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时间:2022-07-09 08:37:1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1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是一节数学探讨课,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认识圆柱体,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概念,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重点:圆柱体表面积的概念。难点: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圆柱体实物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精神。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系列活动认识形式,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由面到体

  1、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怎么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2、实物出示茶叶筒、易拉罐等立体图形,从而得出立体图形概念。3、板书揭题:圆柱体的'表面积,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前,首先让学生对以前平面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然后,再出示立体图形实物,在学生头脑上建立立体图形表象,并得出立体图形概念,从而点明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面”的特征。(2)“面”的形状。(3)“面积”的计算。不靠传统说教式和灌输式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学上我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基本原则,6人一组,采用“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给每个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认识都“活”起来。鉴于上述,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的圆柱体表面积,然后将剩余学习任务制订成表格,派发给每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参照实物,鼓励学生在数一数、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议一议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圆柱体各部分的理解和认识

  1、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各个“面”的形状和面积计算。(小组合作完成)

  (1)摸一摸,数一数;圆柱体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可按方位给每个面标上名称。如:上面、下面和侧面。)

  (2)看一看,议一议;圆柱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剪一剪,比一比;剪开后的每个面的面积应如何计算?有哪些面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

  (4)指一指,说一说;从不同位置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不断变换,引导学生认识。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1~22页例3例4,第22页“练一练”,练习六第1~3题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对长方体特征和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也为了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关于几何形体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设置了两个例题。例3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相应的“练一练”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例4是引导学生在例3的基础上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经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理解这些方法的来源,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从中学到一些数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

  (四)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判断、概括、推理”等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生知识的形成总是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情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演算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知识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采用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归纳、演算、交流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点。

  学生以前学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是本课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这个环节我分3步进行教学。

  1、卷一卷,感知“由直变曲”。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引导他们卷成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原来长方形纸片是一个平面;现在卷成圆柱纸简后,它还是平面吗?让学生感知“由直变曲”。

  然后,我根据学生回答谈话: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是可以“由直变曲”的

  2、展一展,感知“由曲变直”。

  首先,我让学生展开卷好的圆柱简。

  其次,提问:这个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让学生感知“由曲变直”。

  然后,谈话:同样,在一定条件下曲面也可以“由曲变直”变为平面。

  3、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将运用这个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通过这个环节的卷、展操作,让学生感知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的过程,使得“圆柱侧面积”的新知识与“求长方形面积”的旧知识联系起,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观察对比,推导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环节,我将分两步进行教学

  1、观察对比,理解圆柱侧面积含义

  首先,我让学生再次卷出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1)原来长方形纸片的长现在在么地方?宽呢?现在长方形纸片卷成圆柱简后变成圆柱的什么面?

  并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 长 宽

  圆柱侧面 表面周长 高

  (2)谁能指出这个圆柱简的两个表面?(现在是空的)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应当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后面学习一些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等多种方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理解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交流中获益。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认识来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计算,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性认识。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按照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遵循启发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探究证明思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实际上式交给了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交给了他们点石成金的金指头。

  五、学习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六、教学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四个阶段完成本课。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展示3个方面的复习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

  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

  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通过学生动手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或用大卷的塑料胶带做演示),来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

  如果沿着圆柱的一条高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4、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或用彩色笔做记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成的长方形的长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黑板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引出例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0.5m,高是1.8m,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归纳新知。

  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

  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总结公式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完成后让学生动手根据自己探究的结果完成例2、

  6、联系生活,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巩固内化空间基础知识,培养拓展空间思维,形成学生对空间的感受能力,学习关于空间几何一些简单知识点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课本上例3.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讲解进一法的意义和使用范围。

  (四)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

  《圆柱与圆锥》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后一个单元的知识。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基础。而《圆柱的表面积》这个内容又是《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及其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索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把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即圆的面积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材十分注重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经历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运动、位置、度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结合《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教学:

  ①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②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训练: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

