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
幼儿园音乐教育重视幼儿音乐能力及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而音乐游戏的方式更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在日常与幼儿的交谈中,我发现我们的孩子们都很喜欢玩电脑。我就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剪辑了佚名的音乐《打字机》。这是一首欢快活泼、诙谐有趣的标题音乐。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添加音乐进去,培养幼儿在音乐当中的表现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培养幼儿认真倾听音乐的好习惯。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表现音乐,我根据乐曲的.曲式结构、音响所表现的内容,合理地编配了情境游戏情节:扮演电脑及打电脑的人,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进行创编动作表演。为此,我设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通过摆放图谱和动作表演帮助幼儿熟悉乐曲,初步学会表现音乐。
2.在情境游戏中培养幼儿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合作能力。
3.体验双人合作游戏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幼儿仔细倾听音乐的习惯,让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难点是在游戏中让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表现,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帮助幼儿熟悉音乐,我准备了以下材料:剪辑乐曲、自制大图谱一张,自制幼儿人手一份小图谱。
在整个活动组织过程中,以完整欣赏--动作表演这一主线索展开,每一步都预设了不同的目标,层次感很明了。教师先通过谈话导入,让幼儿了解鼠标、键盘,让幼儿完整倾听音乐,然后帮助幼儿熟悉音乐,重点去掌握音乐中点鼠标的“叮”的声音,这个过程是通过以下方面来完成。
1.听音乐,欣赏老师做打电脑的动作。
2.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A.教师出示两个标志,请幼儿看标记来选择,哪个代表键盘,哪个代表鼠标?
B.帮助幼儿将图谱补充完整,反复仔细的倾听音乐,了解旋律中点鼠标的声音。
3.组织幼儿重点掌握乐曲中的5次快速点鼠标的声音,并用动作进行练习。
4.幼儿看图谱,听音乐进行完整的练习打电脑。
5.玩游戏,帮助幼儿再次完整的练习点鼠标的节奏。
在难点部分我运用了小椅子道具和情景角色扮演的(一老师扮演打电脑的人,一老师扮演电脑)的方法来吸引幼儿,并巧妙运用了播放动物世界这个情节,既让他们反复练习,又让幼儿感到不乏味。在最后的完整几遍练习中,教师引入幼儿进入了合作,幼儿互扮打电脑的人和电脑,。在幼儿富有表现力的表演感染下,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幼儿情趣高涨,余有为尽。最后结束活动环节励幼儿大胆邀请客人老师一起玩打电脑的游戏!
以上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些意图和想法,希望本节课能为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更希望大家为本节课留下更好的建议。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掌拓印出仙人掌,并会画出仙人掌的刺。
2、以情境表演的形式,让幼儿以仙人掌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去,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条沙漠背景图一幅,绿色颜料若干盘,蜡笔人手一份,湿毛巾人手一条
2、图片-仙人掌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表演的形式设置悬念,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通过电话铃声响的对话故事,让幼儿产生帮助沙漠爷爷找仙人掌宝宝的愿望。)
1、对话的梗概:沙漠爷爷孤孤单单地一个人在沙漠里,没人陪他玩,也没人陪他说话。
2、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方法使沙漠爷爷快乐。
引导幼儿说出仙人掌及让幼儿回忆仙人掌的形状、颜色及特点。
二、分角色进行游戏绘画——拓印仙人掌
1、教师扮演仙人掌妈妈,幼儿扮演仙人掌宝宝,开着飞机去沙漠里。
幼儿分散在沙漠背景图旁。
2、以儿歌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
(1)拓印仙人掌一边念儿歌一边示范。
小手从下往上爬,左边爬,右边爬,一直爬到头顶上。
(2)拓印后的常规——擦手。
小小毛巾拿在手,卷起两个小袖口,我把小手伸出来,擦擦我的一双手。
擦手心,擦手背,再擦擦手指头,颜料娃娃不见了。
擦完手,先别急,拿着毛巾放放好,养成卫生好习惯。”
(3)师以变魔术的形式,给幼儿带来礼物——仙人掌,
再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儿歌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刺、画刺。
仙人掌,爱唱歌,一唱唱出小小刺;仙人掌爱跳舞,一跳跳出小小刺。
三、幼儿游戏绘画,师巡回指导。
1、教师交代要求
(1)提醒幼儿手掌拓印后,马上将自己的小手擦干净。
(2)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画刺,画得多。
(3)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及时鼓励表现好的幼儿。
(4)以儿歌贯穿游戏绘画始终,鼓励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绘画活动。
2、学习用手掌拓印出仙人掌,并会画出仙人掌的刺。
以情境表演的形式,让幼儿以仙人掌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去,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让仙人掌宝宝神气地夸夸自己画的画,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这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综合活动《变废为宝》,这是“漂亮的海底世界”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
一次性的物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物品随便丢弃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资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为指导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来大胆进行创新制作,既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潜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最近,我们班搞的主题是海底世界,针对以上问题以及结合本班的主题活动,我特设计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在欣赏废旧物变宝发明出来的美后,自己动手利用平常经常丢弃的废旧物也来发明一种美,从中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我认为,选取这一活动就如《纲要》中所说,“既贴合幼儿的爱好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构成贴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状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情感、认知、潜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进步幼儿的协商潜力。
2、尝试用多种废旧资料制作海底世界,体验发明的乐趣。
3、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用多种废旧资料制作海底世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进步幼儿的协商潜力。
活动难点:
如何有效地适宜地选用各种废旧资料制作漂亮的海底世界。总之,我们建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构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制作活动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预备:
1、物质预备:收集制作玩具的废旧资料,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废旧资料制作的有关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图片。
2、经验预备:幼儿对海洋的水生动物有肯定的经验。
3、空间预备: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展示台呈半弧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全方位的预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带给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构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以参观者的身份引导孩子,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取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取的教法有:启发提问法、直观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启发提问法:本次活动最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引起幼儿的思考,启发他们的发明思维,让他们在老师的提问帮忙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制作。
2、直观法:本次活动的开头,老师就采取了这个方法,让幼儿透过欣赏别人的作品,引起幼儿创作的爱好,初步感受艺术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让幼儿自己选取喜欢的形式进行废旧物的创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合作,并进步幼儿的协商潜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动的结尾部分,我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与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让小朋友学会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取了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废旧物的理解和体验,到达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发明条件让幼儿参加发明活动,不仅仅进步了熟悉,锤炼了潜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取的学法有:
1、多感官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成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废旧物变宝发生了爱好。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创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幼儿自己寻找资料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透过商量、合作、尝试用各种废旧资料进行创作。透过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学会了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用心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进步”。为了让幼儿对废旧物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取了直接参与创作的过程,在创作活动中,体验废旧物变宝的创作乐趣。
与此同时,我们还透过幼儿间的合作创做,交流分享。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熟悉,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取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爱好→自由选材→分工合作→动手制作→交流分享→审美延伸
(一)激发爱好(2分钟)
“爱好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欣赏由废旧物制作的作品,引起幼儿制作的憧憬和爱好。
(二)自由选材,合作创作(3分钟)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轻音乐播放的简单氛围中,让幼儿自己选取资料,并和同伴一齐商讨如何创作漂亮的作品。然后共同制作。
(三)动手制作作品(20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开始制作作品,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以及合作者。我始终以参观者的身份,利用提问引导、启发幼儿更好地发明作品。
(四)交流分享(10分钟)
在最后幼儿作品的展示中,我让每组派一位小朋友上来交流自己小组利用什么来制作作品。透过孩子之间的互相欣赏、相互交流,进步了他们对废旧物变成宝的爱好,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表示美和发明美的乐趣。相信透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废旧物他们会持着如何利用的想法,环保的意识也增加了。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以后也能够自己动手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来制作其他的物品。
五、资源利用:
让家长帮忙收集各种废旧物。
六、活动预期成果:
1、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进步同伴间的合作意识以及协商潜力。并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2、尝试运用废旧物品发明新的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让他们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体验发明的乐趣。
3、学会和同伴一齐分享交流,进步幼儿的口语表达潜力。并学习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4、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示美和发明美的情趣,并初步具有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大班幼儿思维处于抽象逻辑的萌芽发展阶段,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决定和推理。《幼儿园指导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务必要让幼儿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等现象产生兴趣,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和游戏中出现的某些简单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我就选取本次活动《形色对应合成》,提高幼儿数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观察事物的潜力和思维凝集力。
二、目标分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所以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的作用。根据教材的需要和本班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的动态来制定。活动目标分为三个:
1、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形状与颜色的合成。
2、培养幼儿将两种事物特征对应,整合在一齐的思维潜力。
3、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及记忆潜力。
三、重、难点
一个活动中最能体现目标的部分辨识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抓住重难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波澜叠起的功效。
本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形状与颜色的合成。
难点:将两种事物特征对应、整合在一齐的思维潜力。
透过情境表演,操作游戏来激励幼儿思维与记忆潜力,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整合的综合决定潜力。
四、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教育于游戏之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带给了良好的可能性。幼儿的学习是透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为此我准备以下的材料:
1、衣服、帽子:红、黄、蓝三种颜色每人一份。
2、教师自制表格,磁性教具:红黄蓝颜色卡、“√”,几何泡棉、自制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盒子。
3、幼儿学具:几何泡棉;幼儿操作纸与蜡笔;和一段柔和的音乐。
五、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的主角出现、围绕教学目标,一步一步渗透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在宽松自由活动气氛中学习,获得有益经验。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操作法、观察法、情境法,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说一说、做一做中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
“从前有个国王最喜欢穿新衣服的,可惜有一次被骗了,光着身子去逛街,大家都取笑他……”
1、形色配对游戏--设计漂亮的衣服送国王。
2、教师给幼儿发衣服学具。
3、请幼儿相互说说自己手中所拿了什么东西。
4、听音乐找到和自己手上所拿衣服一模一样的小朋友。
二)、出示情境挂图:
“这天国王又穿了一件他喜欢的衣服,我们一齐来看看他穿得是什么?”1、出示挂图:
“国王的试衣室摆满了许多漂亮的衣服,你们看!”2、引导幼儿整体观察挂图。
1)“看国王身上穿的新衣服是那一套?皇冠是哪一顶?”2)请幼儿观察衣架上那两套上衣和裤子是一样的,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二、布题:
1、出示图一:上衣、裤子、红、黄、蓝三色的方格与箭头。
“请小朋友上衣在红色方格有√,就在箭头下个方格里贴上红色上衣。”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操作:
1)、引导幼儿认识√卡,并明白√在那里表示意思。告诉幼儿√在哪就表示需要找出××颜色的××衣服。
2)教师出示左边的挂图,请幼儿找出正确的答案放在方框里。
3)教师在出示另一边的挂图,请幼儿找出答案放在方框里。
4)教师小结:“小朋友真棒,明白√放在那就是要选什么的。”
1、教师出示泡棉拼图,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2、请幼儿看一看泡棉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多次练习。
三)、评价练习
1、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教师引导幼儿先做示范。
2、幼儿做评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七、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情境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课堂气氛必须很活跃,幼儿的参与性也会很高,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幼儿人手一套教具,从能动手动脑,练习次数多,密度高,有利于幼儿熟悉地掌握两种物体的形色合成对应,保证了数学效果。老师由浅入深的引导与情景化的语言讲述,将会给幼儿带来热衷探究的热情与动力。设置的层次分明易懂,层层紧扣、层层深入的过程,使幼儿的思维与记忆力得到相应的发展。能够说本活动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必须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了。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站立的折纸动物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动物的造型表现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与制作,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进行平面思维向立体形象思维的转换,研究与实践动物站立的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思维,举一反三,根据多种不同的构思进行设计和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美术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袤的森林和宽阔的草原,去看看动物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吧!比比哪位小朋友发现的动物种类最多。(录像)
它们的生活真是太精彩了,你刚才发现了哪些动物?
