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2-09-21 18:31:5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美术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报纸变花衣》为“多彩的生活”这一单元划上了圆满句号。教学内容是利用报纸制作装饰“衣服”。从而在了解服饰基本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如何利用报纸易碎、易折、易撕、易贴的特点,进行巧妙地设计制作与美化。它突破了传统的衣服选材,在出其不意中体现了编写者创意,变废为宝、方便易学。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制作的材料、方法上拓展思路。

  二、学情分析:

  多数孩子拥有初步的立体制作经验,经常喜欢折飞机、折小鸟……,但仅仅停留于小型的纸的翻折。而如今要做成一件大衣服,并要穿在身上却是少有的,很可能是头一回。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会产生神秘感,激发其探究事物的好奇心、创作欲。

  出于年龄,在具体制作中可能缺乏宏观的把握,整体的设计。但他们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能够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富有表现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成员的基本特征,巧用废纸盒、空瓶子制作人物形象,并运用多种彩纸等材料装饰美化。

  2、过程与方法:掌握不同人物形象的表现方法,并能通过实践学会变废为宝的本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激发学生深入观察了解人物特征的兴趣,发现与同学合作的乐趣,体会父母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

  四、教法探析:

  1、走进孩子、引发共鸣。以孩子普遍喜爱的时装小模特玩具“巴比娃娃”做导入,会倍感惊喜和亲切。很容易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并通过服装表演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服饰的关注和兴趣,为新授打下基础。

  2、演示点拨,激发联想。教师出示报纸,演示披在肩上,引导学生观察联想:看看,像什么?多像披肩啊!你们还能让它进一步变成什么?一下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打开思维的'闸门。

  3、师生合作,教学相长。鼓励学生自告奋勇当“模特”,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量体裁衣,探讨如何用报纸制作成衣的技法,通过现场让模特穿在身上,体验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合作中围绕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提示,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点拨引导装饰美化的方法,如引导学生给衣服做加减法。如“减”裁剪领口、袖子等,“加”添加口袋、腰带、花纹等,用形象化的“加加减减”使学生易记易学易掌握。开展“金点子”交流活动,进一步思考讨论用报纸美化装饰的各种方法、技巧,如卷、撕、折……。体验报纸衣服的独特美感。

  五、学法指导:

  1、尝试设计、讨论交流。开展“小小服装设计师”目标活动,每位学生用简笔画形式尝试设计描绘出服装的样式裁剪图。然后互动交流各自初步的设计方案,从中相互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进而开展“金点子”交流活动,思考讨论如何将平面的报纸制作成立体衣服,如何用报纸进行美化装饰。使得学生在尝试中激活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的潜能,获得亲身的体验;在讨论交流中促进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升华。

  2、小组合作、优势互补。在具体进行制作时,结合作业特点,确立以4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一项作品的形式。一人做模特,其余的一起合作动手制作,使报纸变花衣。有利于大家围绕实现的目标,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在出谋划策中体现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集体的优势。

  3、活动表演、体验快乐。学生完成作品后,每组推荐一位服装模特上台展示或结合服装的特点进行角色表演。学生在创设的服装设计表演赛的情景活动中,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并进行互评,由小组代表介绍作品的构思与成功的体验。这样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成长的平台,即感受成功,体验快乐,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4、多元评价、课外拓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作出综合评定。最后拓展思考:除了报纸还可用哪些材料制作?鼓励课后从材料上开发新途径,制作新型服饰。发散思维,拓展提高,体现对课堂教学的引申。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2

  教学目标:感知活动和情感美的表达活动,引导儿童“观赏自然和美术作品的形与色,用简短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点难点:欣赏飞行作品,体验美的乐趣感知自然中的色彩、花纹、形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自然环境:树林,草丛,花丛,池塘……

  设问:小朋友在寻找什么?

  2、创设由地面到天空的情境。一年级美术教案

  设问:你发现了什么?二、板书课题。一年级美术教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与思考,集体回答……

  2、小组议论:飞行的鸟,自由自在,天空一望无际,还可以看到地面上美丽的风景。

  3、思考与自由发言:

  我认为天空有些什么?什么是“美”?什么是“妙”?

  设置悬念,吸引学习兴趣。

  重点引导对形与色的注意。

  教师不作结论。转入下一个环

  4、课堂发展

  1)、观察比较不同地域天的'鸟望图

  设问:你能寻找哪几种不同的色彩

  2)、设问:除了美丽的天空,还能看到什么?

