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认真拟定说课稿,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
早上好!我是丰台区樊家村小学的张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第二册第2课《看花灯》的第二课时。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恳请您的批评指正。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件出示:《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阅读教学起步阶段的第一要求。
依据《课标》中的阐述,在本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读为本”,引导学生以不同形式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花灯的漂亮,以及看花灯的乐趣。在读好文本的基础上,拓展内容,适时进行积累与表达。
以上是我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看花灯》是一篇反映儿童寒假期间生活的课文,讲的是“我”和妈妈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看花灯的情景,全文洋溢着欢腾喜庆的气氛。通篇词语的运用准确、恰当,尤其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使文字优美,语言活泼,非常适于学生训练朗读和积累语言。
2、学情分析:
经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对阅读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表达,乐于想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能说出课文中花灯的名字。然而经课前调查,我发现班中大部分学生虽然和家人逛过庙会,但却极少有在晚上去街上看花灯的经历。这势必对体会语言文字带来难度。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借助直观的图片资料感受,弥补学生相关生活经验的不足,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认读字,指导学生正确、端正地写好 “飞”字。
2、读中感悟,体会花灯的漂亮,感受看花灯的快乐。 (重点)
3、能将自己看到的花灯讲给大家听,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难点)
主要教学流程:
本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想突出以下教学理念:
关注识字写字,练有实效。
以朗读代讲解,读中感悟。
体会文章写法,学习表达。
一、关注识字写字,练有实效。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个重点,从以下环节进行了识字、写字的指导。
(一)词语复现,连词成句。
揭示课题后,我以先来和字词朋友打招呼的形式,引出生字,进行巩固。
第一屏:
字音方面:正( ) 晚上( )妈妈( )
自形方面:花 (板书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第一屏的生字中,很多都是上节课新学习的生字。及时的复现,让学生加以巩固。接着课件上再增加“去、我、和”几个字,引导学生连词成句:“正月十五晚上,我和妈妈去看花灯。” 这样的设计考查了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对字、词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表达。
(二)词语搭配、回顾内容:
(1)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首先引导:这一天,“我”和妈妈都看到了哪些漂亮的花灯呢?然后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句子:
(2)出示本课“飞、游、甩”等字,引导学生体会这些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然后进行词语搭配,并带着动作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帮助“金鱼、蝴蝶、玉龙”这几个词语找朋友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两类生字的认读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请你想象着样子、动作读一读。”这样的复现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了动词的`意思,使词语牢牢地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三)扎实写字,培养习惯。
在本课时第一环节和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两次“指导学生写字”的过程。
第一次:二次指导“花”字,将字的下半部分写紧凑、写舒展。
“花”字是第一课时重点指导的生字,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多数学生在书写“花”字时,下半部分都写得不够紧凑、舒展。遵循孩子的学习需要, 在“词语复习,连词成句”的环节,我对“花”字进行了二次指导。“下面是个左右结构的字,竖弯钩写在竖中线上,左右就紧凑了。最后一笔的竖弯钩,要舒展一些。比一比,看谁写得比上节课有进步。”(边说边板书范字),并让学生现场书写一个。
第二次:重点指导“飞”字,感悟独体字怎样写得紧凑、舒展。
本课时的最后环节,我引导学生独立观察、书写“飞”字,以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正确书写的能力。继而要求学生独立书写,在集体反馈时,指导重点笔顺,避免把第二笔和第三笔写成一笔“撇点”;还有第一笔的“横折斜钩”要把斜钩写长一些,舒展一些。然后,要求学生再次书写一个字,通过巩固练习,逐渐将字写好。
设计意图: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训练”不能是一句空话,我们要真真切切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挖掘生字中需要指导学生写好的训练点。踏踏实实引导孩子观察、书写,切实提高写字能力。
二、以朗读代讲解,读中感悟。
(一)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花灯之多。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听中感悟,初步体会花灯多。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向学生训练朗读特别有效的方法。范读中,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朗读中的抑扬顿挫,使学生进入情境,进而感悟语言。学生可能会说:我觉得花灯特别多,墙上、树上、天桥的栏杆上到处都是花灯;我觉得花灯亮闪闪的,特别漂亮等等。
2.图片比较,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深入体会花灯多。
在交流中,教师抓住学生对“树上挂的都是花灯”的感悟,理解“挂满”。出示图片,这是挂满吗?这是吗?图中的花灯由少变多,再到更多,通过直观地观察与比较,从中体会“挂满”的“满”字用词准确、形象。
3.启发想象,引导学生想中感悟,融入“灯的世界”。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些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墙上,挂满——树上,挂满——栏杆上,还挂满哪儿了?”启发想象,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训练了语言,还使他们感受到了花灯之多,仿佛置身于灯的世界里。朗读的欲望被激发,朗读的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加强读法指导,引导学生感悟花灯之美。
针对年段特点,我将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加强读法指导,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花灯真漂亮”。
首先,教师引导:“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漂亮的花灯读给我们听?你准备怎么读?”根据我对学生既往的朗读训练,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到的几种朗读方法:(1)把文字变成画面,想象着读(2)有的愿意加动作读。(3)还有的愿意进入角色读。我随即进行表扬与鼓励,“就用你们说的这些好方法,读一读这段话。(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比一比,看谁把花灯读得最漂亮!”