  (3)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课由于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探索的可操作性难把握。为了化解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以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为主体,以探索学习和合作交流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点拨为副线,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旨”。即以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辅之以小组合作交流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为教学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活动全面、全程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强化,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说学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教师设计的多媒体演示为依托,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突出《空间与图形》这个内容的教学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用课件展示4个方面的复习内容:(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4)我会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两个小题:一是计算圆的周长,一是计算圆的面积。)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让学生体验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想当设计师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和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明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你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这是让学生明白用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形成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得到平行四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长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正方形。

  3、汇报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同时又让学生明白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这样来化解教学的一个难点。

  4、发现联系。

  首先用课件演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现在我以电脑中的圆柱形为例同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课件展示展开后的图形“你们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这一过程是让学生明白,不管展开成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是不会变的。

  其次,用课件把圆柱展开成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开展讨论交流:“你发现展开后的长方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了吗?请和同伴说说看。”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也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理解了之后再用课件进行演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5、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学生理解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课件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接着出一道尝试题(课件展示):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求圆柱的侧面积。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6、归纳新知:“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课件演示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

  7,及时练习:课件展示求圆柱的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然后全班评价,结合实际进一步理解求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和方法。

  (四)联系生活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三道大题,都是用课件展示:一是填空题,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二是两个图形题,分别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三是解决问题,有四小道,(一)是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教材23页2题),(二)是计算通风管需要铁皮的面积(教材23页4题),(三)是计算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教材24页6题),(四)是计算5根立柱的油漆面积,并计算要用油漆多少千克,需要花多少钱。在内容上注意采取秩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这样即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又能兼顾大多数学生。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

  (五)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以上是《圆柱的表面积》这一教学内容的说课稿,敬请各位领导和评委审阅,如有不足和不妥,请批评指正,在此我深表谢意!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底面圆周长)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导入:同学们看熊大皱着眉头,满头大汗,好像遇到难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来过两天就是熊二的生日,熊大挑选了一个精美的生日礼物送给熊二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熊大的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呀?对,圆柱体的,可是买完礼物他却犯了难,他想给这个礼物包上一层精美的包装纸。他不知道该买多大的包装纸,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他吗?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那谁来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帮助他呢?

  请你来说。你对这个问题理解的可真透彻,也就是买个能把圆柱外表的表面全部包起来的包装纸就可以了,也就是想知道需要多大的包装纸,就是求?对圆柱的表面积。

  那圆柱的表面积我们该如何计算呢?看同学们既疑惑又好奇的表情,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柱的世界,去探究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新授】

  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圆柱,谁能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点?请你来说,说的非常全面,请坐圆柱一共有三个面,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谁还有补充,请你来说补充的非常完整。圆柱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它的侧面就是一个长方形。同学们可真棒,对学过的知识都掌握的这么扎实,那请同学们带同学去袋中,拿出我们时间准备好的圆柱体纸盒。和同桌之间互相只一直摸一摸圆柱的表面积是指的哪些部分呢?谁想大家子一直请你来说,是的,非常准确,请坐。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两个底面加一个侧面的面积。

  活动二: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展开图,同学们再把手中的圆柱体纸盒动手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并仔细观察展开前和展开后,他们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圆柱的侧面把长方形的长与宽与转化前圆柱的以面半径和高有什么关系?你还有哪些发现?带着这些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老师相信小组的力量是强大的,讨论完成以端正的`坐姿来示意老师看哪个小组的发现又多又好,开始

  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坐端正了。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老师看叶渡的同学手举的像小树林一样,那就一组三号同学请你来说。观察的非常细致,其转化前和转换和它同一个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但是转化前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转化后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其他同学还有别的发现吗?请你来说。非常棒,请坐。过我们知道圆柱的展开图,发现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的面积。

  活动三: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圆柱的侧面积,你会计算吗?谁还有别的发现呢?请你来说,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求圆柱侧面所展开的图形,长方形的面积。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长方形的长与宽与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有怎样的关系呢?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说的非常准确,请多,我们圆柱展开,侧面的长方形的长,其实就是展开前圆柱底面的周长。而展开后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同学们,你们都发现了吗?