  3)、导赏大师与儿童作品。

  设问:上述图片中那些地方使你产生“可爱、生动、神奇、惊喜、美丽、奇怪”的感觉?

  艺术家创造了那些会飞的形象呢?

  5)、思考想像:用词组描述科技手段带来哪些冲击力强的视觉感受。

  (太空、航空业的发展)

  6)、动手表达:怎样学习画家表现会飞的形象呢?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见解,教师不作任何裁判。

  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细节,说出并画出自己飞行的梦想。

  8)各组组长组织反思评价:可以自由选择其中集体进行评价。

  自评,他评鼓励、自信

  教学后记: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但表现起来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飞行的梦想

  三、学生活动,把画添画完整,实现自己的飞行的梦。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的梦想,体会乐趣。

  五、总结,推荐学生上台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自己的飞行梦想的。

  鼓励学生多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教学后记:学生画完之后,不愿开口来表达,不够大胆。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3

  一、自我介绍

  各位老师好,我叫韩慧君,是解放路小学的美术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少年版美术第七课《转转儿》。

  二、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转转儿》是苏少版美术第2册第7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内容。儿童以自由的心态,无拘无束的行为大胆的玩乐并创造着。无疑,本节课是儿童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转转儿的玩乐中感受制作的乐趣,寻找图形和色彩混合的变化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2、课时安排:1课时

  3、教学目标

  了解转转儿玩具的原理,掌握制作方法,并能独立操作。培养儿童动脑想象、动手表现的能力和兴趣,并养成爱创造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转转儿的制作方法和游戏方法。

  教学难点:圆规的使用方法;圆的剪制;纽扣与卡纸之间的.粘合以及线的穿入。

  (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授教学模式,力求营造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谜语激趣法:采用猜谜语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启发引导法:运用引导法能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的过程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的用具和材料能制作不同的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能用工具和材料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

  游戏相结合、观察比较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材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收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如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包括儿童美术作品。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生相互认识,教师自我介绍。

  “大家好,很高兴认识大家,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从今天开

  始,就由我来陪大家一起度过我们快乐的美术课,大家高兴吗?”

  2、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收到一份非常特别的礼物!”

  (教师提前把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放在一只或几只口袋里,并出示‘口袋’)

  “这里面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好不好?”

  “好!”

  (采取猜谜的游戏导入,以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口袋》。”教师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认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小学一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来摸一摸,然后再猜一猜口袋里到底是什么!”

  (学生们分小组进行活动。)

  “通过刚才的猜谜游戏,我们猜出了一部分工具的名称,还有一部分我们不认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介绍各种工具的名字及用途,例如:笔:有大的,有小的,可以用来写字、画画。教师出示用毛笔绘制的国画作品,并且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毛笔及颜料,使他们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美术作品,使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以及它们的不同性能和特点。

  2、学生尝试使用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刚才看了老师画,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动手画一画?”

  “想!”

  “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节课,同学们也可以从你面前的口袋中选择你所喜欢的工具和材料来试一试,画一画。但是,在大家动手画之前要先想一想:

  我要画什么。然后,再动手来画一画。”

  “现在就让我们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

  (学生发言交流自己想画什么、什么样子。)

  “现在,快快拿起我们喜欢的工具,开始我们的创作吧!”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创作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三、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四、小结

  讲评作业。学生自评与教师讲评相结合。

  A、学生将画好的画贴到黑板上,同学们找出最喜欢的作品,并且把手里的小星星送给他。说一说为什么喜欢他。

  B、教师表扬大胆创作的作品,并且指出优点。

  C、布置下节课的准备用品: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儿、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5

  一、设计思想

  合作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当今社会即充满竞争又需要合作。只有善与人合作的人,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在社会中有所作为。合作内在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要素,是与他人共在,在共同解决问题中建立亲密关系、共同成长的一种方式。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将“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因此,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社会交往技能等具有重大意义。

  二、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和特点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要求学生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大家一起来》是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节的内容,也是本单元最后一课,与本单元其它几课是并列关系。以对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引导学生从小建立“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的观念,使通过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成为他们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游戏与故事使学生理解合作的意义与价值,明晰合作的内涵,体验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乐于合作、主动合作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与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自参与游戏,体验合作的快乐与意义。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合作中相互配合。

  三、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游戏环节,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

  四、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游戏、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2.本节教师通过游戏和故事,归纳总结出合作的概念,并依据此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推导出合作的必要性。

  2.让学生亲自参与游戏,体验合作的过程。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总结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一个同学独立完成。

  2.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提出问题:有人帮和没人帮这个游戏有什么不一样?

