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说课稿

时间:2023-03-03 08:37: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思想品德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思想品德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品德说课稿

思想品德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的大地好妈妈》是让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品行与社会》课本第二单元的第一个话题。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行的形成与社会性生长是在种种运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本身去视察、体验、感悟,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发明人的生活离不开情况,从而开端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本事目的:通过观察等运动相识本身生活故里的情况状态及其变革。

  2、品行与举动目的:让学生在运动中形成开端的生态情况意识,明确掩护情况是每小我的责任,能为掩护情况作力所能及的事变。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我们生活得周围除了人类以外,还有很多动植物,他们同样有生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对人类起到很好的作用。

  教学难点: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

  1、搜集人与动植物的图片、焦作风光图片。

  2、搜集人与动植物,阳光、空气、水的有关的资料。

  学生:

  1、观察我们周围有哪些动植物记下来。

  2、搜集动植物的图片。

  3、搜集阳光、空气、水与人的关系的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们采用学生自主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主动参与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解决型方法相结合,同时注重学科间的整合,限度调动了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更健康、更愉快、更有创意的生活。

  课时安排:

  1、全课计划三课时完成。

  2、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三、说教学程序

  1、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我们在妈妈的怀抱里健康地成长,那么谁能谈谈自己的妈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个地球妈妈,由此,引入课题《我们的大地妈妈》。

  兴趣是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为此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好妈妈引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汇报交流课前调查结果

  慈祥的大地妈妈为了人们能更好的生活,为人类找了很多朋友,这就是周围的动植物,你知道有哪些动植物?把你搜集到得结果赶快告诉大家吧。然后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代表性的几种动植物,为后面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埋下伏笔。

  围绕学生搜集的资料具体汇报人与动植物的关系,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

  既然动植物人类有这么大的关系,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呢?(出示图片)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如果在我们生活里,没有了这些花草树木等植物、没有小鸟小鱼等动物,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诱发学生思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口语交际氛围,实现了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材中的场景对话,学生与课本中的.形成对话。

  师:是啊,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给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制造绿色的生命。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还有三位小朋友我们是根本离不开的?我们是谁呢?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区猜想,从而更加认识到阳光、水、空气的重要性。

  3、联系焦作风光,激发情感

  刚才我们欣赏了大自然的风光,知道大地妈妈很美丽,课前带着大家欣赏了优美的风景,现在请大家爱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4、画画,抒发感想

  《品德与生活》提倡回归生活,实现课表里的接洽,学科间融和,培养学生创新本领和实践本领,我实时让孩子们画一画我眼中的优美故里。

  5、课外拓展,做好铺垫

  我们的生活正由于有了这些朋友,才多姿多彩,满盈高兴,但是生活中许多人不把他们当做朋友,随意乱捕乱杀动物,乱砍乱伐植物,可写请大家搜集有关情况污染的图片资料。

  小结:优美的情况大家爱,优美的故里离不开清洁的水、清新的氛围,另有富厚多彩的动植物,他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与他们调和相处,让我们携起手,配合掩护我们的生态情况,敬服我们的大地妈妈吧!

思想品德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单元第…课。这一课由…和…等几个板块组成,涉及知识点有…和…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实践中学会调查研究方法,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四年级很多学生思想上对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视还不够,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这给他们增加负担的“副课”,但也不难看出他们的求知

  欲与好奇心很强,自我意识及自主性也日趋强烈,因此教学设计应力求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并充分予以肯定,激发学生主动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新课程倡导孩子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力求寻找教材与生活的连接点进行教学,指导他们沿着熟悉课本、交流讨论、实践调查、感知升华的思路,在开放式活动中认知家乡、感悟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思路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认知注意,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求知欲,我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谈话法进行新课的有效导入,导出课题,进行板书。

  (二)熟悉课本,了解各地情况

  为突破学生的认知瓶颈,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在互动中实现重难点的各个击破:首先让学生自己熟悉课本内容,掌握课本中所提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会展示出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家乡情况

  学生掌握了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后,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家乡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进而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四)课堂拓展

  为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我设置了拓展环节,主要是…

  (五)课堂小结

  课本主要内容讲完后,我对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行了小结,并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在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思想等方面的升华中,完成对全课的解读。

  五、教学反思(上课没有学生的话,本环节不用)

  以上教学设计基本都是我个人的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几个环节设计还不到位,比如课前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学生并没有完成预期任务,我没有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使政治教学更好的为生活生产服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为正义高歌》,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教方法、教学预设、板书设计六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十二课的第二部分内容。

  本单元是以道德教育为主题的:主要对学生进行公平、正义和责任方面的道德教育。本课的第一部分主要谈公平,第二部分主要谈正义,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即公平是正义的基础,正义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同时,两个项目的内容也揭示了公平、正义都要求人们承担责任,从而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崇尚公平正义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正义感教育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正义、非正义的行为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但在实际生活中还缺少自觉维护正义的意识和责任感,对非正义事情的发生缺乏应对的能力。另外,他们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尤其对“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这节课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三、学习目标:

  根据对教材、课标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分清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学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学习重点: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学习正义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走向社会能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能有强烈的正义感,为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本课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点、就落脚点在此。

  学习难点: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了解正义行为的目的就是学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行动中体现正义,既需要意志,也需要勇气。)

  四、学教方法:

  根据学习目标、本课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学案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指导自主阅读、师生互动、体验感悟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体验、践行正义;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疑惑;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五、教学预设

  出示——水浒英雄人物像,播放歌曲《好汉歌》。

  说一说看后和听后的感受?引出“正义”.。板书课题:为正义高歌

  (设计意图:水浒人物,学生心中的英雄,一身正气。从而为下一步正义知识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投出,找生快速阅读)

  出示——电影:任长霞的葬礼的图片

  思考:任长霞为什么被誉为“人民的好卫士”“当代女包公”?