小结:大自然真是伟大,创造出了这么多形态各异的动物。接下来让我们再进一步的去欣赏一下吧。
二、展开
1、 欣赏图片:有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能对它做个简单的介绍吗?学生说动物身体造型特点和身上的图案花纹(板画)
2、 这些可爱的动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以外,还有很多艺术家创作了许多动物雕塑作品。
3、你看了这些雕塑作品有什么感受?
虽然他们使用的材料不同,但雕塑作品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立体的能够站立)
4、 我们今天也要来制作一只立体的能站立的动物。但用的材料却是一张纸,一张纸怎么能站得住呢?请小朋友帮章老师想个办法,怎样让一张纸很快的站起来呢?(请学生上来)
其实让一张纸站起来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折、可以卷……
5、 今天我们美术课就采用折的方法吧。来制作一只能站立的折纸动物(课题)
6、拿到一张纸你可以根据你想做的动物形象来选择:对折、二折、三折
7、“猪”的身体折了几次?(一次)
如果你要制作的动物头部和背部高度基本一致,你就可以把头和身体画在一起一次性完成。注意:对折的地方不能剪。
哪些动物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鳄鱼、熊、豹……)
如果头部略高,你可以分头和身体两部分,把头部剪下来贴到动物的.身体上。哪些动物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狮子、兔子、牛)
如果想做斑马,就要对折两张纸,把头部和身体再组合起来。哪种动物可以用这种方法?(长颈鹿)最后可以用画和贴的方法把动物身上的花纹布置好,一只能站立的折纸动物就完成了。
三、学生作业
1、通过折、画、剪、贴等方法制作一只能站立的动物。
2、与同学们合作完成一个“动物乐园”。
四、作业展评
1、学着模仿你所制作的动物的行走或叫声到台上来,让同学猜猜你制作的是什么动物。
3、 同学评价作业。
教学反思:
也许是我觉得学生比较喜欢动物,也许是我觉得上动物的内容课堂效果比较好,经过简单的挑选,我就确定了开课的内容——能站立的折纸动物。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在备课中我找到了许多有关动物的资料,并经过精选,挑选了一段介绍动物的精彩录像和一些动物图片。的确,学生被出示的画面所深深的吸引,所制作出来的作品生动,充满童趣。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6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检查》。
一、说教材:
对于自己的身体,幼儿一直充满认识的兴趣。我们教师需要做的仅仅是创造必要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了解身体,逐步提升自我认识的水平。因此我选择这一主题,和幼儿一起在有趣的游戏中实现情景化的展示。通过这一活动,会让幼儿觉得体检既神秘又有趣,利用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幼儿了解人的身体以及体检的部位与方式。
二、说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人体的某些健康体征。
2、了解体检的部位及方法。
三、教学重点:
让幼儿了解体检的.方法及健康体征。
四、说教法:
针对这次教育活动的教学目标,根据幼儿对身体的认识了解情况,整个活动过程以游戏为主要形式,整个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师幼交融互动。整个活动教师与幼儿协调着、合作着,并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完成。
五、说教学过程:
1、各种各样的病人。
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让幼儿了解故事中有哪些奇怪的病人。
2、有趣的检查。
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让幼儿了解有哪些有趣的检查。
3、我知道的身体检查。
4、情境表演:“有趣的检查”。
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幼儿表演。
5、游戏:有趣的检查。
整个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敞自由活动的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做到师幼交融,让幼儿步步行进,逐渐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个体。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年到》是大班综合活动内容.这首诗歌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星星、月亮、太阳都拟人化,描写了共同欢度新年的快乐,同时通过自然的对话,幼儿知道了过新年自己长大了一岁,更加懂事了。幼儿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流露出了盼新年、过新年的喜悦心情。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基础知识,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2、目标定位:
根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任务,特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感受新年欢乐气氛,增强大一岁的自豪感。
(2)学习诗歌的语言,能创编诗歌。
(3)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3、活动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活动难点则是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使活动得到深化。
《过新年》教案活动意图:中班的幼儿语言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具体运用时,总是词不达意,特别是量词的运用。因此,针对我班幼儿对量词的学习需求,结合新年的到来,我设计了这节《过新年》的语言活动。将量词渗透进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发现量词,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和运用量词,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和提高,培养了他们语言的迁移能力。
活动目的:
1:学习量词:双、条、顶、挂、……
2:学习正确运用量词,培养语言迁移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口语表达及扩散思维。
活动准备:
图片(一幅由六张小图组成的大图)、礼物若干。
活动进行:
一、学习量词:
1:分组看六幅小图:幼儿自由探索图上有什么?各有多少?