  总结:像这样,我们大家共同来完成一件事情就叫做合作,也就是今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家一起来》。 板书:大家一起来

  (二)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我们还有玩那些游戏也是大家一起来合作的?

  学生举手回答。

  2.“小球快跑”游戏

  (1)4个同学一组合作完成。

  (2)教师采集学生玩游戏的图片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3.生活中的合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你是不是也常常和别人合作?你觉得还有哪些事情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合作来完成的?

  (1)小组讨论,举手发言。

  (2)总结:看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常常会与他人合作,也正是因为相互合作,许多事情做起来就顺利多了。

  4.你们玩游戏的时候开不开心?看到同学们这么开心,我也很高兴,说明游戏可以让我们快乐多一点。

  5.板书:游戏:快乐多一点。

  6.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你是不是也常常和别人合作,你觉得还有哪些事情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合作来完成的?

  (1)小组讨论,举手发言。

  (2)总结:看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常常会与他人合作,也正是因为相互合作,许多事情做起来就顺利多了。

  7.多媒体播放小鹿和猴子的故事。

  (1)小鹿和猴子为什么都吃到了自己的美味?

  (2)学生举手回答。

  8.大家一起来

  校园里,班级中,生活处处有合作。

  你帮我,我帮你,游戏学习和劳动。

  小朋友,一起来,快乐学习你我他。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的什么?

  (四)布置作业

  下课后多做做游戏,体会一下具体应该怎样合作。

  (五)板书设计

  大家一起来 游戏:快乐多一点

  学习:进步大一点

  六、课前准备

  1.给全班学生分成6人一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

  2.教学课件、蚂蚁图片(眼睛单独画了裁剪好,并且在后面贴好小磁铁)、磁铁若干、眼罩2个、卡纸若干、PPT翻页笔等。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6

  一、说教学目标

  (一)初步感受纸的弹性与伸缩性能,了解拉花的制作方法,体会环境与艺术作品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美化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二)能大胆的创作,把绘画和手工结合起来。

  (三)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说教学重点:

  感受纸制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三、说教学难点:

  尝试不同的工具,通过看、想、画、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来美化环境。

  四、说教学设计一:

  (一)提问引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这有一张正方形的纸,你们谁能告诉我怎样让它变长?

  2、你真聪明!你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课题:《美丽的拉花》

  (二)欣赏:美丽的拉花

  1、教师:同学们,就让我们到拉花世界去看一看吧。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放课件:美丽的拉花)

  学生:看到了拉花布置后的环境与拉花与服装服饰的搭配等,看完了以后感觉非常美,也想到自己制作一件拉花作品。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非常好,环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条件,是我们的家,让我们每个同学都来爱护环境。

  2、教师: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拉花的制作方法。〈课件演示〉

  教师小结:拉花的几种基本做法,关键是如何折叠纸张,如何剪开。

  (三)练习:大家一起动手做

  1、教师:想一想拉花可以装饰哪些环境?拉花的`制作方法还有哪些?

  2、拉花剪短后该怎么办?为什么会断?怎样可以做的更好?

  (四)欣赏艺术作品,教师出示学生作品,比一比,说一说作品色异同之处,谁的最好。

  (1)给5秒钟的时间,学生欣赏讨论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创作过程

  (五)欣赏学生及教师优秀作品,启发学生创作思维

  (六)作业要求:

  学生分组创做一件拉花作品,并把作品与校园环境结合起来,看那个同学的手法最新颖,作品最漂亮。

  (七)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八)课后展评

  1、各小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

  2、师生互评

  教师小结:拉花装饰的世界真是太美了,让我们爱护环境,爱护我们的朋友。本课以拉花为主题,让学生到自然中去装饰环境,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又增加一些课外知识。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7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学习领域为设计·应用,它是从前几课《花地毯》《有趣的半圆形》造型·表现类型的平面制作过渡到设计·应用领域的立体制作。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2、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

  3、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交流,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认识了解挂饰的组合特点,寻找适合制作小挂饰的材料。

  难点为对材料性能和特点的认识,直接影响材料的寻找和挂饰的制作。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直观动作性思维,为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实验法、直观教学法等;学法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造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图片。

  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纽扣、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

  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以六人一组,分组围坐。

  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我实行了开放式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生动地参与。

  (一)导入

  1鄙枰桑荷峡我豢始,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小挂饰,你们想不想看看?”