在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后,我安排朗读展示的过程。首先以描写“金鱼”花灯的句子为例,巩固朗读方法。此处设计了四个小环节:
“金鱼”在风的吹动下,一摆一摆的,真像在水中游动。
1)生生互评发现读法:通过他的朗读,你觉得这个花灯哪儿漂亮啊?学生通过评读发现读法。
2)自我评价交流读法:结合学生的感受追问朗读的同学,你是怎么读,就让大家感受到“金鱼”花灯,金光闪闪,还一摆一摆的,特别漂亮?
不管是哪种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
3)教师评价小结读法:通过他的朗读,还让我感受到“金鱼”花灯好像真的在游动呢!
4)综合运用,提升朗读水平:谁还能像他这样给大家读一读?此时运用上面的方法进行朗读。
设计意图:在生生、师生的评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读法的指导,我想,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朗读水平定会有所提高。告别分析式的阅读,以读代讲,学生在感受朗读乐趣的同时,提高了朗读能力。这个过程,更为实在、真切!
(二)限时练习背诵,积累优美语言。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给学生限时三分钟,要求学生背诵第3自然段,此时,教师出示课件,给学生以背诵提示。然后,根据提示进行检查。
设计意图:此环节鼓励学生独立尝试背诵。在熟读中积累优美语言。
三、体会文章写法,学习表达。
(一)在比较阅读中,启发学生想象,渗透表达方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训练学生表达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课时我设计了说话训练:把你见过的花灯说给大家庭。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低年级学生普遍只会说出“我见过猴子灯,我见过飞机灯”这样简单的句子。至于吸引人,栩栩如生就谈不上了。
恰好文章第三自然段生动有趣的表达,为学生训练表达提供了非常好的范本。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仅将看到的花灯说清楚,还加上想象说得更生动就更好了。这个表达的提升虽不做硬性要求,但它给班中一些有能力的同学提供了表达的机会。通过这两年对比较阅读的研究,我认为借助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课文表达特点,训练后,提升表达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是这样引导的:
1、引导学生回忆复现生字词阶段出示的句子。
还记得这句话吗?
2、通过比较文本,引导学生发现异同:
教师引导:这两句话都能告诉我们什么?那又有什么不同呢?
两种写法的相同点:都能够告诉我们作者看到了哪几种花灯。
两种写法的不同的:第二句话加上作者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花灯很漂亮,第一句话却不能。
此时教师及时小结“想象”写法的作用,再次感受“想象”的妙用,使积累背诵加以巩固。
(二)在拓展阅读中,丰富学生认知,提升理解,训练表达。
1、出现拓展的小儿歌《看花灯》,引导学生自读、同桌读、指名朗读,在儿歌的诵读中,复现了本课的生字认读字,又及时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表达搭建了台阶。
2、教师出示两种花灯的图片,启发学生想象:“小马”和“白鹅”好像在干什么呢? 接着模仿书中的句子,用一句完整的话将自己看到的花灯说给大家听。
3、通过小组练说、推荐说、集体评议,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通过想象我们不仅把花灯的样子说出来了,还让别人感受到花灯特别漂亮,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大家眼前。
布置作业:
必做:1、自习课上,把课文朗读给学习伙伴听。
2、阅读读本第二课《放风筝》,感受想象的乐趣。
选做:把你喜欢的花灯画下来,旁边还可以配上你的描写。(老师会在板报中进行展览)
板书设计:
(图片)
金鱼 游
2 看 花 灯 蝴蝶 飞
玉龙 甩
各式各样 漂亮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我是从写字、朗读课文、借助想象说话这三方面设计的。这三方面也正是我本课要落实的三个目标。
1我能在田字格里写好“花”“飞”二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 读得很好( )
② 读得比较好(错误在两处以内)( )
③ 读得不理想(错误在两处以上)( )
3我看到了 、 、 的花灯。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享受森林》是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精心护理小樟树苗,并和小树苗一起长大的事。
文中的主人公樱樱是个富于幻想的小姑娘,她的愿望是有一天能到森林里去玩。爸爸告诉她一片小樟树苗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一片森林,樱樱听了爸爸的话后精心护理樟树苗。小树苗伴随樱樱一起成长,樱樱终于在她的小树下享受到她的森林了。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但教学中不可忽视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学,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重点反馈。学生的朗读能力相对比较稚嫩,教学中应采取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感悟中有感情朗读。教师还可以通过范读帮助学生情感体验。本阶段学生自主积累和应用语言的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可以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如想象、游戏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语言、应用语言。
三、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说课稿《享受森林》: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用科学的.方法识记“樱、樟、杂、铺、繁、丫、阴、嘻”8个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字词教学仍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本篇课文中有8个生字,其中“樟”是翘舌音,“杂”是平舌音,“樱”是后鼻音,“阴”既是前鼻音又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拼一拼、读一读。“繁、樱”字虽不要求书写,但它笔画很多,所以可以板书示范一下。
目标二:通过朗读,感受樟树的勃勃生机,并积累描写树木的词句。
本课语言儿童话,通俗易懂。有一句描写樟树的句子,值得学生积累。文中还有较多描写树木的词语,比如“茂盛、繁密、朝气蓬勃”。这几个词语说明了在樱樱的精心护理下,小樟树苗长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理解了这些词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当然,词语的理解不能只停留于词语解释,只有在语境中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
目标三: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樱樱如何照顾樟树,享受她的森林,感受樱樱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这是课文学习的的情谊目标,是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所能感受到的。初始时的情景创设,几次想象说话训练,都能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最后他们也完全能通过自己的读和说把这样的情感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投入地朗读,能够读有所获,积累语言。
四、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注意语言的积累,在语言实践中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再实践
1、词句的积累。
“茂盛、繁密、朝气蓬勃”这些描写树木的词语是要重点积累的。积累首先就要理解,理解并不等于解释,理解应是明白作者用词的意图,用词的方法。教学中,先让学生给“茂盛、繁密”找找近义词,通过补充词语“枝繁叶茂、枝叶繁茂”结合理解。接着再通过媒体的演示,从视觉感官上形象地感受到,这“茂盛、繁密”的樟树就是朝气蓬勃的,就是充满生机的。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读好句子,读出气势了。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要求学生积累的句子必定是在文章中比较关键的。教师不是把要求学生积累的语句直接从文中呈现出来,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圈划出关键的句子。经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说话的训练。
当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画面转换成语言时,就学会了“使用”语言。在课堂中应多给学生创设情景,给予他们语言训练的空间和时间。因此在教学开始,我让学生借助媒体,先说说自己描述一下森林,初步感受森林与人之间的关系。话不求多,一句两句即可,但务必要求语句完整、通顺。了解了樱樱对森林精心护理,借助板书自己来说说看。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文中的词句。最后拓展想象,让学生根据说说人们会在樱樱“森林”里做些什么。这样通过说话练习,或应用文章语言,或自己发散思维,从而完成语言积累中高
层次的目标。
二、在读中感受情感,学习语文知识。
朗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之一,本篇课文的教学也体现了以读为本的精神。文中,语言儿童化,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特别是描写樟树朝气蓬勃的句子,既要学生通过朗读积累,又要学生在不断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情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中教师适当的朗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文知识。在描写樱樱精心护理小树苗时,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描写,分别是“泥土干了”、“长出了杂草”、“刮大风了”、“寒流来了”这四种情况,中间使用了“分号”。我们可以通过引读点拨,让学生认识分号,初步了解分号的作用。
三、培养质疑意识,解决课文难点。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他们自己经历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有疑问,就会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会很快地关注到相关的内容,反复阅读,所以质疑意识的开启、质疑能力的培养对阅读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这篇课文比较通俗易懂,老师让学生对文中最后一句话——樱樱笑嘻嘻地说:“这是我的森林。我在享受我的森林呢……”进行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比较简单,这是符合二年级的特点的,孩子们关注到的是为什么樱樱说她在享受她的森林?从而引出了本课的一个难点。