2:请幼儿代表讲述看到什么及多少。
图一:一辆雪橇车、一个篮子、一个苹果、一个梨子、一挂香蕉、一把伞、一顶帽子、一辆小汽车、一条围巾、一双手套。
3:引导探索:说每个东西有多少时,数字后面有一个词,如:一辆小汽车的“辆”、一双手套的“双”、……(这些词就是量词)。
每个物体不同,它用的量词也不相同,一把伞就不能说成一棵伞、一顶伞,说它们的时候要将量词分清楚。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一把沙、一块砖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手中的宝,可以乐不思索的上半天。《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我选择生活中常用的“手套”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具,更易引起幼儿共鸣。)新《纲要》中也指出“要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我充分利用手套,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想象、创造,活动中充分(巧妙利用了幼儿手的各个部位及各部位(关节进行玩色)的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现在的幼儿对于色彩丰富,内容鲜明,形象生动的美术活动有着很大的兴趣和需要,而他们奇特的思维和想象力,以及丰富的生活艺术氛围也成为了美术活动必不可少的添加剂。而我设计的这堂美术活动《魔力手套》,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艺术力的机会,而且充分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幼儿手的各个部位及各部位的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并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根据年龄,多元发展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
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发展情况,围绕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确立多元化的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尝试利用手的各个关节、部位弯动印染手套,并进行变形想象添画,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能大胆动手操作,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难点定位于充分利用手的各个关节、部位弯动印染手套,并进行想象添画。(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利用关节弯动印染;难点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添画。)
(三)活动准备:三、说准备--考虑周全,注重细节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在备教材的.同时备幼儿。)
(物质准备有:范作、小型)白色五指棉手套若干、颜料(滴于铺有海绵的盘子里)、记号笔、抹布。
(经验准备有:幼儿了解过手的特征,有过玩色经验。)
(在物质准备时还注意细节的设计,将颜料滴在铺有海绵的盘子里,这样幼儿在蘸的过程中就不会打翻或滴漏,能适度控制颜料,保证作品的成功率。)
三、说过程--游戏贯穿,层次清晰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以目标为指导,我设计了四个环节。首先,观察小手导入,引发兴趣;其次,戴手套示范染色,(感知方法);然后,幼儿戴手套操作,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方法);最后,组织小手变形游戏、添画,(启发想象)。
(一)观察小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第一环节:观察小手,引发兴趣)
1.师:我们都有一双手,手心、手背和手指,手指弯弯有关节,我的小手真灵巧。你的小手在哪里?
2.请幼儿分别点出手心、手背和手指,弯曲手指,发现关节。
(幼儿对小手已有认识,所以都能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从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了在师生的互动在老师的引领下教师带领幼儿了解小手并指出手心、手背和手指,为接下来的活动内容打下铺垫。
(二)教师戴手套示范染色(第二环节,示范染色,感知方法)
1.师:快乐的六一要到了,小手得到了一件礼物。(出示手套)看,这是什么?(手套)这是一副有魔力的手套,我来试试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2.教师戴上手套表演示范:舞动小手,变化手的动作。(师引导语:“六一六一真快乐,得到魔力小手套,魔力手套跳呀跳,跳呀跳……哎呀!”魔力手套)不小心跳进了颜料里,老师继续弯动手指,变换不同部位去轻触颜料。(引导语:“跳进颜料真有趣,拇指弯弯碰一碰,食指弯弯碰一碰……每个关节动起来”在这里我巧妙地将指导语言编成小儿歌,使讲解示范的过程更清晰、简练。并注意)提示:轻轻地触碰颜料,自由选择颜色。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巧妙的运用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方法)而运用示范讲解使得内容很直观,易于幼儿了解,并且在示范的过程中进行暗示、提示,为幼儿之后的操作打下基础(做准备)。
(三)幼儿戴上手套尝试(第三环节,幼儿操作,运用方法)
(引导语:你们的小手有没有得到六一礼物?让你们的魔力手套也来变一变!)
1.在这里老师提出要求:注意轻碰颜料;尽量多的弯曲不同关节,利用手的不同部位去印染;注意不混色;不碰到自己的同伴和衣服。
2.师:你们也来戴上魔术手套试试吧!
3.老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戴上手套后,弯动各个关节,进行印染。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为幼儿树立信心和发挥想象。
4.待大部分幼儿完成后,老师组织欣赏评价:我们的魔术手套都变成什么样了?请幼儿自由观察,并说说。(变成五颜六色了)这一环节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创作和与同伴一起欣赏作品的乐趣,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
(四)组织变形游戏(第四环节:变形添画,启发想象)
1.哎呀,我的魔术手套又要变了!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师做一个造型。
2.请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老师的魔术手套变成的造型像什么?老师随即根据幼儿的回答用记号笔添画眼睛,嘴巴等,使之更形象。
这两个环节通过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并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造型,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接着请幼儿也来变一变,说一说,画一画。这一环节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思考的同时,能够积极展示自己的成果。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不受任何限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充分引导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想象力,这正是体现了《纲要》所说的让幼儿大胆的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4.最后,请幼儿互相展示新造型,与同伴一起自由欣赏。你的魔术手套变成什么?邀请你的魔力手套变出的朋友一起来跳一个“快乐的六一”舞吧!(带领孩子跟着音乐自由地跳舞。)这一环节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及分享的乐趣。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四、说教法--丰富形象,灵活运用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游戏法、)示范与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大胆设计出自己喜欢的礼物。(整个活动始终沉醉在与手套的游戏中,使幼儿感受魔力般的变化,动静结合,在轻松的氛围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综合发展。)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9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要执教《折纸》,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课堂设计。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折纸》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应用,在五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倍数与因数、分数的再认识、约分、通分。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将为本单元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及五年级下册的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
2、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2)方法与过程: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感受计算异分母加减法的必要性,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二、教学策略
1、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顺利达到本节课预定的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讨论法。通过学生的同桌讨论,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借助展台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运用抢答、口答、投影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指导学生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2、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己能说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三、说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数学课没有新课,新课就是复习课。”在这个环节,根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我设计了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练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作好迁移。