  2奔とぃ喊研」沂喂以诤诎迳希问:“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取出项链等物带在身上,并告诉学生):“这些漂亮的东西不但可以挂在墙上,还可以挂在身上,连头上也可以挂。所以它们有个名字──小挂饰。”

  3苯姨狻0迨榭翁猓“小挂饰”

  (二)新授

  1毖芯刻教郑自主感悟。

  教师将小挂件取下分到每个小组,让学生共同观察、探究,允许学生去拆,去装。学生通过拆装后对小挂饰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2毙郎屯计,拓展思维。

  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我给学生欣赏的图片共分三个块面:

  (1)第一组图片

  A保ü糯)《七璜联珠组玉佩》《旗人帽饰》(初步了解挂饰的历史)

  B北纯窍盍础⒉适手链挂饰(解决色彩与材质问题)

  C薄睹缱迳倥衣饰》(银制品)(解决挂饰种类问题)

  通过欣赏这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的美感。看完这组图片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挂饰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链、脚链、风铃等等……

  (2)第二组图片

  A备髦种焦沂危ǚ缌澹

  B蔽管挂饰(项链、校牌)

  C备髦植牧系墓沂危ㄌ枪纸、巧克力、纽扣、瓶盖等)。

  这组图片都是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小挂饰。通过这组挂饰的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挂饰。学生在欣赏了这两组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学生实践操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小挂饰,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1)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2)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学生不会做的时候可以问同学或问老师,相互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等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学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

  (四)作品展示交流

  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或和同学合作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台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

  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挂饰送给好朋友或者老师,也可以挂在墙上来打扮我们的教室。”这时,教师把自己的挂饰送给最有进步的几个学生。

  学生兴奋极了,他们兴高采烈地互相赠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还把小挂饰挂在了黑板上、墙上。

  为了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师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老师和学生一起表扬一些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作品。这里就是整堂课的高潮部分。欣赏评价完自己的作品后,我就进入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五)小结,课后拓展

  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我们还能用哪些材料制作小挂饰。再让学生课后制作一些与众不同的小挂饰举办一个小小挂饰展。

  引导学生做一个能发出声响的真正风铃。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8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彩球滚滚》。

  一、教学理念:

  1、乐学有路趣为径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一个“乐学”的活动氛围,使学生沉浸其中,活跃思维,想象丰富,记忆增强,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欲望。

  2、主体归位是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已成共识。《美术课程标准》更是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了重要地位。因此教学中,应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五彩缤纷的舞台,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参与,

  成功的机会,以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发掘。创新精神是现代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二、教材分析与研究:

  本课是一节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课,是利用身边的旧报纸、彩纸制作成彩球后进行抛投、拼摆、堆积等有趣的游戏。学习活动的展开首先以个体制作彩球为基础,在通过集体游戏体验立体造型和组合造型的乐趣与愉悦。

  第一课时已经团搓制作好一个接近圆形的报纸球。第二课时我将重点放在装饰美化第一节课制作的报纸球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

  为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索、学习,我将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这对学生的兴趣、情感、技能的培养很有益,会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我的拟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运用撕贴或绘画方法,将报纸球美化制作成彩球。

  2、以“彩球”为媒介,进行抛投、拼摆、堆叠等游戏活动,以体验相互协作的乐趣。

  3、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审美和体现美。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装饰美化彩球,培养求异思维。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图片、情境设置、制作方法演示、学生作业音乐等)

  2、教师示范用工具材料(彩色纸,剪刀,双面胶)

  3、范品(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彩球)

  4、教室中间放一块斜板。

  5、纸和盒做的篮框、小鼓。

  三、教法特色

  1、用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本节课我设置了10个活动环节,将这些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索、学习。

  2、将评价贯穿在活动中。

  活动性很强的美术课很难组织评价,教师往往会弱化、忽略评价,如果评价运用得不当,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我安排了一个自由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自由交流,

  可以拿自己的球找同伴一起在布置的活动场地玩一玩。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水平,能使自己的作品完成的更好。最后在师生一起集体交流,获得整体评价

  3、击鼓组织教学

  在活动性很强的美术课中如何很好进行组织教学是一个难点,为此,我进行了这样一个新的尝试,用击鼓的不同节奏来组织学生。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4、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突破重点难点

  本节课重点难点是装饰美化彩球,培养求异思维。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击鼓传球的游戏,以及课件演示生活中的球形物体以及在熟悉的生活中球形物体的运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设计出各种有特色的彩球,突破教学的难点。