通过质疑,引导学生仔细读文思考,从而读懂樱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自己的森林,也享受了自己的森林。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3
今天,我说的《动物过冬》是浙教版六年制第三册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动物过冬》这篇课文正是能体现上面理念的一个好例子。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写的是一个关于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蚂蚁找朋友的经过,告诉我们小蚂蚁、燕子、啄木鸟、黄莺和青蛙过冬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小蚂蚁找不到朋友,觉得奇怪。第二自然段写啄木鸟告诉小蚂蚁、黄莺、燕子到南方过冬,它自己继续消灭害虫。第3自然段写青蛙准备冬眠。第4自然段写小蚂蚁准备过冬的粮食。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的方式。
4、会在课外查找有关动物过冬方式的资料。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用三课时来完成。
我这里选的是第一课时。这课时要学的是第1、2自然段,为此我制定了以下3个子目标:(1)学会生字“周、静、悄、忽、消”,理解词语“静悄悄”“忽然”“四周”“声音”“消灭”。(2)会正确朗读课文。(3)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欣赏一些有关候鸟的图片,并能自己查找一些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及资料。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句子“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四周静悄悄的。”并随文理解“静悄悄”“忽然”等词语意思。教学的难点是“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这个词句及第二自然段中啄木鸟与蚂蚁的对话的理解及朗读训练。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伟大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别林斯基语)无疑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自然也就更应该讲究方法。根据新课程推出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一)以题统文法设计。
讲读不仅从课题入手,而且始终抓住课题,统摄全文,使讲读精要,条理清楚,环节紧凑,学生理会深切。
(二)诵读法设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三)直观法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现代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冬天的树林”、啄木鸟与小蚂蚁的图片,啄木鸟啄树的声音等感性材料,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四)表演法设计。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充分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培养表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五)文本扩展法设计。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从而学生的思维。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因此,我在课后设计了学生搜集资料,小组汇报的形式,这样做一者准备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二者也是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合作学习方式具体地运用。
四、教学基本流程:
每一次学习新的课文,课题其实早已被学生所熟知。所以虽然在设计时我也曾想过多种方式来揭题,最终我还是采用了直接揭题的方式,这样既节省了时间,直奔主题,又符合当时的情境,因为学生早就知道他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是《动物过冬》。
在出示了课题以后,我让学生对课题进行了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注重探索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抓课题进行质疑是低年级学生可以尝试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方式?)。问题出来以后,我就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探究的主题即“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在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时,我利用课件,先出现一只小蚂蚁,向学生介绍“大家看,谁来啦?――这是一只好奇又好问的小蚂蚁,它来到树木里发现了什么?”然后出示树林图,让学生说变化,随机出示句子“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四周静悄悄的。”让学生读读并教学生字“静”,词语“静悄悄”,并进行朗读指导。满意以后过渡:“小蚂蚁发现树林里静悄悄的,他会怎么想?”并随机出示句子“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进行朗读训练。课件在教学当中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课件上的一个个句子的出现,使朗读的重点与难点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学习第2自然时,老师过渡:“树林里静悄悄的,朋友们都上哪儿去呢?小蚂蚁正在想时,听到了(课件:出示“笃笃笃”的声音),大家看,谁来了?”自然的过渡衔接,把大家带到了这个童话的情境中。学生在老师的稍微点拨下读(1-2句),接着老师设计了“忽然”的词意理解,设计一个语境接下半句:“有一天,我在马路走着走着,忽然________。”让学生大面积地进行说话训练。回到文本时重点理解“喊”字,并抓住喊字进行对话训练。为了增强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我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练读,男女分角色,同桌对话,师生对话、评价,再分角色带上头饰表演读等等。本教学片断采用体验性学习方式,把语文训练与学生自我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先让学生读中体验,把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然后再加以适当的点拨,抓住提示语“喊”,进行分角色表演,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这样,学生读书是靠自己去读懂,在读中自己领悟语感,而不是靠教师讲懂。
在多次的读以后,我问:“听了啄木鸟的话,小蚂蚁明白了什么?”学生就会把自己读书所体会到的东西一一作出陈述,这时我介绍候鸟、留鸟的一点知识,并向学生展示我在网络上查找到的候鸟的图片。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图片展示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使学生引起对动物过冬方式的兴趣,激发查找资料的愿望。所以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查找动物过冬知识及资料的作业。
五、板书设计:
因为这篇科普知识,简单易懂,内容上并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东西。在本节课中,除了几个词语,其它的基本上在课件上演示,我板演的就是几个要重点理解的词语:“静悄悄、忽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4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是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二、说教学重难点 :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我采用学生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 井底 ),小鸟落在( 井沿 )。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瀑布声音、样子的句子。
3、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美。
二、说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在读中感悟瀑布壮观的景色。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特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想象,感受感受瀑布的壮美。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师:生字卡片和教学挂图或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有条件的准备在瀑布前的留影。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引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2、老师也收集到了瀑布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音像资料。)
3、请学生谈感受。
4、师: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位于贵州省的,我国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板书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就随着京京同学一起到贵州去看看这壮美的黄果树瀑布。(齐读课文题目。)谈话导入
5、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美。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出示自学提示一:小组内赶快读一读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标出自然段,并圈出生字娃娃,多读几遍。小组内说识记方法。
2、小组内学习。
3、反馈评价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这些生字娃娃就是今天大家要认识的新朋友,请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小声地拼读几遍,注意把生字娃娃叫准。
2)、你认为哪些生字娃娃容易读错,给大家提个醒,再教教大家。
