了上课时间,丰富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实现了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自然、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情操。整堂课,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金色花》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美读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2、学法指导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结合自身体验,归纳出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也许知道泰戈尔,但对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很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这首诗因为它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教师设问: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而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吗?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也不要忘了回报母爱。今天,我们就来看着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出示课件: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导语的设计亲切自然,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课伊始,便引领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简介作者
1.教师设问:同学们对诗人泰戈尔有哪些了解呢?请借助自己的资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2.学生互相交流。
3.课件展示:泰戈尔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查找泰戈尔的生平资料,使学生锻炼了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时已被激发。]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4.教师明确并质疑:同学们读得非常不错,但要想读出诗歌的真正韵味,我们还需仔细探讨课文。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诗歌,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5.教师示范朗读。
6.学生自由回答。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从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到方面加以回答。这时,我会引导学生归纳出:在朗读这首诗时还应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让学生从诗句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这首诗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彻,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对诗歌中人物的探讨来示范朗读,读后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点评。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明确:同学们的点评都很到位,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品味,然后进行访读。
4.出示课件:《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
6.学生分组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重在读。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范读、品读、听读、自由朗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意,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使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五)合作探究,释解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1.过渡:同学们刚才朗读得非常棒,下面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
2.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探究。
⑴“我”为什么这么快乐?
⑵“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让妈妈知道呢?
⑶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教师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的碎花,象征圣洁而美丽。这时,学生不难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
板书:圣洁美丽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都很透彻,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次合作,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
3.师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内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难点,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老师相信如果你们的父母也在场,一定会深受感动,并为你们的这种行为深感自豪。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不断建构的教学平台,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要凝固学生的思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环节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启了学生无穷的思维空间,而且通过学生的内心告白,再次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深深爱意及回报之情。]
(七)总结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连线,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与板书相照应,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此时,学生对本诗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八)板书设计:(出示课件)金色花
我嬉戏
妈妈圣洁美丽
[设计意图:此板书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简洁明了,又是对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九)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读比赛。
2.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例句:母爱就是没完没了的唠叨
《金色花》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美读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2、学法指导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结合自身体验,归纳出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也许知道泰戈尔,但对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很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这首诗因为它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教师设问: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而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吗?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也不要忘了回报母爱。今天,我们就来看着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出示课件: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导语的设计亲切自然,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课伊始,便引领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简介作者
1。教师设问:同学们对诗人泰戈尔有哪些了解呢?请借助自己的资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2。学生互相交流。
3。课件展示:泰戈尔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查找泰戈尔的生平资料,使学生锻炼了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时已被激发。]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4。教师明确并质疑:同学们读得非常不错,但要想读出诗歌的真正韵味,我们还需仔细探讨课文。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诗歌,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5。教师示范朗读。
6。学生自由回答。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从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到方面加以回答。这时,我会引导学生归纳出:在朗读这首诗时还应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让学生从诗句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这首诗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彻,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对诗歌中人物的探讨来示范朗读,读后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点评。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明确:同学们的点评都很到位,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品味,然后进行访读。
4。出示课件:《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
6。学生分组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重在读。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范读、品读、听读、自由朗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意,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使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五)合作探究,释解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1。过渡:同学们刚才朗读得非常棒,下面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
2。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探究。
⑴“我”为什么这么快乐?
⑵“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让妈妈知道呢?