  四、学法特色——自主探究

  教学工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个体。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对事物充满新奇,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评价,充分调动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合作,促进个体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由8个活动贯穿而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1、活动一:做实验——了解球形物体最容易滚动的常识

  教师准备橙子、不规则石头、墨水盒、饭盆盖,请一名同学上台将这几样东西在一块斜板上滚一滚,其他的同学观察。通过全体同学的参与,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自己做实验了解球形的东西最容易滚动滚动的常识。

  2、活动二:“击鼓传球”游戏——说说生活中的球形物

  为了活跃思维,我设计了“击鼓传球”这样一个游戏,请一名同学上台击鼓,老师和同学一起传球,鼓声停,球落在谁的手里就请他说一种球形物体,通过全班同学的积极参与,学生的思维很快就活跃起来了,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3、活动三:找球——在玩耍中欣赏范作

  鼓声响起,学生下位寻找教师课前藏在教室内的范作,随着鼓声慢下来,慢慢回到座位上。

  4、课件出示球形物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5、活动一:示范——解决制作中的困难

  6、活动一:自由玩——交流,在玩的过程中欣赏作品(老师提供篮球框等道具)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

  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合理、有效的运用评价,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如果让学生全部停下来进行整体评价,

  不仅老师很难组织,浪费很多时间,而且阻碍学生的活动热情,很大一部分同学都不愿意停下手中正在创作的作品或是正玩得起劲的活动。

  使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而绝不是简单进行优劣高下的区分。除了基本的检查和固有的选拔、筛选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积极导向的功能。

  我安排了一个自由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自由交流,可以拿自己的球找同伴一起在布置的活动场地玩一玩。学生们在和别人交流之后又回来再装饰自己的作品。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水平,能使自己的作品完成的更好。

  7、活动一:拼摆成型——造型活动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9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教材,对不同的材料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掌握,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喜欢用自己的想法表现事物。烟花是孩子经常见到的,与孩子的生活非常接近,所以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会让孩子把他们丰富、奇特的想象力通过动手表达出来。

  二、设计思路

  1、欣赏“烟花”;

  2、认识“烟花”;

  3、感受“烟花”;

  4、创作“烟花”;

  5、评比“烟花”。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烟花的形状,学习用不同的线材表现烟花。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能安全使用工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形状各异的烟花。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设计表现不同形状的烟花。

  四、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课件、演示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

  1 、播放一段有关烟花的课件、范画,教师提出问题:烟花的形状变化万千,但它们有一定的相同点,请同学们找出。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烟花从中间向外放射。

  2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说说它们的形状像什么,并请几个学生上台画出自己的感受。再请学生对所画的烟花进行评价。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0

  《绕绕涂涂》是专为一年级学生而设的线条练习课,目的是训练手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与眼的观察能力,它使孩子们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充分感受到线与形的关系,这一课首先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形状,然后用线条表现形,激发学生对不同形体事物的感受,掌握绕涂的方法...

  《绕绕涂涂》

  是专为一年级学生而设的线条练习课,目的是训练手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与眼的观察能力,它使孩子们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充分感受到线与形的关系,这一课首先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形状,然后用线条表现形,激发学生对不同形体事物的感受,掌握绕涂的方法,表达出自己对形体的理解。根据以上要求,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

  2.大胆用线涂绕出物体的形状.

  3.体验涂绕的乐趣,激发绘画热情.

  为了让学生从小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孩子从小学会观察,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积极运用线条进行作业,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线条画的'特点,绕的方法.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画出具有特点的作品,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

  大胆落笔,逐渐形成自己对物体形的感受能力。

  教学环节:

  我设计从观察------记忆------想象这一过程

  1. 我在讲台上用绕的方法绕出了蝴蝶和蜻蜓,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醒大家,我们小朋友也有一双巧巧手,能不能以线条的形式表现一幅作品?