  过度:请大家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开始今天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一身正义的任长霞的案例,足以概括本课的知识点,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更有针对性。)

  (1):自主学习:(看课本73 ---78页,完成学案上的五个填空题,时间7—8分)

  学生对答案,教师纠错。完成基础知识学习。

  (设计意图:符合新课程精神:学生会的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合作探究:(四人一组探究学案上的五个问题:时间:12---15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对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疑释疑,点拨学生不会的、有疑问的、探究不全面的。落实好教材上的教学活动。探究1不难。探究2规则和程序的列举,老师可启示学生分类;探究3分析完后,通过75页的案例,可让学生感受正义行为、非正义行为的后果,激发学生树立正义感;体现思想道德教育。

  探究4“哥们义气”:重点全面分析:“报仇”的行为不是正直地表现,而是愚昧鲁莽的行为;“报仇”轻者是一种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严重了是违法行为,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正义不能凭个人情感,而应按客观标准,这个问题中学生常凭个人情感,易产生误区;“报仇”行为侵犯别人的人身权益,伤害别人的身体,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报仇”是用非正义行为制止非正义行为,方法大错特错,可采用告诉老师,或讲清道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疑惑。

  探究5要提示学生从76---77页的案例,文字中总结答案。

  (设计意图:符合新课程精神:老师点拨,启示,解疑释疑,学生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发挥合作学习优势,提高学习效率。)

  师:请回答:任长霞为什么被誉为“人民的好卫士”“当代女包公”?

  学生回答: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的行为。

  生:为人正直,遵守了规则和程序。

  生:坚持正义的标准,不侵害他人的权益,鄙视非正义行为。

  老师总结:并列举典型人物包拯,海瑞,文天祥,岳父,邓小平等等。

  (设计意图:列举事例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起到活化教材的作用。)

  (3):知识整合:(用5分钟时间整理、读记本课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将知识形成科学的体系,利于掌握。)

  过渡:记住这些知识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下面进入走进生活这个环节。

  (4):走进生活:(10分钟)

  (一):(借我一双慧眼:)看学案:

  思考:哪些属于正义行为?哪些属于非正义行为?划分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标准是什么?。

  (设计意图:本题回扣重点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二):请你帮助:看学案:

  学生认真观察四副画面,合作交流,提出本小组的具体办法。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共同帮助吕毅同学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点拨。

  画面一强调了“要为人正直”,做光明磊落的人;

  画面二说明了“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现代人应有的品格,

  画面三是“讲哥门义气”的表现,进一步分析,假设为朋友“报了仇”会如何?

  画面四,可从“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行为”来分析,但是要强调:青少年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师生共同总结:要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为人正直;2、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3、要坚持正义的标准;4、不侵犯他人的利益;5、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的行为。

  (设计意图:教材回归生活;同时分解难点,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三):另寻良策:

  让学生说一说:为把自己培养成为有正义感的人,你还有哪些好办法?

  学生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都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认可。

  比如: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勇于护法;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要求身边的人进行监督等等。

  教师多引导、鼓励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进一步认识、践行正义感。落实重难点。)

  (四):正义宣言:

  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让我们看一看名人是怎样理解和坚持正义的。

  感悟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鲁迅

  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英国)培根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学生读一读名言,然后用比较精炼的语言谈一谈:自己对正义的理解。

  教师要求:可用自己的话表述,可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说说自己今后怎样按照正义要求去做,也可引用名人名言。把它写在卡片上,为大家宣读,与大家共勉。

  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表决心,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读名言谈收获,感悟正义的力量,激发自己的正义感。)

  (5):自我检测、学以致用:(5分钟)

  (设计意图: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学以致用。)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正义的知识,追求公平,维护正义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坚持正义标准,增强规则意识,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为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播放《正气歌》作为背景音乐)

  六:板书设计 (略)

  (设计意图:直观、系统,重点、难点突出,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能够理解记忆。)

思想品德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爱护有益动物》是湖南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本第六册第十课课文。本课属遵守公德德目,是根据《课程标准》中“举例说明有益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他们”和“自觉爱护有益动物,不伤害它们”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而设置的。

  本课图文并茂,由导入、课文、“学一学”和“读一读”四部分组成,是一篇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的课文。

  故事《楼板下的燕子窝》选材于农村,是一个生活小故事。讲的是环境变化了,燕子不能安家了,作为燕子的好朋友,就应该帮助它们,解决安家的困难。

  根据课文内容和德目要求,我将课文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

  认知目标:

  知道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有益动物消灭害虫,是保护庄稼的功臣,要爱护有益动物。

  情感目标:

  激发爱动物、爱大自然的情感。

  行为目标:

  自觉爱护动物,不捕捉不伤害有益动物。

  二、说教法、学法

  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当的情感宣泄。本课情景交融、情理兼备,需要我们去充分利用,去挖掘其各种因素,采取各种手段去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明理,指导学生行为。为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采用情感体验模式,以入境育情——明理激情——融情入理——育情于行为主线,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并借助形象逼真、画面优美的CAI课件,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我设计的教法有猜谜、看录像、听故事、讨论、表演、辨析、游戏等,另外,我还特地设计了两个人物穿插于教学过程中,他们分别是动物学博士和青蛙妈妈,这样就使教学过程更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动态性、审美性。

  本课的学法可以归纳为六个字:猜—看—思—议—辨—行,这样,可以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真理,实现自我教育。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程序分为四步:

  1.猜谜激趣,入境育情;

  2.学习课文,明理激情;

  3.辨析讨论,融情入理;

  4.指导行为,育情于行。

  具体操作如下:

  (一)猜谜激趣,入境育情

  “猜谜”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能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想象。我在课文导入部分设计了一则文字简练、通俗易动、琅琅上口的谜语:“身披绿衣裳,嘴宽舌又长。常在池边坐,捉虫本领强。”待学生猜出谜底后,我请学生观看一段青蛙捕食的录像,真实、生动、形象地再现青蛙捕虫的敏捷动作,仿佛把学生带入了大自然的怀抱,情境的美感激起了学生的情绪,这时,我告诉学生,像青蛙这样捕捉害虫,保护庄稼的动物,我们把它称为有益动物,然后自然引入课题。

  (二)学习课文,明理激情

  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明确其中包含的道理,从而形成道德认识,初步培养道德情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部分分为两小步:

  1.学文明理。

  本课将“爱护有益动物”的道理寓于“甜甜爱护燕子”这一典型事例中,教师要借助故事,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必须就事论事,围绕事例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点破其中的道理,恰倒好处地把道理说得清楚明白。

  讲述这一部分时,我设计了一下几个问题:

  小燕子的老家不见了,它们飞来飞去不知怎么办,甜甜对小燕子说了啥?