2、创设情境。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更要学会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折纸情境,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3、自主探索。新课程注重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环节,我采用了“估一估——折一折——议一议”的模式,通过自主尝试教师引导,知道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一致,要想计算,必须先通分,培养了学生的转化思想,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让学生去自主尝试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4、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一题,通过看图填空,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练一练”第三题,通过分组竞赛,来检验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正确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诊所”通过让学生辨别易出错的算式,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解决总问题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以服务于生活。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环境保护教育。
5、拓展延伸。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用线段图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6、反思评价,总结全课。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课堂总结时,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反思本次数学活动的收获,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7、板书设计。
板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板书中,我设计“先通分,再计算。”使学生清晰地知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黑板上示范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过程,旨在规范学生书写,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0
以下是我自己写的说课稿,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和推荐!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说说我家的人》。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说说我家的人》。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来源于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活动教材》第二个主题第一个活动。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关系会影响幼儿对人和社会的态度,幼儿对家庭的感受也将影响其人生的道路。幼儿自己家里的人,幼儿并不陌生,但是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不是很了解。“说说我家的人”是透过幼儿熟悉的人物来激发幼儿对调查的兴趣,并透过调查及记录增进幼儿对家人和家庭的了解,帮忙幼儿树立对家人、家庭的爱。正如《纲要》中所说,“既贴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有服务于幼儿生活。所以我选取了本次活动。鉴于对以上资料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
2、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人的爱。
根据《纲要》中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作为重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作为难点。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调查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于活动前和幼儿讨论调查的结果。
2、教具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的全家福照片;
(2)带给摆放照片的版面;
(3)幼儿人手一份彩笔、画纸;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法有:
(1)启发提问法:这种方法在各活动中是最常见的。透过启发提问激发幼儿的调查兴趣。
(2)讨论法:透过师幼、幼幼之间的讨论,使幼儿对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让幼儿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到达教学目标。此外还有绘画法,透过绘画制作小册子,来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家庭的情感。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用心的参与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围绕目标,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1)调查法:透过对家人的调查,激发幼儿了解家人的用心性。
(2)记录法:透过动手、动脑记录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更直观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还有动手操作法,用画笔来记录家人并做成小册子,能进一步巩固对家人的.了解。
四、说活动过程
1、导入。老师那里有一张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小朋友有这样的照片吗?教师用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给幼儿介绍,从而引出幼儿自己的全家福,并让幼儿分组交流。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幼儿透过对照片上的人的了解,激发幼儿主动调查的兴趣,幼儿很快进入主题。
2、介绍家人。
(1)请部分幼儿展示照片和调查表,教师透过提问照片上的人是谁、做什么的、喜欢什么、生日是什么时候启发幼儿介绍对自己的家人的调查结果。此环节体现了幼儿对家人的初步了解。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方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得出结果。如:爸爸可画男人的头像、妈妈可画女人的头像;生日可用数字,能够画上蛋糕或蜡烛;喜欢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画出来;喜欢的颜色可用相应的彩色笔涂画出来;职业能够画相应的标志等。《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这一环节主要是透过讨论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以及记录的方式,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潜力,动脑筋用心思考记录的方法,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潜力,一齐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在说中学、听中学、思考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档案。
(1)请幼儿透过绘画制作自己的家庭小档案,必要时补充对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本环节透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对家人的了解。
(2)在家庭小档案的首页画上自己的全家福,与补充的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装订成小册子。
4、课堂小结,对幼儿制作的家庭小档案进行展评。
5、延伸活动。
(1)将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墙面上,供幼儿自由欣赏、介绍和交流。
(2)家庭小档案可根据幼儿需要随时添画资料。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因此,透过延伸活动可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又能提高语言表达潜力及新知识新经验的获得。
以上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有新经验的获得。
我说课的资料到此结束,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东省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材第五主题《房子大观》中的次主题二里的教学活动四《走小路》,这节教学活动,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幼儿园大班的学习内容--排序。排序这部分知识幼儿已经学习过,在这基础上再继续学习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教材要求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进行自主发现其规律特征。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教材要求的了解,我拟定了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为:
(1)能按两种以上规律进行排序。
(2)能够自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能够按两种以上规律进行排序。而教学难点是让幼儿自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二、说教法和学法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
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创设情境等,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
2、观察法:
活动中通过安排幼儿观察两种范例,引导幼儿发现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建构知识系统。
3、自主探索法:
幼儿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两种规律特征进行排序的过程。
三、说教学流程
本节教学内容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
1、听音乐师幼互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2、出示小猫,师幼谈话激发幼儿排序的兴趣。
(1)引导幼儿按一定规律打扮小猫。
(2)引导幼儿观察在我们周围有哪些按一定规律摆放的的物体。
3、引导幼儿自创规律排序。
(1)教师创设情景:小猫盖了一座新房子,它想请小朋友帮它铺几条有规律的小路,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帮它铺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即有规律,又好看呢?
(2)幼儿自创规律铺小路,教师巡回指导。
4、活动延伸