  2. 我拿出实物-----菠萝让学生观察,并在黑板上用涂绕的方法将菠萝画出来,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

  3. 再次出示一些实物,并联想到生活中一些其他的物体让生动手绕一绕,涂一涂.并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

  评价小结:

  在评价小结时,我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方法,关注不同层次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让孩子们体验到绘画的乐趣.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

  《小小手》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课,属于 “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学习内容。旨在通过多种方式的手形表演与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简单的、变化的手形带给我们的丰富联想与无穷乐趣,并鼓励学生通过平面绘画和立体彩绘的方式,尝试将自己借助手形联想到的形象表达出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探索手形的装饰与组合美,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2、本课课时安排:1课时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进而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探究装饰与组合的美感。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手形画的魅力,激发对造型表现、欣赏活动的兴趣。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及合作学习的乐趣。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手形的变化并进行联想,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探索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4、教材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展开联想;本课的难点是:启发学生寻找到手形与实际形态之间的`联系,探究手形的表现与组合方法。

  二、本课的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营造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游戏激趣法:采用游戏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启发谈话法:运用谈话法能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法:用魔术的形式及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本课的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移到“学”,变“全盘授与”为“启发引导”,导之以学,导之以思,导之以画,导之以创作。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以导为辅,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主学习,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采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主要有: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丰富的联想,通过自身尝试体验,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拓宽学生思路,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听取不同的看法意见,交流彼此的经验。

  (3)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在本课绘画练习中,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范画及学生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本课的教学思路:

  (1)课堂教学以活动方式为主,通过玩一玩、说一说、看一看、演一演、试一试、画一画、评一评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手形产生丰富的联想,体验生活创造美和合作学习的快乐。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注重情感体验和动脑动手。

  (2)在指导学生对手形的联想过程中,重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在研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3)允许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理解,采取以鼓励为主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评价方式,让学生成功展示自我,愉快表演,提高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

  五、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玩一玩

  运用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引入课题,让学生对自己的手产生兴趣。

  2、说一说

  教师通过启发式的谈话,引导学生对“石头、剪刀、布”这些简单的形体进行联想,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做好准备;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教师抓住时机更深入地引导“我们的手还可以做出很多很多不同的造型,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这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进而导出课题《小小手》,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更丰富。

  (二)欣赏感受,拓展思维

  1、 看一看

  教师用魔术的方法摆各种手形让大家猜,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再让他们在小组内做“你变我猜”的游戏,学生便会迫不及待地在小组内用单手、双手做各种手形互相交流。

  2、演一演

  教师及时鼓励学生“老师刚才发现许多小朋友的手都很灵巧,哪位小朋友愿意展示一下自己会变的小手”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各种变化多端,形象可爱的手形在他们灵活的手上展现,他们玩得高兴,学得开心。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轻松快乐、自由热闹、亲切和谐的氛围。

  3、试一试

  教师演示绘画步骤,先在实物投影上做手势,然后把手按在纸上画出手形。引导学生试着将联想到的事物添画出来以后再给它涂上颜色。通过欣赏各种形象的手形画,让学生知道手除了可以摆手形还可以想象添画,也能用颜料直接涂在手上的方法画手形画,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尝试多种画法,拓宽思维。

  (三)合作练画,愉快展评

  1、画一画

  让学生讨论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小小手,怎样分工,然后小组合作作画。通过合作学习能开启学生的新思路,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创作,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从而画出奇趣横生的手形画。

  2、评一评

  教师采用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个人评与小组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闪光点进行评价,时时处处予以鼓励。从而让学生能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最后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将学习热潮推向高峰。

  (四)归纳总结,巩固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及学到的本领,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延伸主题,运用课程整合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北师大版《艺术》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蓝色的大海”的第三个课题,主要介绍海洋生物的形状、花纹、色彩等,是学生在学习《小贝壳》、《美丽的风帆》后,让学生对大海的认识从海滩、海面走向更为神奇的海底,从而使学生对大海的认识从“零散”走向“整合”,从“单一”走向“丰富”,为学生认识大自然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二、学情分析:

  《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艺术学习只有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因此,本课教学前,我着重调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掌握了基本的学情信息:

  1、闽南是一个洋溢着“海文化”的地区,学生生活在海边,对于大海本身并不陌生,他们听过、见过、吃过甚至抓过不少的海洋生物。

  2、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时期,思维运作以形象为主体,对于“动作”和“形象”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3、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操作等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并且学生也初步学习了用肢体、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事物。

  三、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A、让学生初步认识海底的奇异景观

  B、让学生初步认识海底生物的形状、花纹和色彩

  2.能力领域:

  A、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B、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海底生物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领域:

  A、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珍爱海洋生物。

  B、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设计前的考量:

  思量一: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

  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思量二:如何确实地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

  艺术能力是艺术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不能寄希望于课外的辅导,只能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思量三: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海洋是人类共同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和关注环保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变小魔术,揭示课题