  为了让小燕子在光滑的水泥墙上造好窝,甜甜和爷爷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小燕娃娃从燕窝里掉下来了,甜甜是怎么做的?

  甜甜和爷爷为什么对小燕子这么好呢?

  当学生回答出四道小题后,我出示燕子捕虫数量资料卡,资料卡上的数字闪烁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情感,此时我再引导学生看燕子捕虫图,同时提问:

  看着燕子飞来飞去捕捉害虫,甜甜笑得更甜了,猜一猜,甜甜心里在想什么?

  通过对这个典型事例的分析,学生对为什么要“爱护有益动物”的道理有了初步认识,但是,如何进一步激发情感,使其加深理解呢?我设计了这一部分的第二步:

  2.拓展激情。

  激情是品德形成中的关键环节。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情感多于理智,只要诱发正确,饱满的热情很快会焕发出来,我布置学生学习讨论课后“读一读”中介绍的有益动物的有关资料,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内容,以动物学博士召开“有益动物评功会”的形式,鼓励孩子们扮演的形式,鼓励学生扮演有益动物,夸夸自己为人类作的贡献,大家集体评议,给有益动物颁发奖状,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有益动物对人类的贡献,然后组织讨论:“如果没有有益动物,世界将会怎样?”激发爱护动物的情感,使学生对本课的道德要求有更明确的认识。

  (三)辨析明理,融情入理

  辨析是在明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辨别事例,分清是非。我根据课后“学一学”中四幅图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明白红光小学少先队员哪里做得好,另一个孩子为什么不对,形成道德的“定向”。

  在最后一幅图片“不伤害青蛙”讲完后,我设计了一道来自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辨析题,以青蛙妈妈来信引入,叙述自己的孩子小蝌蚪不知被哪位小朋友捉走了,提问:“如果你看到捉蝌蚪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后,我设计了两个小游戏:①看图识别有益动物 ②判断对错,使学生对这节课所讲的道德要求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为下一步提出行为训练的规范要求作好准备。

  (四)指导行为,育情于行

  思品课的教学过程,是由“知”转化为“行”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目的。这一部分我设计了几个问题:①你们当中有哪些同学特别喜爱动物,爱护有益动物做得特别好?②学了这篇课文,你准备以后怎样爱护有益动物呢?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行动方向。

  此时,我再将青蛙妈妈的第二封信展示给大家看,告诉孩子们,捉蝌蚪的孩子已将蝌蚪送回了池塘,暗示学生不伤害有益动物,同时以青蛙妈妈的名义出示结语,让学生读。这种首尾呼应式的处理,给学生一个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的感觉。

  明朝人谢榛曾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然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精彩的结尾不仅会使学生精神振奋,还能升华情感。本课结尾处,我设计了大家在倡议书上签名的环节,使教学的结束成为了学生今后爱护有益动物这一行为的起点,起到了开拓延伸的作用。

  四、说板书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课堂教学一样,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突出板书设计形式上的匀称美、色彩美、简洁美,本节课我设计的板书以有益动物的图片为主,将“不捕捉,不伤害”板书出来,这样,不仅强调了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又将本课的德目要求体现出来,突出了学习课文的主要目的。

思想品德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公民的政治生活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两个单元,本单元在内容上是前两个单元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本框题的学习是为后一框题作铺垫,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往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力和义务。

  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人民代表大会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学习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美国布鲁纳"发现法"(重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主动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依据:学习的迁移性原则;皮亚杰发展心理学理论,主张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3、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依据:本节内容不仅是高考的重点,也是考试易错点。

  4、说教学模式:"设疑—探究—归纳—提高"。

  依据: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在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到发展;美国布鲁纳动机性原则,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内在动机,这是教学成败异常重要的因素。

  二、说教法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由于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会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说下教学流程,如:由人大图片导入新课—学生探究和分组讨论:如,人民是怎样行使国家权力?我国的国家机关是怎样构成的?--教师点评—小结)具体说下好点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三)层层深入,突破难点

  (四)归纳小结,交流感悟

  (五)课后拓展,注重实践

  1、导入新课:(2分钟)

  课件展示出:20xx年3月的两会相关图片。 导语设计的依据:以图片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讲授15分钟,学生合作探究15分钟)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如人民—代表—各级人大—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机关或决定国家重大事务)从这个示意图可看出,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提问下)

  通过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同桌讨论,总结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

  以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通过同桌之间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能力及总结能力。

  (2)肩负着人民重托(结合他的产生,他的地位,有那些权利,对人大代表是一种责任的理解,什么样的人可当选人大代表?)也可模议: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以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帮助人民解决问题的材料,指导学生总结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及权力和职责。

  以给出材料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并能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可结合今年人大会议议程分析出全国人大的职权?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的关系?)通过学生自我阅读教材后,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及常设机关,重点讨论其职权。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并,展示所收集的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相关的图片,和学生一起享受讨论成果。

  ①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以问题教法开始,由易到难设计题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

  ②经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沟通的良好品质;学生的广泛参与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表达能力。

  ③以图片展示的形式对学生感观上的刺激,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 人民——国家的主人,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2、 人民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法律地位:

  (2)产生和任期:

  (3)权力:

  (4)义务:

  3、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地位:

  (2)职权:

  (3)组织体系:

  5、布置作业

  针对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五、效果评估

  这节课教学效果好,我通过创设情境作为引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及其职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使情感得以升华,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更强的社会主任翁的意识。

  结束:

  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说课稿6

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中的第二个框题的内容,第八课的主题是学会拒绝,而本框题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可见本框题在本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是教会学生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使我们的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学习,分清社会中的各种诱惑,逐渐形成辨别是非能力,从而抵制不良诱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制定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社会中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能力目标:

  初中生的三观处于哺育时期,对社会认识不够清晰,特别是对社会中不良诱惑的控制力度仍是不够,因此将能力目标定制为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方法,加强对不良诱惑的控制力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的目标,结合初中的大纲要求,我制定了本框题的教学难点及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各种诱惑,尤其是要认清不良诱惑存在的危害。

  教学难点: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重点、难点的依据:学生只有了解身边不良诱惑的危害,才会有意识去避免不良诱惑的侵蚀。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在发育时期,对社会认识不够清晰,尤其对身边的不良诱惑控制力度不够,因此在学会一定的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对不良诱惑的控制。

  四、学法

  我们的初中生好动,好奇,爱发表意见,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个特征,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方法

  在本框题的教学中,我会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对于本框题的存在的理论知识,学生还不清晰,所以只有通过一定的讲授法,才能使框题的理论观点更加细致化,让学生更易接受理论方面的知识。为了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讲授的过程中会穿插讨论法,也只有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才能让学生更完善更快捷地了解身边不良诱惑到底存在哪些危害,才能更加全面总结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六、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切入口和教学内容的连接点,因此我对本框题所创设的教学情景是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我将会给学生讲述一名技巧运动员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分组竞赛和插入短暂的小品。采取分组竞赛的原因,是因为其一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的纪律,其二可以使全体的同学都参与到这个学习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积极主体性。关于小品是对电脑的诱惑,插入这个短暂的小品,是因为这个小品是较接近初中生的生活,许多的学生都面临着这个诱惑,更是有的学生因为抵制不住对电脑的诱惑而耽误了学习。因此对于这个小品,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各种诱惑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分钟)

  用音乐作为总结的开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轻松片刻,另一方面为我们的总结做铺垫。我会利用歌词来总结这节课的主要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拒绝不良诱惑,逐渐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五)课后组织:

  组织学生在课后填一份有关我的拒绝不良诱惑的计划实施表

  结束:各位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说课稿7

  本单元“你好,祖国妈妈”是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仅有的一篇以爱国主义启蒙教育为主旨的主题单元。“可爱的祖国”又是这个板块的第一个活动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

  (一)从学生熟知的内容引入新课。

  “20xx,北京!”这篇课文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而且该篇课文是我国申奥成功之夜的情景,一出示图片就立即吸引了学生在脑中重现当时的情景,并且让学生边背该篇课文边回忆当夜情景。小学生的兴趣,是从对具体的事物的接触中获得愉快的感受而直接产生的。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有利气氛,我在适当的时候充分利用了教学挂图,如:为让学生感受当时申奥成功的气氛,我出示了国家人民庆功图等。

  (二)源于学生现实生活。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教学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学。”本课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可爱、及怎么爱祖国。其实这些大道理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还是稍微为难理解的,所以我就引导他们从做学校的小导游引领老师参观校园风光到发现整个拉堡镇的可爱及伟大、延伸到理解整个中国,感觉到祖国的可爱和伟大。关于怎么爱祖国的问题的.教学,小学生毕竟不能像伟人那样为国做出巨大的贡献,此时我就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讨论,如分小组讨论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中有哪些地方特别可爱、美丽的。他们很积极挖掘身边资源:如校园的花圃、升旗台;学校附近的小公园和体育中心等等。我也以学生的身份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及时捕捉他们说出的有用的信息,并向其他小组传播,激起组间竟争,同时及时点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如有个小组讨论到升旗台旁有很多花点缀很漂亮时,有个同学说他们班的清洁区也很漂亮时,有个同学就有不同的看法,觉得清洁区就那么一两块水泥地板,除了地板还是地板,有什么漂亮可言呢。我就适宜地引导他们懂得清洁区清洁干净也是一种美,并引发他们思考怎样做才能使它保持这种美或更美呢?又让他们懂得讲卫生,坚持劳动创造美。通过他们的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让学生寓学习于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就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半球的协调活动、思维活动的效率就会越高,学习效果就更好。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一规律适当调控学生的眼、耳手、脑、口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中学”,通过活动,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与之不断融合,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在此我设计了“能干的小画家”环节,让他们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用一双小手勾画出理想中的家园。课文的最后还设计了“我是一名小小歌唱家”的环节。让学生边歌边舞唱出祖国的可爱,加深他们对祖国的理解和热爱。

思想品德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题是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 》第三课《生命的节奏》的第二框,它主要是从时间是生命的刻度,是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财富,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惜时间。教材设计首先从我们不能做时间的奴仆,而要做时间的主人。引导学生学

  会用“分”计时、区分轻重缓急、一心二用。

  这个课题是整个生命教育的重点。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利用

  时间。

  二、说教法

  (一)、导入新课: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朱自清《匆匆》

  (二)、讲授新课

  有人说,人们对待时间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求知的人抓紧时间,聪明的人利用时间,愚蠢的人等待时间,无聊的人消磨时间,无为的人放弃时间,懒惰的人失去时间,勤奋的人珍惜时间。

  问:你属于哪种人?你想作为哪种人?

  学生回答:略

  1、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时间?

  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再引导学生归纳。

  时间是生命的刻度,是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财富。但我们不能做时间的奴仆,而要做时间的主人。

  2、用“分”计时。

  先让学生齐读短文“一分钟”

  教师提问:本杰明的做法是想告诉青年人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活动:1分钟能干什么?看谁说的又快又好?