⑶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教师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的碎花,象征圣洁而美丽。这时,学生不难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
板书:圣洁 美丽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都很透彻,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次合作,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
3。师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内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难点,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老师相信如果你们的父母也在场,一定会深受感动,并为你们的这种行为深感自豪。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不断建构的教学平台,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要凝固学生的思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环节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启了学生无穷的思维空间,而且通过学生的内心告白,再次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深深爱意及回报之情。]
(七)总结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连线,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与板书相照应,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此时,学生对本诗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八)板书设计:(出示课件)
金色花
我
妈妈
圣洁 美丽
嬉
戏
[设计意图:此板书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简洁明了,又是对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九)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读比赛。
2。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例句:母爱就是没完没了的唠叨。
[设计意图:阅读与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是阅读训练的深化,又是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两者可以教学相长,相辅相成。]
《金色花》说课稿9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只讲授泰戈尔之《金色花》,而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积累生字词语应是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目标;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的要求,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理,第二、三个目标则是掌握常用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以及掌握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教法:
1、启发点拨法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美读感知法
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多媒体演示法
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4、板书辅助法。
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1、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2、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
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和背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及单元目标说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即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裁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直至背诵,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2、难点: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想象”的能力,运用“想象”以借物抒情进行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将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程序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美读课文,披文而入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按照“读读——背背——写写”的思路,我安排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背背古诗,导入新课。(3分钟)
课前播放表现亲情的歌曲《懂你》,以营造学习氛围。由歌曲联想到古诗《游子吟》再联系到课文《金色花》,学生利用参考书简介作者。
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5分钟)
初读课文时,结合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畅所欲言,从感知人物形象入手,感知诗歌情感。
3、美读诗歌,咀嚼品味。(15分钟)
首先全班集体朗读,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整齐而无感情等),安排第二个步骤,选择喜欢或感受深刻的段落朗读,要求读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及与众不同的感受。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提示在选择语段旁就“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号的标注,老师简单介绍常用的朗读符号。
学生边读边评边议,老师作好评价的'引导,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放大镜观察别人的优点”等。通过对第1、6、8自然段朗读语气的讨论,实现三个问题的探究:“为何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孩子是希望妈妈猜出来还是猜不出来”、“‘你这坏孩子’表现妈妈的何种情感?”,在此过程中,若遇冷场,老师机智加入朗读,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如“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4、背背诗歌,积累内化语言。(6分钟)
首先请学生介绍背诵方法,在充分肯定和鼓励的前提下,教师补充介绍几种适合于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背诵方法,如:游戏背诵法、抓关键词背诵法、情景背诵法、角色背诵法等。再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5、写写小诗,学以致用。(6分钟)
首先提供老师在研读《金色花》之后受启发以借物抒情的手法所作的一首小诗,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再让学生放飞想象,续写小诗,借其他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
6、小结及作业(5分钟)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河,一片大海,她温柔、清澈、博大、源远而悠长。短短的四十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母爱的深情却永远抒写不完。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能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刚才的即兴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再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朗诵方法,诵读泰戈尔诗歌《审判官》、《飞鸟集》节选、《繁星》节选、《乡愁》、《海燕》等。
《金色花》说课稿10
说教材:
《金色花》是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本文是首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主要写一个淘气孩子用调皮的方式回报母爱,借助“金色花”这个意象表达情感。情节简单、语言活泼、心理描写细腻、充满诗情,很适合朗读。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能力和朗诵能力的好材料。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初一学生心理及语文素养和本单元整体目标,按照新课标中“知、能、情”三维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知识:了解散文诗,掌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积累生字词。