  好奇之心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拿出一张白色的纸,告诉学生:老师可以五秒钟之内把一张白纸变成一片大海!信不信?以这样的引入,来极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好奇心,然后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说说对海底世界的印象,引出课题。

  (二)探索海底的奥秘

  1、让学生模仿潜水员的潜水动作,在感觉中走入海底,产生亲切感。动作表达能力不仅是艺术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感受艺术、掌握艺术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动作来把握世界。

  2、播放“海底世界”的精彩动画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看到海底生物,感受海底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3、让学生说说还见到过哪些更神奇的海洋生物?充分地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课堂资源的交流与互动。

  4、让学生随机模仿海生物在水中游行的动作,把握各种生物的不同特性。在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下面的创作打好形象的基础,更为主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

  (三)深入认识海底生物的特征

  课件展示不同海生物组成的画面,让学生在形状各异、色彩各异的海底生物中感受美的.存在。

  1、小组内交流,自主选择喜欢的海生物进行比较:

  a、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特征,想想它们和哪些几何图形相类似。

  b、让学生欣赏海洋动物身上花纹特点。

  c、认知色彩。通过课件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观察各种不同生物的形状、花纹、色彩中,感受海底生物个性的美;在比较各个生物时,渗透美的鉴赏。

  2、作品欣赏。我特搜集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感受用点、线、面等表现的海生物,增强学生创作的自信心。

  (四)在创作中内化学生的艺术素养

  1、方法渗透。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海底世界?在讨论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足够充分的创作材料。

  2、合作创作。让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通过观察和学生个性的独特把握,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合作创作,以丰富的色块、线条等来表现海底生物。加强学生的交流、互动和合作,以求使作品的创作呈现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在合作训练中,主要做以下几个步骤:

  a、确定绘制对象、手法及对象大小。

  b、根据生物的形象考虑装饰的图案。

  c、进行具体的撕、贴、画等。

  3、作品展评。每组选一两名小朋友展示作品,并将该组的构思、设计意图,说说给大家听。在品评学生作业时,对学生施行“大拇指”教育,同时重视生生之间的互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美的鉴赏能力。

  (五)扩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海底世界是这么的美丽多彩,你会去破坏它吗?那么咱们该怎么做?”引发学生反思与交流,进一步认识海洋是人类的朋友, 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赖以生存的家园,不能破坏的,有责任去保护它,使其情感受到深化与升华。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3

  这课我为了保护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发展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熟悉常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画画的乐趣。

  3、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我的教学重点是:

  向学生介绍不同彩笔的功能。讲解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使用方法。

  激发起学习美术的兴趣是教学的难点:

  让孩子们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色彩的使用结果。

  在这一课里,我没有规定孩子们应该画什么,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让学生初步接触颜色,认识颜色。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游戏的乐趣,使学生的思维有更大的开拓空间,一年级的孩子,带着像幼儿园小朋友的天真和烂漫,对学校的一切感到新鲜,好奇,有趣。对未来充满童真的认识和理解,想要他们画什么象什么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现实,问题是做为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去引导他们,怎样去开启他们的智力,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他们,让学生有更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的智力有更广阔的.思维和创新,对于本课的绘画,我们不必强求一致,学生对工具和材料的掌握,是在涂涂画画的实践中完成的,在创作本课时,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老师我尽可能地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资源,利用最基本的表现方法,点、线、面、设置情景等手段,让学生超越自我,在这一课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4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习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5

  一、教学理念:

  本课选取纸张会“变魔术”的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撕一撕、贴一贴、画一画的活动中进行平面造型,贴近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以偶然得到的纸块形状进行想象,以一个十分感性的题材融合了一个理性的思考,使起始年级的学生从游戏活动中获得启发,培养了想象与创造能力。本课围绕“撕出来的形状像什么呢?”展示教学内容。一是将纸块随意撕一撕,根据撕出的两块纸块引导学生想象。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想象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了解、掌握撕纸、想象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撕纸、想象创作。

  三、教学重点:

  先撕纸后想象再添画。

  四、教学难点:

  根据撕出的纸块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想象、添画。

  五、教学过程:

  1。撕纸添画

  1)今天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跟我学”的游戏,好吗?(音乐同步)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2)教师示范带领学生第一次作业。

  ①坐姿②拿出袋子里的小纸③撕仔细观察老师怎么是撕?学生跟着撕,然后放好。老师将纸撕成两块,我们拿出其中的一块,大家看看像什么(变化位置)?(揭题)

  生:像什么……④帖(强调帖的位置)教师添画(靴子)。老师添画了几笔变出了靴子,你会吗?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你也可以把它变成其他东西。下面我们想好后贴好,添画!看看谁最聪明。表扬学的快又好的学生,并奖励。(实物投影仪展示)

  2)刚才我们变了一张,还剩下一张像什么呢?