  活动过程:略

  3、区分轻重缓急

  上中学了,许多科目的作业,还有一些必须处理的事情,有时我们会顾此失彼,有时我们会顾此失彼,甚至束手无策,觉得无从下手,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将繁多的事情 排个次序。

  假如吃完饭后,从7点到9点有十项工作必须完成,这十项是: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看电视,写日记,阅读书报或杂志,帮妈妈做

  家务、复习今天学的功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预习第二天的功课,和爸爸妈妈谈学校的事,给小学时期最要好的朋友打个电话。 问题:你如何安排这十项,写出完成的顺序。

  学生先排序,再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完成本节课同步指导练习。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思想品德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新自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第三课“珍爱生命”的重点,它由三个目组成:“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和“延伸生命的价值”。本框是在学生理解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和探询个人生命的独特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如何正确认识生命”和思索“人生的意义何在”的生命教育,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肯定和尊重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与内涵。并且知道一些求生求救的方法。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讲故事、情景模拟、绘画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明确如何珍爱生命。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养成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并激发热爱生命之情;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感悟生命的意义

  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行动上学会珍爱自己、他人或自然界的生命。;

  3.重点、难点:

  随着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和逆反意识的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本框的重点确定为培养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教学应该同学生的终身发展相联系,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境教学法:以歌曲、绘画、小品表演、诗歌等设置情境,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2.启发引导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层层设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竞赛法:通过比一比活动引进竞争机制,既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竞争中掌握了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采用学习方法主要有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由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让每位学生都能动口、动脑,在探究中掌握了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了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好学的过程。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置种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实效。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设置目的:播放歌曲,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又使学生受歌词的感染,激发他们珍爱生命。自然导入新课

  (二)探求新知、亲身体验、偷快学习

  2绘画、材料展示①生命是珍贵的也是脆弱的威胁生命的因素就像一个个青面獠牙的魔鬼,这些魔鬼可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把它画出来。2出示一名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自杀并质疑:你如何评价这名中学生的行为?并追问谁能举出一些个人遭遇很大挫折、打击后、仍能顽强拼搏、与命运进行不屈不挠抗争的事例。

  设置目的:通过绘画这一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描绘出生活中威胁生命的诸多因素,由此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危险。接着出事材料中学生因小事而放弃生命。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如何正确认识生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望,发挥学生自主性。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归纳,使学生明白,生命是珍贵的,珍爱生命的人,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同时生命也是脆弱的,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永不放弃生的`希望,不仅要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还需要掌握基本的求生方法。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内容。

  3.“我是表演小天才”求生知识表演赛竞赛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即兴合作表演,参与竞赛。教师给予肯定,并展示一些求生的具体方法。

  目的: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被激发出来,不仅能动口、动脑,在竞赛中获得知识,明白珍爱生命要掌握必备的求生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

  4多媒体展示材料:《孤儿院男孩儿的故事》。从开始小男孩认为自己活着是多余的到后来他找到生命的价值,使学生明确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然后进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谁给别人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多。自然得出结论:要学会珍爱生命,肯定生命。

  5.多媒体展示:

  《高贵的施舍》描述主人公即使是乞丐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假如生活中没有了他们(父母、朋友、医生、农民……)想象一下,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2)你的存在能给他人带来什么快乐和幸福?

  目的:教师从剧中主人公引到学生身边的人到学生自己,由远及近地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又能在探究中悟出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价值。让学生感受幸福,认识到自己都在为这幸福增色,从而能悦纳生命、尊重生命。

  人活着都有价值,那么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呢?

  5.请学生朗诵诗歌藏克家的《有的人》,教师由浅到深,设置三个问题:

  1)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它却死了,而有的人死了它却活着?

  2)你能举出你身边的一些虽死犹生的人吗?

  3)从他们的生命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呢?

  由学生合作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归纳。

  目的:教师层层递进的设问,由远及近,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感悟出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于内涵,生命的价值在于他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得到了提升,也突破了本框的教学难点。

  6.最后教师设置“生命箴言”活动。

  教师写出几个“生命箴言”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生命的理解写成生命箴言,并建议他们在课后制成书签互赠同学。这样使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进一步得到升华,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归纳小结、提炼知识、感悟升华

  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构建知识网络,家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提高学生归纳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实现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面镜子,因此,本节我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获取知识,感悟升华上。本框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信心和合作交流意识,并创设种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思想品德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它与本框一起分别介绍了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它在第一、二单元介绍“文化的共性”的基础上,过渡到三、四单元“中华文化”的个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好本框至关重要,它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已经参与了不少的文化生活。但由于其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文化生活的参与还比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本课的重点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学生的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所以,在本课中需要充分运用图片、视频、诗歌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表现。

  【难点】

  各民族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电子白板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进行直观演示,同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凸显生本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所以我导入新课时精选了多领域的代表性图片(北京故宫、徽派建筑、针灸、瓷器、《红楼梦》、《淮南子》、戏曲、少数民族舞蹈等等),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给学生留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初步印象,走进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

  1、由于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较多这方面的实例,所以教师只需注意引导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为重点,畅谈中华文化的独特一面及其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总结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体显示国外著名学者的一些评价,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播放《吴越文化》及《滇黔文化》的'相关视频,指导学生对这两种文化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合作探究,领悟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区域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为最终彻底解决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做了铺垫。

  3、多媒体继续展示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成就的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进入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合作探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学生调动已有历史知识储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历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诸家学说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哪些优秀文明;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是否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

  注意以下两点:首先,从现代找出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开放心态和中华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这样可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实践。其次,在双向互动中,引导学生在知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将以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对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乃至续写辉煌的作用与意义。从而突破难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板书回忆本科所学知识,并再次强调重难点知识。

  《红对勾》相应的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具体设计如板书所示。

  板书设计: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思想品德说课稿11

  《秋天的保健》是浙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个单元主要以秋天的景色,果实,秋天的疾病,以此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融合了热爱环境,热爱粮食,热爱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保健常识,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

  帮助学生按秋天保健有关要求指导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进一步培养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我就设计了三个版块的内容:一,认识秋天的天气特点;二,秋天的麻烦,让学生认识秋天的疾病及原因;三,秋天的保健,怎样让自己更健康。