能力:培养诵读和比较阅读能力,由浅入深逐步理解人物内心情感,理解情感的多种表达方式,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感悟母子亲情,学会感恩。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心理和语文水平,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借物抒情的手法和有感情的朗诵;教学难点——理解亲情的多种表达方式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心理。
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同时基于学生初步接触散文诗这种新文体,我采用问题引路法、比较归纳法、点拨法进行教学,以突破重点和难点;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是传统教育方法中的精华,把无声的文字还原为有声的材料更能拉近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的距离。所以我还采用诵读法教学,先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聆听配乐朗诵录音,然后亲自反复诵读,在优美轻松的氛围里,更好地理解内容,感悟亲情。
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而学习方法必须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而得到,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本课教学目标任务,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朗读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联想法、模仿法进行学习,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并能学以致用,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我按下面七个环节实施:
一、导入:听音乐,看图片,说感受,导入新课。
这几幅图片形象地表现出一个共同的主题——亲情无价,感恩母爱。听觉与视觉的冲击容易带动心里的联想和感动,能让学生迅速进入有关亲情的体验中。
二、听读课文,感受诗情:
这是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感情基调的初级阶段。优美的配乐朗诵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让他们轻松进入学习阶段。这是遵循快乐学习的原则。
三、练习诵读,领悟诗情:
这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学生亲近文本。反复诵读,培养朗读感悟能力,突出教学重点。然后,做字词练习以巩固基础知识。体现语文的知识性、工具性。
四、研读课文 探讨问题:
依据课文内容提出3个问题((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还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2)“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引导学生精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内心情感和表达亲情的方式,解决教学难点。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勾画圈点筛选信息,合作探究解决疑难。教师则巡视点拨,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见课件)。
五、悟读课文,领悟意象:
这是激发学生调动以往经验体会,综合注释等资料,将阅读由感性推向理性的过渡,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理解意象,进而在写作中学会选择意象。这样,遵循了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等教学规律。
六、联想比较, 总结课文:
这一步主要运用联系法、比较阅读法和讲授法,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巩固诗文中意象的运用再次突出教学重点——借物抒情。
七、小小比赛 人人参与:
进行个别朗诵比赛和仿写诗句的练习。
教学评价:
这堂课我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切实训练了学生的朗诵能力、阅读能力、探究和表达能力。同时给学生一个亲情体验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受能力和感恩意识,进而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健全人格的青年。
《金色花》说课稿11
【说教材】
这首散文诗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单元的主题是“家庭和亲情”,本课是自读课《金色花》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体现了人间最圣洁的母子之情。作者泰戈尔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
【说学情】
七年级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最适合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人文关怀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孩子总是忽略父母对他们的默默关怀和深深的爱,更不知道如何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因此,学习本文能很好的'开启他们爱的心门,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母爱,懂得回报母爱。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情朗读,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书写感情、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说教法】
1. 诵读感悟法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真挚淳朴的情感
2. 联想想象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3. 讨论点拨法
设计意图: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说学法】
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我鼓励学生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
设计意图: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赢得更多朗读和思考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想象创作环节水道渠成,真正达到了情感内化。
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怕影响了朗读效果,课堂上缺乏教师的示范朗读对学生的感染,以后在这方面必须努力。
《金色花》说课稿12
一、教学原则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操,达到“以情育智”“以情育德”的人文主义新目标。
二、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以亲情为主题,所以,学习本单元要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用新的教育理念,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启发学生在社会中体味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真情。而《金色花》这首散文诗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奇特优美的想象和生动浅显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母子情深图,易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作品情感。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倾诉内心挚爱。
四、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学习文中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利用想象表达感情。
根据以上重点难点,应把精力放在朗读和拓展练习上。(详细方法将在教学步骤中体现,这里不再赘述。)
五、教学手段和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不同感官理解课文,并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练笔法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将按一课时、七环节进行教授。
(一)导入
朗读诗歌《真爱》,创设情境,话题导入:
1、你生活中最爱的人是谁?
2、你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你的爱?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用心朗读课文,感受母子情深。
2、学习合理想象,表达内心真爱。
(三)扫清文字障碍
出示生字,齐读正音
(四)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思考问题
2、出示问题组:我以什么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我具体为妈妈做了那些事?