  生:……(教师变化位置的摆放让学生联想)老师这里的收集一些图片,你看看和它有什么联系,哪些比较像。(图片欣赏)你看它像什么?除了这些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吗?哪位小朋友刚上台来变一变!

  师:你准备把它变成什么呢?你先怎么做?摆摆,再贴(提醒贴的位置并提示注意胶水怎么贴)画!讲评作品。小朋友你们能用最快的速度添画出与众不同的形象来!(讲评强调创意)总结把撕出的两张纸变成两个不同的东西!

  2。欣赏

  3)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开心,机器猫也带着它的绝活来到我们课堂上了。注意看机器猫是怎么“变”的。(演示课件。)

  ①机器猫拿出其中的一块纸块,把它撕成三张,(手示范怎么撕成三张的)添画成蜻蜓;把另一块纸块也变成了蜻蜓,猜猜猫把最后一张变成什么……。变成不同的三支蜻蜓。一张三块纸片变成不同的蜻蜓!

  ②风景(三座小山,山上还有小树小草)(跟山有联系的景物)看着是什么?美吗?美在什么地方?(山里画了什么,山的外画了什么)

  ③鳄鱼(深色纸上用浅色装饰)(动态、造型夸张,突出它们的凶猛)这是谁啊,为什么用白色呢?你喜欢吗?为什么?你从那里看出他凶狠的?(眼睛爪子嘴巴)鳄鱼的身体是黑色的,能用黑笔画吗?它合起来是一张纸。

  ④汽车(不仅可以在形状的外面装饰,还可以用蜡笔在里面装饰)火车(竖向连接)看什么来东西来了,你最喜欢哪一辆,为什么?你看汽车画的多细致阿,它用什么材料画的?

  ⑤亭子(横向连接)

  ⑥车子你发现了什么?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竖

  无论机器猫把纸撕成几片,它每一片都用上了,而且都能把它变成同一类东西,你们说它厉害吗?好,刚才机器猫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作品。你们想不想也给它带上几张回去让它欣赏呢?。师:下面你们想和机器猫比比谁聪明吗?屏幕上的图片看看能给你启示吗?

  3。学生作业

  将纸随意撕一撕,将不同的纸块想象成相同或不同主题内容进行添画。

  4。评讲学生作品(学生互评)

  《像什么呢》说课

  本课是小学一年级美术课第一册中14课《像什么呢》,从儿童的心理发展上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属于意愿性,其认知水平属于平面知觉的直观动作思维。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从撕各种基本形开始,由浅入深地激发想象添画熟悉的形象,让他们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交流,从单个形象到组合形象,再到整幅拼贴。总之,教学中,让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永远高与作品的难度。这样,学生才会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走向探究的高地。

  教材选取纸张会“变魔术”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撕一撕、贴一贴、画一画的活动中进行平面造型,贴近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以偶然得到的纸块形状进行想象,以一个十分感性的题材融合了一个理性的思考,使起始年级的学生从游戏活动中获得启发,培养了想象与创造能力。

  教材以三个版块,围绕“撕出来的形状像什么呢?”展示三个教学内容。一是将纸随意撕开,选择其中的一块进行想象“像什么呢?”,然后进行添加完成。二是将纸随意撕开,把所有的纸块全部利用起来,想象成同一主题。三是巧妙运用废旧纸张,采用多种撕法,利用所有纸块形状进行多种想象,创新形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先撕纸,后想象,再添画。教学难点是根据撕出纸块的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想象、添画。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在撕纸过程中会将纸撕得粉碎,这样难以想象成新形象。因此我课前控制好纸的大小,课堂上则要求学生撕几块。有的学生为了求新,在添画过程中会出现以画为主而不考虑纸块形状,所以我会要求学生想象得要合理巧妙。同时,在作业过程中,有的学生做成“撕纸贴画“,这时我会及时纠错,随时点拨。

  总之本课程的全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美术说课稿07-18

美术说课稿06-24

小学美术说课稿04-30

中班美术说课稿10-06

中班美术说课稿01-05

小班美术说课稿03-17

美术说课稿4篇08-01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07-15

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