让幼儿用实物,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创设情境的形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且我根据幼儿的学习基础起点,先让幼儿观察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然后让幼儿寻找其中的规律,顺着幼儿的“学”来“导”,在“导”中让幼儿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图形,建立知识表象使幼儿得到启迪,悟到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相信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舞台,让幼儿在玩中、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课中再通过“铺小路”,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动手操作中,在动手操作中探求,体验和巩固,一定会加深幼儿对排序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幼儿创新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在区角活动中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对拼图游戏很感兴趣,对这些玩具他们常常会爱不释手,有时候遇到块数比较多的复杂的拼图他们还会几个人一起合作着拼。而且拼图游戏在小班开始就有所接触,到了大班孩子的拼图经验相对比较丰富,对他们来说拼图是个有挑战性的一项智力游戏。但是我发现孩子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兴趣指向比较浓,却缺乏一种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如何把“拼图游戏”作为教育的一个载体,把孩子们的学习变的更有方向和目标,并在游戏中能帮助幼儿提炼经验,拓宽思路呢?今天的这个数学活动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新纲要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这儿教师的作用是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根据他们的兴趣来创设探究的条件和空间。
2、分析教材:
拼图是一项综合的思维和协调能力训练,对孩子来说有不少的益处。其一在拼图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以让孩子知道许多的“部分”能拼凑出一个“整体”,以及“一个”整体“是由”许多部分“所组成的。其二培养幼儿平面组合的概念─积木是立体的组合,而拼图是一种平面组合的概念。其三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并且从观察与判断中学习分类。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培养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玩拼图能学习推理思考能力,因为小朋友会经由尝试不同的选择,到决定正确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经过假设、判断到选择的过程,让他学习运用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就选择了这个活动教材。
《创意》活动主要是通过拼组各种几何图形来激发幼儿的拼图兴趣,发展空间知觉能力,培养幼儿多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尝试多种的拼图方法,并引导他们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这也对孩子能力的肯定和赞扬。并且在,操作环节中教师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训练孩子多向思维,拓宽孩子思考问题的空间,集中了幼儿学习的方向性,使他们的活动从兴趣主导的游戏过度到了目标明确的学习活动。当然游戏化的活动环节也让孩子玩得轻松,学的愉快。
3、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学习数学的领域目标为依据。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几何图形拼图拼出各种图案,并能在记录单上记录拼出的多种组合方法。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感受拼图游戏奇妙之处,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图形图案,并能在活动中学习统计作品中各种形状与数量的方法,记录在记录单上。活动的难点是: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一种卡片与其他卡片的多种组合来进行多元化的操作,支持幼儿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答案。
4、操作材料
教具:各种颜色的彩纸,各种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拼摆的机器人,幼儿用书十月份册。
有颜色的几何图形片是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操作的兴趣。而拼图卡片上的编码则是为了方便幼儿记录,缩短记录的时间,给幼儿创设充足的动手操作和思考空间;也可以帮助幼儿复习和巩固序数概念。同种编码的卡片有重复也是为了给幼儿的操作提供更多变化的空间,使他们的操作结果能更加丰富。记录纸的设计从节约能源的目标出发简单方便;考虑常态教学的效果尽量不要配班老师帮忙;同时节省展示空间。
二.说教法
1、言语激发孩子。用”你真棒!“”争做智慧大王“”你真象个小学生“等语言来激发出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理解孩子的语气,肯定孩子的成绩,继而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和老师互相在活动中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自信心,从而突出本次活动趣味性的特点。
2、物质奖励,贴红星。
3、游戏主导活动。”游戏是幼儿重要活动方式之一“,我深深地感觉到游戏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朋友“,在成人看来是非常枯燥的事情,只要赋予它游戏的色彩,孩子们就会很感兴趣,会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体验。寓教于学游戏教学形式,使孩子乐意参加活动,并在多元、刺激的智力操作活动中得到快乐获得满足。从而为”下一次“打好基础。
4、承上启下的提问激发思考。我的每次提问都是为下个环节做准备的,常常是前个问题的提出能在下个环节中得到展现或揭开谜底。使幼儿充满惊喜和期待,回答问题、发表见解的声音更响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踊跃,思维更活跃。
三、说学法
突出同伴引领。每次操作都邀请幼儿示范或小结,使幼儿听到的是来自同伴的一种声音。他的经验和思维都会受到同伴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强硬灌输的。这样就更方便并引导幼儿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引发再次操作的的欲望。
四.说教学程序
一、观察、比较各种几何图形。
1、我先出示几种几何图形拼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各种拼图卡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目的在于让幼儿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拼图卡的特征(一样:形状、大小;不一样:数量、颜色、编号、组合形式)并为幼儿思考如何运用拼图卡的特征来组合成图形来铺垫经验。
2、引导个别幼儿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证明一下。科学领域的知识明显地具有”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根据大班幼儿的现有的经验他们自然会想到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来证明,以事实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符合新《纲要》中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的要求。
二、幼儿操作活动,尝试拼出图形并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示范记录单,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记录。因为每块拼图卡都标有编码,在这儿我直接引出记录即能方便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避免环节上的重复,又能提醒幼儿操作一次就记录一次,培养他们做事的条理性和效益性。
2、通过幼儿个别操作示范引出拼图特点--平面多方位的旋转,开阔了幼儿的思维,有一次归纳和提升了幼儿拼图经验。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我们能不能用3块或4块甚至更多的卡片一起来拼这个图案。相比较前一次的操作这一次是有要求的。请幼儿示范时即能拓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再次强调操作记录的注意事项。
4、比一比谁拼出来的答案多。以往操作活动中我发现经常有很难收拢的现象,所以今天我以”比一比“和贴五角星的方法来激励孩子自觉上交记录单,使环节之间尽量紧凑,时间也不会浪费。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在培养幼儿做事干脆、不拖拉的习惯,树立时间观念,向小学生活靠近。
三、发现一张卡片与其他卡片的多种组合形式,激发幼儿二次操作的兴趣。
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发现问题并激发幼儿的二次操作,这儿是整个活动的高潮也是活动的重难点。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我正是抓住幼儿的这个特点、启发他们进行再次操作,帮助幼儿经验提升。并且在操作前的示范中我交代了记录的另一种方法,使幼儿的操作有条不紊的、有目的地进行,而不再是无序的。操作结束后的同伴交流、相互分享经验也是同伴引领学习的过程,同时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也得到培养,使活动的重难点得以解决。
四、感知各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再次提升经验。
在活动鼓励幼儿继续操作在拼图游戏发现其他更有趣的现象。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3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春天》。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说说这节活动。
第一个方面,说教材
教材分析:《春天》这篇是个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让小朋友在学习这篇诗歌的同时感受到了春天特有的气息。他把春天比喻成了彩色的书,会笑的书,会唱的书,通过一段段的描述给小朋友看春天为什么是彩色的,会笑的和会唱的。诗歌语句生动活泼,符合大班的年龄特点。
学情分析:打扮小朋友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发展,这篇诗歌则采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来告知小朋友。让小朋友在脑海中获得概念,再体验到了诗歌中的情感,鲜活得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在小朋友面前。
第二方面,说目标
《纲要》指出要让小朋友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体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我从技能,知识,情感三方面来提出以下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诵,并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技能)
2.初步感知诗歌,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知识)
3.通过诗歌的学习,升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情感)
其中重点是:学习诗歌朗诵,并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难点是初步感知诗歌,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第三个方面,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画好的三本书封面上画好标记,彩色笔,关于散文内容的图片
2.精神准备:陪小朋友看过春天的景色
3.教学方法:在这里我将用到提问法,画图法,视听讲结合法来进行以下活动。
第四个方面:说活动过程
1.引出春天的话题(采用提问法来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春天)
师:“小朋友们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觉得春天是什么样的呀?”