教师注意指导读准翘舌音“驶”、“湿”、“衫”、“扇”等字。
3)、教师:调皮的.生字娃娃呀,摘掉了它们的拼音小帽,跑到了你们的生字卡片上,看看还认识它们吗?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生字卡片采用抢读、轮流读等方式认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检验识字效果。(玩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的两头各有8个生字,分两组对读或男女生对读。)
5、教师:怎样才能记住生字娃娃的样子呢?谁愿意把自己好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呢?
6、反馈识记方法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自学提示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或齐读、或同桌互读,或小组内互读、或自己朗读),找出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2、反馈评价
指生回答,师生评议。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读一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要写好这些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3、教师重点指导“迎”、“挺”、“旅”3个字的书写。
4、学生描红,书写,相互评议。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麻雀》是新课程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选读课文,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继续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的伟大。
2、学习作者具体描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懂得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那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爱是一种的强大力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教学难点:
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六)教学准备:
动画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教学过程又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课文中哪些自然段使你感觉特别紧张、扣人心弦,甚至让你喘不过来?”“课文中那些句子你有所体会?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合作探究,采取“读——找、写——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体会,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词汇。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听录音(鸟的叫声。)
2、说说平常所看到的鸟有哪一些?说说最常见到的有是什么鸟?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根据板书再说课文内容。
3、师引导重点段落。(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探究中心
1、自主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新课标极力强调的。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又提出读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要开动脑筋。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边读边学,边读边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提问:读了课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把感觉写在句子的旁边。
3、反馈交流。
在以自学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这是在接受式课堂里所没有的一种全新教学行为。本环节教学,教师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分别从:“猎狗慢慢地走过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等语句去体会老麻雀的奋不顾身、勇敢、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母爱等。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直观认识课文。
5、深化主题。
教师通过引读第五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爱的伟大力量。再引导学生想象:“你从老麻雀的表现中想到了什么?”进行发散思维练习。这一步能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智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通过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教师先从阅读方法和文章写法两方面进行简短的小结,帮学生梳理和概括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然后,教师再运用煽情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地强调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在任何动物身上均有体现,都值得歌颂和赞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葡萄沟》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1课,属于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这里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颜色鲜、味道甜,制成的葡萄干更是惹人喜爱,还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课文最后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一热情洋溢的句子作为概括性的结语结束全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读之不仅让人对葡萄沟心生向往,更对那里的维吾尔族老乡充满了喜爱之情!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孩子已经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学生上课注意力还很难完全集中,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孩子在读、说、思中提升自己。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以及本单元的主题————爱祖国,爱家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能与能力:认识并会写本课份、坡、客等8个字个生字,理解“茂密、凉棚、五光十色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文,增强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品读课文中那些充满赞美之情的句子与段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民族团结的正确认识。
五、说学法教法
1、阅读是体会作者情感的最直接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示范读、学生领读、齐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领会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我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以培养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走进葡萄沟
兴趣是的老师,在上课之初,我将采用问题导入法,问学生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在孩子们畅所欲言后,老师巧妙过渡: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一个盛产水果的地方,看你通过看图片能不能猜出这是哪里?是哪个民族?(多媒体出示)板书课题,指导“葡萄”的读音,再写沟字,指导区分葡萄和葡萄沟的不同。
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走进葡萄沟,看看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习字:学习字词,感受葡萄沟
1、学习:份、坡、梯、客、收、城、市、利。字的读法、写法(包括笔顺)以及组词造句和运用。
2、认识:沟、产、梨、种、搭、棚、淡、够、好、收、城、市、留、钉、利、分、味。等字。
3、区分:多音字
好地方干活分开钉子
好客葡萄干水分钉着
(三)学文:细读课文,欣赏葡萄沟。
学生在读准了生字字音后,就扫清了读文的障碍,此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带着问题与文本进行交流则水到渠成。而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不仅是对葡萄沟的赞美,更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从这句话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读、思、悟、交流与思维的碰撞中与文本进行融合,真正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安排学生浏览课文,找到这篇课文的点睛之笔。对孩子来说,这非常容易。
此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读、划、思、交流,对这个问题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看法,此时,顺学而导,引领孩子依次走进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并用“因为......,所以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作为总结,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彰显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老师无非就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引领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哪个月份有什么水果成熟呀?