  我在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意图:

  课堂教学源于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我们的课堂就应该落实这一理念。秋天是一个传染病高发的季节,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秋天生过哪些疾病,说说生病时的难受的感觉,再让学生学习秋天的保健知识。这样源于生活的课堂教学,能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较好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在生活中指导生活

  品德与生活应当源于生活,但绝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学意义在于"高于生活".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从"认识秋天的特点","秋天的麻烦"过渡到"秋天的保健"逐层深入,实现了质的飞跃。学生从课前调查以及课内医生的介绍,老师的指导,同学的交流中了解到更多秋天保健的知识。这就是"在生活中指导儿童生活",一定会给儿童今后的生活带来帮助。

  用"综合"的理念设计课堂活动

  品德与生活是综合课程,就要运用多种教与学的方法,以"综合"的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整体发挥教育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的准备活动中让学生向社区或家长了解秋天容易得的疾病,了解秋天关于饮食,起居,运动方面的知识,既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基本的保健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而在课堂教学中,"认识秋天"这一环节中采用优美的图片,在《秋日私语》钢琴曲的烘托下,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热爱秋天,热爱环境的情感。"秋天的'麻烦"里出示一些疾病的照片非常直观,能唤起学生的记忆,"秋天的保健"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两个活动"秋天保健知识大比拼活动",把小朋友分为"运动组","水果组","蔬菜组","起居组"四个组,分别用实物呈现,图片展示,儿歌吟诵,自由讲述,现场采访等形式让学生而"其他食品组"则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原本枯燥说教的知识以清晰,明了的形式呈现在儿童面前,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其中的拍手游戏中,在《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轻松了解秋季日常起居的保健知识的同时,又同时对学生进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送健康大礼"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了"演一演,唱一唱,选一选,辨一辨"这四个活动,促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积极思考,全体参与。在"演一演"这一活动后,让他们说说"看了这个活动后的想法",对学生又进行了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总之,在这堂课中,我没有纯粹地进行思想教育,或者简单地将课程所涉及的各学科知识拼凑起来,而注重了知识性,人文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恰当地把握了课程核心,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现了各领域教育要求和价值的有机融合。

思想品德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朋友新伙伴》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一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包括四课:《我背上了新书包》、《校园铃声》、《新朋友新伙伴》和《平安回家》。本单元的设置旨在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儿童刚入小学,对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对小学生这样陌生的角色既充满新鲜与好奇,也不免有一些担忧、不安甚至惶恐。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地学习,一直是我们老师探索的内容。而本单元安排的教学内容就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其学会愉快地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也因此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熟悉学校环境,能尝试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初步认识并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新朋友新伙伴》一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新老师和新同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与大家交往。

  2.学生预设

  儿童刚入小学,对学校的环境和小学生这样的角色都会感到陌生,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转换角色、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上原本陌生的课堂,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以调动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为我教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所以要考虑到学生在进行课堂活动时会比较活跃、在游戏环节中会比较投入,班级课堂纪律可能无法保证。应对策略是在游戏之前一定要讲明游戏规则。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老师和同学,加深彼此了解;学会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⑵技能目标: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让学生在“我的朋友”和“做名片、交朋友”的活动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喜爱之情;同学之间能够互助互爱,团结友善。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⑴教学重点:让同学和老师、同学之间加深彼此了解,并表现出对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⑵教学难点:让同学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⑶教学重难点突破:为了让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加深彼此了解,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上课之初我安排了“我的朋友”的活动,让学生说出开学两周以来你认识的新朋友的名字,看谁说的名字多;然后,同学到讲台前进行“自我介绍”;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名片,并在乐曲声中送给想要结交的新朋友。至于怎样教会学生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我将让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上的丁丁的行为的评价来知道怎样才能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乐曲《找朋友》;制作多媒体课件——丁丁的故事。

  学生准备:名片大小的纸卡,水彩笔。

  二、说教法

  1.游戏竞赛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并且在与学生之间不断地发生互动、对话、交流、沟通中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大量采用游戏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情境设置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正因如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丁丁的故事”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体会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同学。

  3.直观教学法:教学中,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名片的示例”、“丁丁的故事”,以此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三、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说过程

  1.教学环节

  ⑴直接导入,竞赛激趣

  以游戏“我的朋友”直接导入。

  “开学已经半个多月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认识了很多好朋友,那就请你说一说:开学两周以来你认识的新朋友的名字,看谁说得多。”

  【竞赛形式导入新课,能够很快吸引学生注意,调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⑵制作名片,结交新友

  请班级中说出朋友名字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认识新朋友的?

  【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总结怎样进行人际交往,提高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

  “原来他是这么认识新朋友的,其实你还可以通过下面这种方法认识新朋友: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让你们准备的纸卡,然后选出你最喜欢的颜色的水彩笔,你可以照着你的胸卡制作属于你自己的名片,等一会儿你可以把你做的名片给你想要认识的新朋友。好,大家开始做名片吧。”

  让班级同学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自己动手制作名片。

  【乐曲声中做名片,陶冶性情;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片的活动则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老师现在放音乐,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把你刚刚做好的名片给你想要认识的新朋友。在给他(她)名牌前,你要和他(她)按照音乐中唱到的那样‘敬个礼,握握手’,说‘我叫**,我想和你做朋友’,然后给出名片。而接到名片的同学则要说‘我叫**,很高兴和你做朋友’。当音乐声响起你就可以离开座位,但是音乐声一停止,同学们就要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新颖的活动形式——交换名片,会让学生乐于参与,促进学生彼此交流、加强沟通,培养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交换名片前的敬礼、握手,会消除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陌生感和羞怯感,让学生对同学产生喜爱之情】

  ⑶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丁丁的故事,让同学说一下丁丁的哪些做法会交到新朋友,哪些做法不会交到新朋友,要是他想要交到新朋友他该怎么做?