3、板书总结:金色花{花瓣儿、花香、花影}母子情深
4、齐读课文,体味真情。(配乐)
(五)品读赏析
1、找出最能表达母子情深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2、品读3-5自然段,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六)拓展运用
1、展开合理想象,抒发内心真情。
2、小组讨论,互诉真情。
3、纸鹤传真情。(在折纸鹤的纸上写一段话或几句诗,再折成纸鹤送给最爱的人。)
(七)布置作业
用实际行动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金色花》说课稿1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的《金色花》。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本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组元的,在单元目标中要求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其中《风筝》写的是童年时手足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的是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了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写了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和《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首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除了表现母爱也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因此,本课时我只讲授泰戈尔的《金色花》,而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进行比较阅读。
我的说课步骤是:一、说目标,二、说内容,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程序。
一、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时确定的该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它对课堂一切教学活动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展开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和当前语文教学的任务,当前的语文教学是语文的工具性的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我们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扎扎实实地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所以本课我确立了三个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二、说内容
1、内容:《金色花》是一篇表现母子之情的散文诗,是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他以“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开头,由此展开想象写了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与妈妈一天三次戏嬉的场面,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情,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了解散文诗这一体载;学习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让学生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并为学生课后比较阅读冰心的《纸船》打下基础。
2、重点: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载的特点,我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3、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和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确立为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本课时中我运用了朗读教学法、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因为,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方法,搞好朗读教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攻克的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可以达到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成效,所以,我运用了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让学生通过读了解文章的内容,进入文章的情境,体会文中的情感,提高朗读能力。我采取了多样的朗读形式,有教师示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学生代表朗读和分角色朗读;运用启发点拨法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演示法,是因为,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有效利用音像资料可以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
2、学法
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变了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程序如下:
(一)情景导入
听与本文主题相同而学生们都熟悉的歌曲《鲁冰花》唤起学生对母亲的爱,带着这一情感走进课文,更容易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简介作者让学生了解作者和代表作品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资料
(三)深情的朗读
先由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再由学生自由朗读,读时注意重音、语速、节奏和感情,并在最喜欢的或者感受最深的语段旁就“重音、语速、节奏和感情”等方面作一下标注,然后由学生推荐他的同学来朗读,这样可以体现课堂上师生的平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课堂气氛也更活跃。读后请学生评价,师生共同探讨朗读方法。对文中的朗读重点——母子间的对话“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先让学生试读,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该怎样读,最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通过读了解文章的内容,进入文章的情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大胆的想象
让学生默读课文展开想象,看透过眼前的语言文字能感受到怎样的画面并用“我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的句式做恰当的描述,再现诗中的画面,通过想象走进诗的意境,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先由教师作个示范,再由学生发言。
(五)细腻的感受
先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赏读诗句来分析文中的“孩子”和“妈妈”,感受母子间的深情。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参考这几个题目来说:
1、妈妈是怎样关爱我们的?
2、我们是怎样报答妈妈的?
3、你有没有让妈妈伤心过?
4、怎样可以让妈妈不伤心多微笑?先各小组讨论再让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
(六)诗意的仿写
先让学生思考作者泰戈尔在这篇文章里是怎样表现母子情深这一主题的,从而上升到对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的探讨,再让学生思考如果你也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你想变成什么?让学生仿写,用“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段话表达对妈妈的爱,这样可以学以致用、放飞思想、张扬灵性。
(七)诗情的诵读
让学生满怀着对妈妈的爱,充满深情的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文中的情感。
结束语:
这堂课我以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的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理解尊母、爱母这一伟大主旨,并付出实际行动。恳请评委提出宝贵意见。
《金色花》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美读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2、学法指导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结合自身体验,归纳出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也许知道泰戈尔,但对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很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这首诗因为它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与本文主题相同而学生们都熟悉的歌曲《妈妈的吻》唤起学生对母亲的爱,带着这一情感走进课文,更容易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简介作者
1.先让学生就手头资料对作者进行介绍
2.师用小黑板展示总结:泰戈尔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查找泰戈尔的`生平资料,使学生锻炼了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时已被激发。]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3.教师明确并质疑:要想读出诗歌的真正韵味,我们还需仔细探讨课文。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诗歌,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4.教师示范朗读。
5.学生自由回答。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三次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从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到方面加以回答。这时,我会引导学生归纳出:在朗读这首诗时还应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让学生从诗句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这首诗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彻,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对诗歌中人物的探讨来示范朗读,读后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点评。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明确:同学们的点评都很到位,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品味,然后进行访读。
4.出示《金色花》配乐朗诵录音,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
6.学生分组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重在读。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范读、品读、听读、自由朗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意,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使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五)合作探究,释解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1.出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
(1)这首诗歌写一件什么事?诗歌表现了什么?