人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各种水果的图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吐鲁番葡萄沟瓜果的种类繁多。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葡萄沟以葡萄而闻名,那这里的.葡萄种在哪里,长得怎么样呢?请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
在这段的学习中,我把读作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积累词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但同时对课文的理解又提升了孩子读的水平和层次。特别是第二句和第三句。
第二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指导学生理解“茂密”“凉棚”
第三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在这个句子的鉴赏中,我采用了朗读、品味、换词的方法引导孩子体会葡萄的多、美,着重体会葡萄的颜色多样。接着出示图片,让孩子用学到的语言描述图片上的葡萄,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做到了学以致用。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学生要有疑问老师才能解惑。在本段的学习中,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质疑上。读了这一段,你对哪些内容不不懂,可以提出来,同学之间能解决就自己解决,不能解决老师帮助。实际上,学生不了解的就是“制作葡萄干”的过程、“阴房、样子像碉堡”这些距离我们表较远的事物,我采用了多媒体播放制作葡萄干的过程以及图示的方法帮助孩子解除困惑。
体会连词“有的……有的……”所表达的“多”的意思
4、学习第四自然段
简要分析这就句话的作用是什么,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总结:迁移延伸,走出葡萄沟。
葡萄沟多么美丽啊!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回家以后把葡萄沟的美景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并收集家乡的风景、特产、人物等,介绍自己的家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不在多而在精,我设计的板书不仅概括的课文内容而且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同志为了让当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当地村民吃水难的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主席一心为人民服务,为民着想的好思想,好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认识“主”、“席”等12个生字,会写“士”、“忘”等8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
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主”、“席”等12个生字,会写“士”、“忘”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四、说教学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生生评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
2、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课伊始,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形象、生动的[视频]课件,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3、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始的阅读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和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五、说教学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激趣引入课文
同学们看过这幅图么?里面画的是什么?
那碑里还有字呢!是什么字呀?
看来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这幅图有
一个非常难忘的故事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语
在低年级的阶段,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过根据汉语拼音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具备初步独立识字的能力,第一次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对读通顺,把
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划出来学习。在学习完后通过标拼音,开火车读词语的方式进一步巩固生字词语的学习成果。
3、再读课文,感悟文章
一堂成功的`语言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在解决基本的生字词之后,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这里,我采用分组朗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4、拓展小结
打好自主学习语言的基础,《语言课程标准》强调“在语言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延伸中,我设计了2个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1)思考:“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们明白“吃水
不忘挖井人”的意思么?说说你的理解
(2)小朋友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被人帮助或帮助别人的事,说一说你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反应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对于低端学生,板书要尽求简明扼要,既体现文章思想感情,又不失文章条理。
七、作业设计
(1)抄写“士”、“忘”等八个生字各一排,并组词。
(2)给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写一句话。
(3)课外时间搜集关于毛主席的故事。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9
一、本课的设计思路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些了解,但不多。要让学生通过本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悟到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老师作了以下设计:
1、抓住“紧急”、“焦急万分”让学生感悟木兰的尊老爱幼、为国为家。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围绕“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看图、范读、思考、朗读、感悟。在理解了木兰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拓展“说服了家人”的具体内容,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及插图可得出,家人包括:父亲、母亲、弟弟。他们都不同意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要想说明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那就得先设置一个场景,家人们是怎样阻止的,要根据人物的身份,想象出适合特点的语言,这样,一场劝阻的口语交际就这样开始了。
母亲劝阻时,(木兰回答):妈妈,我从小练功习武,身体强壮,在不怕他们。您就放心吧!
父亲劝阻时,(木兰回答)父亲,您可是咱们家的主心骨,您一定会健康常寿,我去替您从军,说不定还能立下战功呢!