  【创设情境,让学生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评价丁丁的行为,从中体会到怎样才能交到新朋友】

  看过丁丁的故事后,请同学说说怎么做才能成为让大家都喜欢的孩子?

  【教师提问,深化主题。学生们在看过故事之后总结概况“怎么做才能成为让大家都喜欢的孩子”,以此提高学生与人交往能力】

  ⑷课堂结语,课外扩展

  “同学们知道了怎样会成为一个受大家都喜欢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请你在课后去认识一些别的班级的同学,下节课老师要看看谁认识的新朋友的。”

  【由课堂上认识本班同学的活动扩展到结识别的班级的同学,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会不断提高】

  2.板书设计

  新朋友新伙伴

  我的朋友

  做名片

思想品德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学的徐丽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生命之花绽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三框。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核心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淡化说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人人参与教学,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学情分析

  据我了解,现在的学生因是独生子女,唯我的心态意识强,加之生活的优越感,使他们缺少对生命的关爱,忽视生命的价值。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悟,让他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本节课的要求就是引导学生在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同时,也是认识自我这一单元的基础部分,因此,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通过以上分析,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从思想上懂得生命的可贵,行动上学会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将难点确定为:延伸生命的价值。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一)教法:始终贯穿“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品质”的原则,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采用活动探究教学法、师生合作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二)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感悟体验学习法。

  (三)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五、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一幅美丽的图片能够很快引起学生的视线,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课前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一幅图片,提出问题:“你从这个图片中感悟到了什么?”这一环节有效地使学生完成了从“图片欣赏→视觉享受→心灵感悟”这一瞬间的情感体验,学习的热情被迅速点燃,很快进入了学习新课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我的点拨,引出课题:让生命之花绽放。

  (二)互动交流,探究新课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应该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一环节是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活动一:感受生命的坚韧,激发求生欲望

  借助多媒体展示汶川地震中的有关图片,让学生知道生命的脆弱,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热爱之情。在学生的心灵被触动的瞬间,展示汶川地震中创造生命奇迹的事,此时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随即我提出问题:“他们是如何创造生命奇迹的?”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答案。我这样设计是从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能力出发,通过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明白,强烈的求生欲可以使脆弱的生命变得坚强,无论何时都要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命。多媒体展示“生命赞歌”,全班齐读,学生的情感第一次升华。

  活动二:求生知识大比拼

  借助多媒体展示四个情境,学生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同时展示自救方法的图片和内容,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审视自我的求生欲望,了解求生知识,掌握正确的求生方法。

  通过上述活动,完成了第一目的教学,同时强调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是对自己、对父母、对亲人、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这为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做了铺垫。

  活动三:悦纳生活,尊重生命

  1、榜样激励

  借助多媒体展示“芭蕾舞女孩李月”和“残奥会乒乓球冠军马麟”的故事,提出问题:“从他们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合作意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归纳总结出答案,同时出示“张海迪的名言”。这两个故事的引用,是本课的重要看点,一个是同龄人的事例,激励的效果会很明显,一个是我们家乡牡丹江的运动员,会更好的激励学生培养建设家乡,服务社会的信心,为下面讲述“延伸生命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2、法律讲堂

  多媒体出示法律知识,学生识记。

  以上两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对他人的生命也应该尊重和肯定,更负有一种责任,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活动四:写生命箴言,过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活动借助具体事例,使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进而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人生。本环节由三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借助多媒体展示人们熟知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为什么能够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怀念?”激发学生对有意义人生的揭幕: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第二步:写出自己的生命感悟,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用精彩的语句、诗词或名言写出来,全班共勉。

  第三步:学生畅谈,你打算如何实现并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回答,出彩的表现,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通过以上想、写、说三个步骤的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真谛—向往有意义的人生”,学生的情感第二次升华,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板书小结,强化认识

  众所周知,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所以我用绿色标注生命二字,重难点包围在它的四周,整个板书从点到面到线,从整体上看像一束生命之花在绽放,设计上科学、精炼、美观,与课题一致,使本课的主旨得到体现。

  (四)激情结束,送出祝福

  为了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最后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生命就是一朵暗处的花,有代谢、精彩与颓废,永远看不分明,但它的存在就是一个奇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肯定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让生命之花永不凋落,绽放精彩!”精彩的结束语给本节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明天会更好”歌声响起,送出祝福。

  六、设计体会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突破了课本课堂的束缚,设计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知识的探索层层递进,达到了从“明理→激情→导行”的课堂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扩展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今后的人格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我对《让生命之花绽放》这一节课的认识和设计,不足之处请专家指导点拨,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属德育中“社会道德教育”的范畴,这是对“孝道美德”的传承和发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促进同学与家长的相互理解,涵养同学的道德。引导同学在情感上能“感受爱”、思想上能“理解爱”、行动上能“回馈爱”。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索取意识,树立“心系他人”的奉献意识。

  ㈡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同学知道家长对自身的关爱,理解家长的辛苦和期望,激发同学爱家长和尊敬家长,进一步加深对家长的感情。

  2、通过“谈”、“辩”、“观”等系列活动,体会家长爱的伟大,教育同学要孝敬家长。

  3、激发同学发奋学习,努力向上,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㈢重、难点分析:

  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是独生子女,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心胸狭隘,只懂索取。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我认为引导同学理解“家长的爱”,进而认识“关爱家长”也是子女的家庭责任,并在学习中发生“践行”的欲望,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二、教学过程分析:

  活 动 流 程 图

  活动流程图

  教学内容

  一、营造氛围

  引入主题

  出示“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同学走入一个温馨的世界,调动同学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交流体验

  领悟深情

  感受爱

  活动一:“品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A名人的母亲 B平凡人的母亲

  活动二:“畅谈我与家长的故事”

  理解家长

  活动三:角色互换-我来当家长

  A“十月怀胎” B情景续演

  活动四:视频观赏-《垂直极限》选段

  三、悟明情理 指导行动

  活动五:讲文品情,辩析明理

  活动六:楷模示范,促进“感恩行动”