(小朋友讲一些在春天讲过的.东西,如花、小鸟、嫩芽等,再讲春天对于自己的感受)
师:“你们觉得春天像什么呀?”
(小朋友抒发自己的想象,讲自己觉得春天像什么如花布等)
2.引出诗歌(这部分采用视听讲结合法)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好听的诗歌名叫《春天》,它觉得春天像一样东西,我们来看看它觉得春天像什么?”
(教师讲一遍诗歌)
讲完后提问
师:“诗歌中说春天像什么呀?”
(像一本书)
师:“你们听到了春天像什么羊的书呀?”
(彩色的书,会笑的书,会唱的书)教师把三本书拿出来,不翻开。
师:“我们再来听一下书中有些什么东西?”(教师再次朗诵诗歌)
小朋友讲自己听到的东西教师按照顺序来将图片贴到对应的书上。
师:“小朋友们再想想看春天还有什么东西是彩色的?”
(还有绿的莲叶,粉的莲花,黄的菜花等)
师:“小朋友们再想想看春天还有什么东西会笑呀?”
(小青蛙会笑,小燕子会笑)
师:“小朋友们再想想看春天还有什么东西会唱歌呀?”
(春风会唱歌,小溪会唱歌)
小朋友回答教师用彩色笔在书上面用简笔画画上图画
3.小朋友学习朗诵
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朗诵这首好听的诗歌。师:“
(教师放慢朗诵的速度让小朋友能跟上速度)
小朋友自己看着图片朗诵
师:“现在老师不读了,请小朋友们自己看着书把它朗诵出来。”
教师帮小朋友翻书,小朋友看着书朗诵。
(全班朗诵完后可以叫几个小朋友上来朗诵)
4.最后:师:“我们大家可以去外面找找看在春天还有什么东西我们没发现师。”
第五个方面,说课后延伸
可以讲诗歌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将书放在图书角供课后翻阅。
以上就是我对这篇诗歌的理解和做法,谢谢!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要组织的是大班唱歌活动:《唱唱我的名字》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
歌唱活动《唱唱我的名字》节选自巴赫所做的《康康舞曲》,此乐曲节奏明快,流畅,歌词内容既有规律又有趣味性,很容易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为了便于幼儿理解、更好的演唱,我将原歌词“杰西卡”改为“卡秋沙”。在整个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教学手段,使孩子的求知欲和兴趣得到满足。
为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在演唱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和愉悦感,体验与同伴互动演唱的快乐。(重点)
2.幼儿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准高音部分;并能自如地接唱。(难点)3.幼儿能根据歌曲的情绪特点,创编有趣的动作自由的表现歌曲。
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课件
2.歌曲图谱一张
3.配乐演唱录音我还采用以下教法辅助教学:图谱教学法、情境创设法、视听结合法等。
另外我还将引导幼儿运用练习法、比较法、游戏法等,使幼儿在快乐中习得新经验。
活动过程主要分为五大环节:
一、通过拍手,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二、结合课件和图谱,分析理解歌词,进一步感知歌曲的情绪特点
三、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快乐学习并表现歌曲
四、引导幼儿填名字演唱,使其产生自豪感,体验与同伴互动演唱的快乐
五、游戏“找朋友”,接唱自己的名字,感受歌曲和游戏带来的快乐我的活动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幼儿学习与演唱的兴趣我通过创设“欢迎外国小客人”“小客人唱歌介绍自己”,引出歌曲,并结合课件和图谱,引导幼儿分析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性质特点,有效地调动幼儿学唱的兴趣。
二、开展有效互动,引导幼儿自主与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通过启发性的提问:你想做什么样的动作?你的名字该怎样唱呢?然后引导幼儿自己探索。课件中幼儿照片的展现,“唱唱你和我”,既拉近了师幼的`关系,又激发了幼儿自主表现歌曲的欲望。另外我通过开展“找朋友”的游戏,引导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自信、快乐的演唱歌曲。
三、巧妙利用图谱,有效解决活动难点活动中我将节奏和音高的变化巧妙的融入富有情境性的图谱中,如高音部分用“小气球飞高”来表现,既利于引导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又轻松解决了活动的难点。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分析与设计,下面我就现场做课,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对孩子来说,把自己的名字用歌唱的方式介绍给他人,既充满情趣,又具有挑战性。通过这两次活动,让我知道了,抓住和把握好每个领域活动的目标和特点很重要,活动前的知识准备很重要,活动的切入点很重要。将学习的方法逐一渗透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知道了“学什么”和“怎么学”,其学习积极性盎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同时,幼儿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便能较快地尝到成功的滋味,获得成功的体验。
有时候我常想,为什么身边的老师上课能上得这么好,自己却总是要出现那么多问题?其实答案很明显,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成功的背后会付出多少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自问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自己所付出的能和那些优秀的老师比吗?不能。不,是现在还不能。其实我一直相信自己的课会越上越好,因为我一直都有在努力,努力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因为付出才会有收获。通过时间的累积和经验的积累,我相信自己的课会越上越好。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5
说教材: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在不断的熏陶、感染下,潜移默化地让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爱祖国的情感。但相对来说我们对孩子进行爱祖国教育比较局限于语言类活动,《大中国》这首广泛传唱的歌曲,则以强烈的音乐感染力表达了真挚的爱国情怀,可以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中产生爱祖国的情感。
虽然这是一首成人的流行歌曲,但其节奏明快,歌词形象具体,旋律欢快、雄壮、有力。前半部分主要是用欢快的旋律阐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和祖国之最的内容,最后一小段的旋律是比较舒缓的,起伏较大,抒发了强烈的爱祖国情感,用高音使爱国情感得到升华。大班幼儿通过两年的幼儿园音乐活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理解和欣赏的能力,如:他们能够区分《摇篮曲》《进行曲》等不同节奏和性质的乐曲,并能用简单的方式表现乐曲的内容,有一定的音乐欣赏基础。《大中国》这首歌曲中前后欢快和舒缓的旋律差别比较明显,幼儿能根据欢快、缓慢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性质。另外大班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对祖国的知识经验积累也能帮助他们对歌词内容的理解。所以虽然这首歌曲音域较宽,不适合幼儿演唱,但无论从歌曲的旋律还是歌曲的内容看,都是比较适合幼儿欣赏的。
音乐欣赏活动《大中国》是建构式课程主题《中国娃》中的一个教学活动,在《中国娃》这个主题中覆盖了很多内容,如聪明的中国人、祖国之最、娃娃到北京、有趣的.汉字、国宝熊猫等,而《大中国》这首歌曲内容涉及到祖国的地域辽阔、民族团结、祖国之最等,所以我觉得这个活动放在主题开展的中期进行比较合适,在开展过相关活动后,幼儿积累了少数民族、祖国之最等相关的经验后,更容易理解歌曲内容。
说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三个目标:
1.萌发爱祖国的情感和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2.理解歌词内容,体验作品欢快、雄壮的特点。