弟弟劝阻说,(木兰回答)弟弟,你在家要好好照顾父亲、母亲,我走了,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你了,你要做个懂事的`孩子。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了思维能力。
2、抓住表示动作的重点词感受木兰的威武形象。
抽象的字符是很难让二年级学生感受到木兰的英勇形象,在教学中,老师凭借多媒体播放可视、可听的形象画面,带给学生视听感官上的冲击,激起学生无限的思想情感和想象,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人物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渐渐丰满起来,学生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最后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3、结合插图、角色想象,体会人们对木兰的钦佩之情。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仍以课文插图引路,结合“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将士,会对木兰说什么?”(将士:怎么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个女的?我们竟然没发现!)体会人们的惊讶和对木兰的钦佩之情。
这样,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本课的不足
这节的紧凑度还不够,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这个教学环节还可以紧凑些,不要让学生讲得太多了,应该在读中悟。还有第二自然段教学中,老师提的一个问题:“木兰是个女子,她要不要去从军呢?”学生回答的范围太广了,而且会乱,就没办法把第二自然段的前半部分讲到位。以后还学会再适当的加快些节奏。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特点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的一篇看图学文。本文共有三幅图,八段文字。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生动有趣,层次清楚。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讨论、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本文紧紧围绕本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词句的理解,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难点: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3、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4、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图片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二至八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二、说学生
我班学生大多数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但由于在农村,他们的课外知识面有些局限,但好思考动脑筋。经过两个月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但他们在有感情的朗读上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对于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等,并且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年纪小,爱猜谜语,因此我用猜谜为切入点,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检测生字、新词
1、提出自读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或自查字典。明确了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使他们有事可做。这样可认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认读课文中12个生字,先通过指名认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加以检查、正音,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在此基础上,我适时采用了玩“给生字小朋友找伙伴”的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比赛的形式认读,读得全对的能得到老师的奖励。然后老师也参与其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几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1、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我首先就提出了2个主要问题:①、风娃娃为人们做了哪几件事情?②、这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坏事呢?这里我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总结,这样很快就把文章的脉络梳理好了。
2、对于课文内容我是从三大板块来教的:
第一板块:品读课文第二至八段:找出风娃娃一共为人们做了几件事,这几件是不是都是好事呢?(把全班学生分为三小组来一起学习讨论,并派一位代表起来发言。)
第二板块:研读“做好事”板块。这一板块我是采用“导学”的方法,风娃娃为什么要帮人们做好事?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提出问题: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怎么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身感受。)
第三板块:研读“做坏事”板块。这一板块我是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创设情境:让某个学生说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糟糕的`现象,并问:当你碰到了风娃娃,你会怎样责怪风娃娃呢?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由该句话引导学生去帮风娃娃找寻答案,学生很自然地就总结出了课文想要说明的道理:帮别人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得看你做的事情是否对别人有用。因势利导,从风娃娃的故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指着高兴、伤心的两个风娃娃问:你喜欢哪个风娃娃,说说理由,有的说:喜欢高兴的风娃娃是因为它很可爱,乐于助人。而有的说:喜欢伤心的风娃娃是因为它有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2)、让学生说说风对我们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
1、练习用课后词语造句
2、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给爸妈听
(六)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突出了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假如》这篇课文。课文可分为两个课时,我现在要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特点
本单元的开篇的导语是“如果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点出了本单元的专题是关于爱的,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爱。《假如》这篇阅读课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课文内容
它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由于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把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定在着力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即阅读能力)。那就是学生能理解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从而在朗读中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整体悟读,使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把学生的自我阅读,并在读中得到自身真实体验贯穿本节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第一学段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课以“教——扶——放”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以“对话式”阅读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启发探讨等方法为辅,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多媒体与板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这一基本理念,通过“读读—说说—议议—读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我创设了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情境导入课文。首先我播放了电影《神笔马良》的小片段,然后我拿出那支课前准备好的 “神笔”,欣喜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把马良的那支神笔借来了,还把它带到了我们的教室,你们瞧!马良用神笔为穷人画了很多东西,那文中的小作者说,假如她有这支神笔,她会画些什么呢?”相关联的问题质疑以及生动活泼的情境运用,即刻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促动了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应使他们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习拥有一种游戏的感觉和求知的兴奋。
2、换位体验 激发情感
如在学习《假如》第一节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小树冻得发抖这种情境,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在淡淡忧伤的音乐中,轻轻地叙述:“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正在这时,天空出现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温暖如春,小树不冷了,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 ” 在我叙述中,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身子也随小树颤抖。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表演“缩着身子,轻轻地叹息”这一动作,学生在表演当中,不知不觉地有效复习了“叹息”、“缩”这些新字词。通过换位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要帮助小树的强烈愿望,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此时,已扣动了学生的“情弦”,学生读起来有滋有味。
3、朗读课文 感悟内容
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扇窗口。语文课上的读,是最古老也是最现代的教法。李镇西老师说永远不要放松语文的读。在这堂课上,我搭建了诵读感悟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要求的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整体悟读,使学生在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能够品味字词,感悟文字后的情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朗读指导上的教学行为诠释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因此整堂课下来,书声琅琅,语文味十足。
4、联系自身 激发情感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新课标也强调,语文学科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点,在本堂课中的教学,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如在学生理解全文并体会到文中小作者对他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关爱之后,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最想用它来画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他们的'创新思维迸发出了火花!一边展开想象,一边将想到的内容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出来。这一设计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5、升华感知 扩展延伸
儿童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显示,第一学段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只有采取有效途径提供感性材料,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知识中的理解效果。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我把现今的环境污染,世界的贫困、饥饿、失学儿童的困惑等等状况通过视频播放,并配上淡淡忧愁的音乐,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让学生在了解世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这时我问到:“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有一支马良的身笔,你会画什么呢?”学生们都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美好愿望当中。