(2)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3)“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让妈妈知道呢?
(4)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教师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的碎花,象征圣洁而美丽。这时,学生不难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
2.归纳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都很透彻,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次合作,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
3.师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内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难点,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提出疑问: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老师相信如果你们的父母也在场,一定会深受感动,并为你们的这种行为深感自豪。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不断建构的教学平台,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要凝固学生的思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环节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启了学生无穷的思维空间,而且通过学生的内心告白,再次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深深爱意及回报之情。]
(七)总结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八)板书设计:
“我”是一个天真、可爱、调皮、活泼的孩子。
母亲孩子
祷告散发香气
三次
读书投影书页 纯真的母子之爱
嬉戏
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设计意图:此板书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简洁明了,又是对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读比赛。
2.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例句:母爱就是没完没了的唠叨。
[设计意图:阅读与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是阅读训练的深化,又是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两者可以教学相长,相辅相成。]
《金色花》说课稿15
一、说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字词的积累,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金色花》是本单元第4篇课文,是一篇散文,文中孩子变作了金色花,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了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文中表现家庭之爱、母子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继续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
二、说学生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13人,重听学生占总数80%。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两级分化较严重,因此在课上我着重实施因材施教策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的要求,本课时的知识目标是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在朗读中体会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潜能。
2.过程与方法
⑴教法:启发点拨法;美读感知法;多媒体演示法
⑵学法: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情感、表达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及单元目标说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即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
4.发挥聋生视觉优势,培养观察与想象能力,补偿缺陷。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诗歌体裁的特点,以及聋生由于听力缺失造成语言感悟能力受限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2、难点: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想象”的能力,运用“想象”以借物抒情进行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将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程序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美读课文,披文而入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聋生的语感培养尤为重要。我安排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讲故事,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表现亲情的小故事,以营造学习氛围。由故事联想到母亲再联系到课文《金色花》,引入课文的学习。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从感知诗歌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入手,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美读诗歌,咀嚼品味。
首先让学生选择喜欢或感受深刻的段落合作朗读诗歌,要求读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及与众不同的感受。
然后讨论“孩子与妈妈在诗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问题,并提供句式:
我看到了一个 的孩子,我是从 看出来的。
我看到了一个 的`妈妈,我是从 看出来的。
来辅助学生梳理思路,规范语言。
学生边读边议,老师作好评价的引导。通过学生对第1~8自然段个人独特感受的讨论,师生互动探究,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教师适度采用换词赏析、变换语序、标点的朗读等不同途径,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及时点拨、指导,最终实现“孩子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问题的探究,体会诗歌语言优美含蓄,人物感情细腻的特点,使学生掌握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4、拓展运用,丰富语言。
首先提供《人民日报》曾举办过“献给母亲”一句话活动中的两则作品: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你。我要变成水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引导学生比较这两则作品与《金色花》在写法上的相似点(都是借助一种具体形象表达对母亲的爱。)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再让学生放飞想象,续写小诗,借其他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这一步骤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练笔中突破教学难点。
5、小结及作业
对本课学习的重点加以总结:情感与写法。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写一篇作文《我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说板书。
简洁的板书设计让学生对本课时的主旨一目了然,便于掌握。
【《金色花》说课稿】相关文章:
金色花说课稿11-13
初中语文《金色花》说课稿12-17
《金色花》教案05-15
《金色花》教学反思05-17
《金色花》教学反思06-25
金色花教学反思02-13
金色花教学反思11-24
《金色花》语文教案06-08
金色花教学反思(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