  那经过这些等量关系,你又能得到怎样的结论呢?请你来说,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同学们掌声送给这位同学,通过这些等量关系,我们就可以求出圆柱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乘高,我们知道底面的周长就等于2πr×h。那侧面接我们求出来了两个底面的面积又该如何求呢?谁来所以说请你来说,小脑袋非常灵活,挺多两个底面,我们知道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先求出一个圆,再乘二就可以了,一个圆的面积算对πr的平方×2,也就是2πr的平方。那经过我们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所以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2πrh+2πr的平方。

  同学们赶紧在和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记一记。看来我们要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求出来的呢?对呀,只要知道底面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观察一下黑板上这些内容,以上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圆柱的表面积。

  【巩固练习】

  接下来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同学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这么自信,请看大屏幕。

  把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cm,冒顶直径是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材料呢?同学们赶紧来翻一转,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材料,其实就是求啊。圆柱的表面积,同学们同意吗?看来有的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来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棒,请坐,因为我们厨师帽只有一个底面,所以只需要求出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就是需要的面料,同学们赶紧来计算一下吧。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谁来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正确,那最后结果是啊,2198平方厘米,像这种实际使用的面料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所以这类问题我们往往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同学们可真棒,这么快就会用圆柱的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了。

  【课堂小结】

  不知不解本节课已经接近了尾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本节课都有那些收获呢?班长你手举得最高你来说,他说啊通过本节课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看来啊本节课上特听讲非常认真,请坐!

  【作业布置】

  那接下来老师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课下去利用今天所学习知识看一看我们家中有圆柱形物品,求出它们的表面积。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讨论一下。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6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33~34页例1、例2、例3的“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德育目标:渗透事物之间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学习了圆、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计算繁琐,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

  (1)抓住关键,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和,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对于圆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以前学过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却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通过教具演示,把侧面展开可以使侧面“由曲变直”,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接受起来思维障碍较大。所以我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卷一卷、分一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一个尽可能粗的圆柱形的纸筒。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也可以“由直变曲”,那么反过来曲面当然也可以“由曲变直”。又经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已经水到渠成,得到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学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求圆柱

  侧面积,由于已知条件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练习处理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合,解决好已有技能在新情况下的运用,将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起重要作用。因此,我在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及时安排了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掌握求圆柱侧面积的基本方法。对于题中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的,并没有一一进行方法的指导,只需把基本方法加以推广,知道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时,应用已知底面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先求出底面周长,然后再求侧面积就可以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运用基本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减轻了学生学习中不必要的记忆负担。这一点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讨论,多向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我在教学中注意研究如

  何引导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对于课本上的例题,可以提供给学生作为讨论和思考的材料,都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探讨。因此,教学时提出了“除了侧面外圆柱还有几个面?”“什么叫做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等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独立的探索。在“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有的同学则会联系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圆柱的两个底面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后拼成一个与侧面同长的长方形,然后与侧面再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整个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底面半径),用字母表示即S=2лr×(h+r)。这样学生不仅亲自参与了对新知的探索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还对旧知进行再创造并萌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联系生活,迁移知识,感悟生活数学乐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完例2后,我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没有两个底面的圆柱体。出示例3让学生认真审题,并说水桶有几个面,再计算出用了多少材料,学生计算完后,要求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启发学生看书发现新问题,讨论计算使用材料取近似值时,要用“四舍五入”法还是用“进一法”。从而使学生理解“进一法”的意义。接着出示拓展延伸练习:制作一个高1.5米,直径0.2米的圆柱形烟囱,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最后让每一位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体水桶并评选出最佳作品展示。

  课堂小结后,我提出“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求出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例如,可以把圆柱切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由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的,也有利于挖掘优生的潜能,还能为求圆柱的体积埋下伏笔。

  总而言之,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眼、口、脑,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动脑去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相关文章:

《圆柱表面积》教学反思08-28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04-18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09-18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03-11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04-14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5篇)03-15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5篇03-14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5篇03-14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5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