课上到这里,差不多接近尾声,这时我说到:“回去之后,你们把想要说的话写下来,还有把想画的东西画出来,下节课带过来给老师和同学们看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你那美好的心愿”
六、说板书设计
由于整篇课文采用并列式的结构,因此为了巩固学生记忆,我采用了结构式的板书设计,整洁明了。另外我的板书又富有童趣。我先在黑板上挂一支“神笔”,再在两旁板书。富有童趣的神笔,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印象.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假 如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有神笔)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总之,整个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感悟生活。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为学生学习有关爱国情感的文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 会写"坛、城、国、图"4个字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讲本科的教学重难点设立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二、说学情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我开始分析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处于抽象思维阶段,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孩子还没到过北京, 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因而对课文中展现出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很难理解,尤其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这些都讲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讲本课的.教法确定如下:
<1>朗读体会法即在朗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句段,感受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基于对教法的分析,下面我开始分析学法。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怎样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在本课中,我讲本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原则,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相结合, 用抓住重点词句的方式进行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并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说教学程序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学情、教法及学法的分析,接下来我会从导入、新授、小结、布置作业这四环节阐述我的教学程序。
<一>导入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做到温故才能知新。因此在本堂课的开始,我会采用温故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再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相互展示手机有关北京的美丽风光图片并交流从而导入课题。
<二>新授
以上的的情境导入已经激起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因此在新授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
1、精读课文,突破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在这个步骤中,我会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1) 读议结合,突破重难点
首先我会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熟悉或者喜欢的词语,再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接着我会把我搜集的北京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出示我喜欢的词语卡片,要求学生认读,最后小组充分讨论后,请学生看图贴词语,图文结合,积累词语,突破难点。
(2) 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通过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北京,你希望自己去北京的什么地方看看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2、品读课文,激发情感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会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并开展给北京风光片配音的朗读比赛,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1) 揣摩重点词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我会引导学生找到"庄严,矗立"等词语,体会北京天安门的庄重严肃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耸,从而更好的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北京的独特风光,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探究重点句段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天安门、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
<三>小结
新授内容结束以后,我会请学生对本堂课进行小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仅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且能够检测出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
<四>布置作业
一堂好课的结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在本堂课结束以后,我会结合课后习题,我会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要求学生搜集反映北京新变化的资料,并交流感受,从而借此文本联系生活实际。
六、板书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根据本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我讲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形象直观地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够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后》,本课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中一首优美的叙事诗。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这首诗主要描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感到其中更深遂丰富的内涵。这首诗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在这首诗中,冰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欢乐图。她寓情于景,寓理于境,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了一个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动欢快的艺术境界。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会认绿线中的4个二类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体验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按照老师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体会小哥哥、小妹妹的愉悦心情,读出感情。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表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法,在教学中让识字、理解与想象、朗读、表演互相穿插,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学习氛围,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四、教学分析:
由于本文语言浅显,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还应多读课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就是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读课文。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识字、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1、出示[夏天景色]: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广场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我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以及对课文的一个初步了解。
2、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进行一个简短的小结: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孩子们踩水玩耍的情景,觉得非常有趣,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第二步: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儿歌,自学不认识的字。
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启示,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己。
2、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给大家讲讲吧!
[操作方式]找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教师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生词,点同学读,纠正字音,指出要注意的地方。相机点拨,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认的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想锻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步:勇闯三关,朗读课文。
1、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正确
学生活动: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读得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朗读,自由的朗读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
[操作方式]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2、再闯第二关,朗读要求:流利
喜欢读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喜欢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更喜欢了。
屏幕出示儿歌,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
[操作方式]一节一节的出现,如果一遍读的不熟练,就再读一遍,第二遍要求大声朗读。
四步: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1、课文都读熟了,想想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快乐”。
2、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小节,就把这一节好好地读一读吧!
3、在学生读完后,教师和学生重点交流:
(一)首先感受小哥哥玩水的快乐。
1、这时,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2小节,看看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哥哥”。
2、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这节内容我想让同学们来演一演,要想演的好,就一定得把这节内容读熟,而且,还要想一想可以怎么演?下面我们再好好读几遍,好吗?
3、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上台表演。表演完后,请学生评一评,你觉得他们哪儿演得最有趣?
4、你们能把这种有趣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习读,点学生读,最后男生一齐读。
5、读完后,教师相机采访表演的'孩子:“小哥哥,你刚才滑了一跤,觉得怎么样?心里怎么想的?”学生肯定会说玩水玩得非常高兴。
6、这时,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觉得奇怪,滑了一跤的小男孩,一边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一边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再次体验孩子们的快乐。
7、在学生谈完体会后,把2、3小节连起来读,通过表情朗读来体验小哥哥的快乐。
(二)接着再来体会小妹妹的快乐。
1、小哥哥玩得这么开心,大家看(出示课件),小妹妹也不甘示弱,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4小节,其他学生思考:小妹妹在干什么?在想什么?
2、小妹妹在跑的时候,有几个动作写得特别传神,仔细在文中找,你发现了吗?