3.尝试用合适的动作来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感情。
这三个目标从情感、知识、能力的角度依次递进,把情感目标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觉得有了爱祖国的真情实感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理解歌词和感受旋律,在此基础上达成第二个知识目标。而第二个知识目标又是第三个能力目标的达成基础,因为让幼儿在体验作品的特点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表现表达。第三个能力目标设置,考虑到的是大班幼儿已有初步自主表现的能力,《纲要》中也提到:要为幼儿提供自主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法。在欣赏中尝试让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进行表现和表达,不仅可以更好地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也能借助动作更形象地表达对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说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大中国MTV一段 多媒体课件 大中国CD音乐
2.经验准备:积累少数民族、祖国之最等相关的经验
说教学流程:
观看MTV,激发兴趣(情感激发,为下一环节做辅垫)分段欣赏, 理解歌词(目标二服 务) 完整欣赏,感受旋律(为目标二服务) 自主欣赏,表现表达(为目标三服务),整个活动,在层层递进中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一)观看MTV,激发兴趣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MTV形象生动的画面和歌手深情的演唱把视觉和听觉合二为一,非常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让孩子一开始就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可以在活动一开始就很好地把幼儿的爱国情感激发出来,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欣赏歌曲的活动中。
(二)分段欣赏,理解歌词
1.老师分段演唱后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哪些美丽景色?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以歌词做归纳,同时出示多媒体风景图片。
3.教师帮助幼儿分析不易理解的几句歌词。“兄弟姐妹”、“两条龙”分别是什么意思?
在这个环节采用分段欣赏的形式更有利于幼儿听清楚歌词和分析理解歌词内容,活动中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当幼儿提到哪句歌词时就运用多媒体课件点击出示相应的风景画面,这样有了多媒体画面的出示,把歌词内容进一步形象化,更易于幼儿理解和熟悉。另外,活动中还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如:在歌曲中说到“兄弟姐妹”、“两条龙”这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兄弟姐妹指的是56个民族,两条龙指的是长江与黄河,这里作词者就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这样的比喻并不能马上理解其含义,所以我有必要通过提问法来帮助幼儿分析和理解歌词,使幼儿对整个音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通过运用多媒体演示法和提问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了歌词内容,使幼儿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而适时地提问和出示画面还使幼儿使终保持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回忆已有经验,对歌词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
(三)完整欣赏,感受旋律
1.音乐前后旋律有什么不同?
2.出示图谱,帮助幼儿感受前后两种不同的旋律。
3.对比欣赏,进一步感受前后两种不同的旋律。
在这个环节中由于重点要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所以在选择音乐时要选择音像效果好,旋律中配器较为合理的音乐,这样就能突出歌曲的性质,渲染歌曲的气氛。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运用了倾听法和图谱演示法。倾听是音乐欣赏的基础,倾听法主要让幼儿用多次不同方式的倾听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首先采用完整的倾听,请幼儿说说这首歌曲的音乐前后有什么不同?再通过图谱演示法,以图谱中不同的图案、线条表现乐曲旋律的变化,给孩子直观的视觉感受,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欢快、舒缓两种不同的旋律,最后通过对比欣赏,进一步感受明确前后两种不同的旋律。通过听觉和视觉的交替运用,幼儿对歌曲旋律的把握就较为清晰和明确了。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能理解前后两种不同的旋律,在老师的引领下增强了幼儿感受旋律的能力和对比欣赏的能力。
(四)自主欣赏,表现表达
1.再次欣赏MTV,观察歌手的演唱动作,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2.教师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幼儿随音乐自主表达。
为了突破让幼儿自主表现这个难点,在引导幼儿对歌曲内容用合适的动作进行表现时主要运用MTV动作示范法和同伴互学法。MTV中歌手的示范动作可以引发能力强幼儿的表现灵感,自主创编合适的动作,能力弱的幼儿可以模仿MTV歌手的动作进行表现。在这个环节中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带动能力弱的幼儿,幼儿间可以相互学习。既满足了能力强幼儿自主表现的愿意,又带动能力弱幼儿进行表现。这样一个运用MTV动作的示范符合纲要中提到的: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获得美的熏陶。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动作表现进一步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五)延伸活动
1.可以在区角活动或者午餐前后反复欣赏、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旋律。因为一个作品的特点不是一次活动就能全部领悟到的,可以让幼儿在反复欣赏中,不断去感受,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2.也可在区角活动或者午餐前后播放《我爱你,中国》《中国,慈祥的母亲》等爱祖国的歌曲,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爱祖国和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因为爱国教育需要长期感染和熏陶,光光一个活动不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机渗透,潜移默化的实现。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1-03
幼儿园大班美术说课稿08-09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07-31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范文11-15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大班四篇06-17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4篇07-05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大班四篇05-26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说课稿08-25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