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年级说课稿《三个儿子》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说课稿《三个儿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说课稿《三个儿子》1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三个儿子》是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我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略读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性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标: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这篇课文的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教学中应极力避免灌输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说教式做法,也不应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发现,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启发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1、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我主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此环节教学中,同学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体会。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母亲总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她们情愿负重,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道理。
2、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3、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4、活读延伸
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将变得水到渠成。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在此间,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弹性作业:回家后,认真地完成一件家务事,把做的、想的写下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并以此带动形成家庭"亲情高潮"。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激励性语言的评价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在课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想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年级说课稿《三个儿子》2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课文情感,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列为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2.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
关于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五步完成:
一、复习生字:(做走迷宫游戏)
(夸奖小朋友)哎哟!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你们真厉害!你们真棒!
二、生活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指名说)
你还能加上你妈妈的表情、动作,来说说吗?
三、朗读指导:这里,还有几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习: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
在小组里面和你的小伙伴先练一练。
3、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几生读)
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
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出示(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么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指名生读)
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指名生回答)出示妈妈的话,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再去读课文,用笔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自由朗读)
交流展示: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还会说什么呀?你能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吗?(和同桌一起表演)
11、展示表演的结果:请两组小朋友来表演对话,随机点拨升华主题。
四、小结:读读、议议
你认为我们要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
五、作业:完成课后的"读读说说"。
二年级说课稿《三个儿子》3
一、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 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教学重点。把弄清“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2、 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认识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词;深入解读文本,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赏读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学资源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收集一定量适合学生阅读的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让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表现,并认真感受。
七、 本课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
1、 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 体验激情:由于该文本的特殊性,加之与儿童的生活联系紧密,我在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养与升华,过程明晰,形式自然,环环相扣,应该是本课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八、 关于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四步完成: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动力。因此,课前营造情感氛围,拨动学生心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复习第一课时的生字,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对孩子来说,生字始终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过老师真诚丰富的夸奖,并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就使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交流,进入兴奋状态,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非常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还记得吗?我们快去仔细读读课文,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孩子们就会兴趣怏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二) 体验人物情感,落实语言训练
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学生首先会依据自己平日里所观察并感受到的妈妈这一角色的特点,去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当然,学生不是封闭的个体,他们需要交流,喜欢合作。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相互弥补的作用。因此,自渎完毕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与他人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这样,在倾听他人读书的同时,丰富个人体会;在发表个人见解、评价他人意见的同时,深化个人体会。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不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即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如,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这样一个平台:
师:呀,你读出了妈妈夸奖孩子的语气,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你刚才在夸奖这个儿子时,心情怎样啊?
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生自信地读。)
……
以上预设注重读的过程的指导,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以一个妈妈的角色加入到孩子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示范朗读,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此时,掀起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对于第二个妈妈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练习的空间,。
教学第三个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与前面两个妈妈的对比朗读来揣摩出第三个妈妈平淡、缓和的语气。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
(三)尊重教材特点,引导情感表达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的环节。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个层次的读——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个层次的读——动作体验读:借助肢体语言,用带上动作的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为了更进一步发现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并非常明晰地围绕第三个儿子的做法进行朗读体会。
(四) 模拟文本情 境,促进情感升华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随即,老师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文中的老爷爷进行对话交流:“咦,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你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最终突破了难点,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接下来,在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来夸夸第三个儿子,掀起了课堂又一次高潮。最后,我们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
(五) 关于板书
23、三个儿子
妈妈 儿子
1、 力气大 1 翻跟头
2、嗓子好 2 唱歌
3 、没什么特别的 3 提水 真正的儿子
这样板书,既简洁明了,又是对课文内容的最简要概述。
二年级说课稿《三个儿子》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王老师执教的《三个儿子》,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说教材故事浅显蕴真情。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而本课时的生字词就藏在这充满童趣又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情节之中。
说理念课标精神导方向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而学生的学习要在教师的教学背景下进行,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教者首先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课标》强调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因此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巩固,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以识用为主线”是第三条理念。
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可以让生字回归语境,让生字反复出现,达到巩固的效果。因此确定“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说学情思维活跃待引导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大部分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年龄尚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需抓住他们希望受到关注,喜欢得到表扬的心理,及时给与学习反馈,维持其学习动机。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的学习生活,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也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多数都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识字方法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教师在这方面继续展开积极有效的引导。
说目标年段目标要明确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鉴于对《课标》的认真研读和对学生的情况分析,教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既、嗓、拎、桶、晃、甸”这几个字的读音,能规范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晃荡、胳膊”。
2、能用关联词“既…又…”说话。
3、能把课文读通顺,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方法灵活多样重参与
教者通过以上分析,确定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多元识字法: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汉字的特点,教者进行了多种识字方法的引导:字源识字,归类识字、运用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等
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换位揣摩,带着朗读妈妈的话,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直观教学法:教师利用板书生字词和课件进行直观教学,突破重难点,丰富学生的体验
说程序读文识字实语用
教学过程分为四大板块:直接导入,读好课题;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再读课文,随文识字;抓关键词,感知内容。
一、直接|导入
在导入环节中,教者直接揭题,顺势指导读题,指导读好题目中的轻声“儿子”一词。
这样开门见山,为后面的重点识字教学留出时间。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机会。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教授说:“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文学习规律,教者在整个识字环节中,将生字的学习巧妙地结合在课文的朗读指导中,设计多种形式,层次不同的读书实践活动。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然后逐段读文,在读文中识字。最后学完生字,回归句子,读出语句的不同语气。
1、读2自然段,识记“既”字。
指导读好既字后,教者告诉学生它常常跟“又”字配合,并引导学生用这对关联词说话。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由文本到生活,达到识字教学的识用结合。
2、在识记“拎”字时,教者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者先问:你能用什么最简单的办法记住这个字?随后,出示有“令”字的其他字,进行归类识字法的渗透,让识字的过程成为习得方法的过程。
3、在学习桶字时,教者先出示“桶”的字源图片,让学生猜,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介绍“桶”字的由来,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神奇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予三维于一体。
4、教者由沉甸甸这个词语的意思引出“甸”字的`学习,重点指导它的读音变调。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所以教者适时引导学生读好其它变调的ABB式的词语,同时达成《课标》要求的“在阅读中积累”的目标。
5、指导写“晃荡”和“胳膊”。”
写字是一项语文的基本功,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写字环节中教者做了悉心指导。“晃荡”和“胳膊”是两组具有代表性和难度的词语,在学生会读能理解的基础上,教者先引导学生观察,根据结构归类比较,总结书写规律,然后进行示范书写,接着由扶到放,在学生书写后及时指导学生反馈评价。
四、抓关键词,感知课文内容。
1、教者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抓住新学习的词语即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的特点,用选词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巩固字词的同时,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一举两得。
2、最后教者设下悬念: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三个儿子,而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是为什么呢?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说板书:简洁明了显重点
板书由本节课重点学习的生字和词语组成,同时也是课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语。教者力求做到简洁明白,实用性强。
【二年级说课稿《三个儿子》】相关文章:
《三个儿子》说课稿02-15
《鞋匠的儿子》说课稿07-28
鞋匠的儿子说课稿07-28
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教案02-25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1-02
语文《三个儿子》教案02-10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09-27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2-31
二年级语文教案《三个儿子》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