3、在学生找出动词以后,请同桌两个同学一个人旁白一个人表演小妹妹,学生自由表演完以后,教师请一位学生演一演小妹妹,教师相机采访小妹妹:小妹妹,你一边跑一边在想什么呀?学生肯定会回答:我也想痛痛快快地摔一跤。这时,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小妹妹为什么也想摔一跤呢?
4、你曾经有过小妹妹这样的想法吗?你们能把小妹妹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学生自由读完后,点多个学生读,然后全班女生齐读。
[设计意图]我主要是想通过小组表演,同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五步:朗读第三关,要求:有感情朗读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儿歌。
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的朗读。
2、学生活动:每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3、附加关:背诵
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设计意图]是学生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六步:总结全文。
1、现在咱们把课文连起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谁最能读出孩子们的快乐?
2、在学生读完后,进行一个拓展练习:下雨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让学生自由发言:如捉鱼虾,打伞在雨中跑来跑去,看美丽的彩虹等等。
第七步:指导写字。
写字一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一直非常注重对学生写字的指导,希望通过两年的练习,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能写出一手漂亮的铅笔字。因为有了一年级写字的基础,所以在二年级我主要采用的是“半扶半放”的方法。
首先请学生观察一下田字格中的生字,哪个字最难写,最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
学生提出最难写的“劲”、“妹”、“粗”,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的写法,指导学生在书上描红。
第八步:实践作业。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呢?
回家后有声有色的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许他们会有一些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板书设计:
一群孩子
雨后---快乐小哥哥
小妹妹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假如》这篇课文。课文可分为两个课时,我现在要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说课。
一、教材
本单元的开篇导语是“如果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点出了本单元的专题是关于爱的,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爱。《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由于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把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定在着力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即阅读能力)。那就是学生能理解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从而在朗读中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师生接读、整体悟读等。使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感悟和教师的启发,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三、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第一学段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激发同情心、爱心,关爱他人、关爱生活。
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法学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以“教——扶——放”为主线,以“对话式”阅读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启发探讨等方法为辅,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这一基本理念,通过“读读—说说—议议—读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我创设了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情境导入课文。开课时我拿出那支课前准备好的 “神笔”,欣喜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瞧这是什么?马良用神笔为穷人画了很多东西,那文中的小作者说,假如她有这支神笔,她会画些什么呢?”相关联的问题质疑以及生动活泼的情境运用,即刻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促动了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应使他们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习拥有一种游戏的感觉和求知的兴奋。
2、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语文课上的读,是最古老也是最现代的教法。在这堂课上,我搭建了诵读感悟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要求的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整体悟读,使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感悟文字后的情感。如在第三小节的教学中,我这样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爱心及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同学们,当西西拥有一双好腿后会对小作者说些什么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的情感。难点也由此得到了突破。
3、联系自身、激发情感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新课标也强调,语文学科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点,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如在学生理解全文并体会到文中小作者对他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关爱之后,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最想用它来画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他们的创新思维迸发出了火花!一边展开想象,一边将想到的内容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出来。这一设计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上到这里,差不多接近尾声,这时我说到:“回去之后,你们把想要说的话写下来,还有把想画的东西画出来,下节课带过来给老师和同学们看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你那美好的心愿!”
六、板书设计
由于整篇课文采用并列式的结构,因此为了巩固学生记忆,我采用了结构式的板书设计,整洁明了。
总之,整个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感悟生活。
上完本节课我有几点收获:
1、必要的范读、教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创设情境是感情朗读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理解课文内容是感情朗读的前提条件。
3、精彩的生成来自和谐的课堂。
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2、课堂上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写话时间。
3、板书不够完整、美观。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泉水》是鲁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课文文质兼美,就像一股清泉,潺潺流淌,洒下一路爱心。根据文本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课标要求,我拟定本课学习目标:
l知识目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书写“泉、股、鹃”等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情感目标: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目标1、2是重点,目标3是难点。
二、教法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基于这样的理念,我采用了“朗读感悟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
从一年级我们班就进行了伙伴同构学习法的实验,目前我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本课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模块。
(一、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我开课就播放泉水的图片。观看着多姿多彩的图画,倾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在观察评价中共享写字情趣
识字环节中,让学生先自学,然后伙伴互助互学,学习伙伴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师帮助解决。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我是运用了两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把和词语有关的音乐或者图片奖励给学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词语。第二个游戏是玩捉迷藏。两个小小的游戏都实现了玩中学。
为了遵循“低年级的一堂课要渗透识字写字教学”理念,我还进行了写字指导,重点放在总结“月”字的变化规律: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三、在潜心品读中丰富语言积累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阅读实践。
我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学生在人文的课堂中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成功的乐趣;指导背诵,教背诵方法,让学生丰富了语言和方法的积累;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段落间的异同,领悟文章的写作思路。
(四、在读写迁移中享受创作美好
根据课标要求,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所以我设计了有梯度有层次的说话、写话练习。仿写的练习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给学生打开了一个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该重视实效性,我板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体现写字指导,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品赏词语。
六、说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指出: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本节课我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会自我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既关注了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
总之,本课我立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但由于水平有限,我的课有许多不足之处,真诚地请求大家给予帮助和批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05-03
语文二年级上册说课稿04-28
语文二年级下册说课稿01-11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05-02
二年级下册语文《画风》说课稿08-20
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说课稿06-19
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说课稿06-19
二年级语文《我为你骄傲》说课稿07-12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02-17
关于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