  四、升华情感 形成内化

  活动七:真情告白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营造氛围

  引入主题

  1、出示“和美的家”-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同学走进一个温馨的世界。

  2、设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们心中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3、出示课题《感恩家长》

  “爱的教育”需要爱的氛围,展示充溢亲情与关爱的图片,不只营造了温馨的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同学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下了课堂基调。

  二、交流体验

  领悟深情

  一、感受爱:

  活动一:“品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A讲“名人的母亲”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朱德的母亲、胡适的母亲等。

  B看“平常人的母亲”的行为,课件展示。(设问:从她们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同学自由作答,教师稍作点评)(引言:我想很多同学都会记着我们的家长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也记着自身的家长为我们做的很多的事情,下面请同学们畅谈自身与父亲或母亲之间的故事。

  活动二:畅谈我与家长的故事

  活动一的设置,是为下一教学环节做情感蓄势的准备。由人和己,激发同学的讲述欲望。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知识性。

  活动二的设置:目的在于唤醒同学的感恩情愫,同时也拉近同学与家长的心灵距离。

  三、交流体验

  领悟深情

  二、理解家长

  活动三:角色互换——“我来当家长”

  A体验互动——“十月怀胎”

  (1、事先准备20斤装的布沙袋两只,水盆两个;2、男女生各三名,分三组体验,每组一男一女;3、系上布沙袋,经历“行走—系鞋带—上楼梯—端水”四个体验步骤;4、让同学谈感受,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

  B情景续演

  “星期五下午,同学学小华兴高采烈回家,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双休日作业少,今天可以痛痛快快上网,玩个通霄”。于是丢下书包,打开电脑。岂料父亲站在门口……

  (假如你是父亲,你会怎样做?你希望你的小朋友怎样说,怎样做?假如小朋友不听你的,你作为父亲会有怎样的感受?)

  活动四:视频欣赏-《垂直极限》选段

  设问:影视中的父亲为何这样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德育课源于生活,这里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让同学亲身体验,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实际生活。同学身临其境,进一步强化了感知。让同学在家长的角色中去体会家长的辛苦与难处,进而反思自我。以达到弱化小朋友与家长间的隔阂,促进相互间的沟通与理解的目的,让小朋友对“家长的爱由“表象的感知”过渡到“深层的理解”层面。

  活动四: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同学对家长的爱的理解,引起同学心灵的`震动。

  四、悟明情理

  指引行动

  活动五:读文品情,辩极明理

  A让两位朗读水平高的的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以《感谢母亲(或父亲)》为题的习作,并请两位作者谈谈写作感想。

  B辩析:

  1、同学甲说:“我们现在还小,家长关心保护我们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去回报他们,等我们长大后,有了经济实力,才干回报他们“。

  2、同学乙说:“孝敬家长就是让家长住上宽敞舒适的大房子,给他们买高贵的营养品、金银首饰,让他们衣食无忧。”(设问: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认为该怎样做?同学分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此环节,关注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同学提供宽松的交流时间和空间,意在为同学提供独立考虑、互动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反思中领悟,在辩析中获得践行的方法和经验。

  活动六:楷模示范,促进感恩行动

  视频欣赏:《黄来女带父求学》

  将生活中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鲜活资料引入课堂,从他人的经历中去感悟,进而意识到自身对家长、对家庭的责任。这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同学情感体验的过程。

  五、升华情感

  形成内化

  活动七:真情告白

  同学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用一句话表达对家长的感恩之情。

  让同学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馨,珍惜家长的爱,发生践行的愿望。

  三、教法和学法设计

  1、情景教学法:德育课的教学尤为注重同学自身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用图片营造情景、谈话联想情景、角色互换身临其境,通过自主体验,提高同学的认知。

  2、典范暗示法:同学的认知行为除自身领悟的途径外,典范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教学中,通过视频人物、身边同学的引导,激发同学“践行”欲望。

  四、设计过程反思:

  一节好的德育课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合理设计,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充沛地发掘生活资源;二是自然生成,巧妙地利用同学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因此需要教师有灵活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时刻引导同学的认知,使教学过程紧凑、活泼,富有渗透力和感染力。

  其次,德育课必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是明理,而课外是践行,只有“知行统一”,方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思想品德说课稿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动植物的变化,认识并了解春天的特征。

  2、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喜欢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

  3、行为与习惯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养成观察、比较、记录、收集整理等学习习惯。

  4、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听春天”、“找春天”、“赞春天”等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看、听、说、画等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二、重点、难点:

  《春天的脚步》:通过郊外春游踏青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会欣赏春天的景色,激发学生爱春天、爱家乡的情感。充满生机的大好春色,又能抒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从而去感受自然的美。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自然的变化,积累有关春天的生活经验。准备彩纸、剪刀、彩笔等学具。

  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歌曲、春天的图片等。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春天,你好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好朋友“春姑娘”吗?她已经悄悄向我们走来了,你们听!她的脚步近了。(这时用课件播放小河流水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吗?刚才那是什么声音呀?

  生:小河流水的声音

  生:小河水的冰化掉了,现在已经是春天了!

  2、师:同学们,大家快来想一想,还有什么声音可以告诉春天来了?(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春雨沙沙沙,春雷轰隆隆,青蛙呱呱呱,小鸟唧唧喳喳,泉水丁丁冬冬等)

  3、师:同学们,大家来看看书上哪些画面表示春天来了?

  生: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生:柳树发芽了。

  生:小草绿了。生:桃化和各种野花开了。

  生:少先队员在队旗的引领下走向田野。

  生:远处的山绿了。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到处能找到春天的足迹,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赞美春天呢?

  生:用歌曲。

  生:用古诗。

  生:用故事……

  师:好,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形式来赞美春天吧!

  学生分组发言,歌曲《嘀哩嘀哩》故事《春天的快乐》古诗《春晓》《咏柳》等。

  六、板书设计:认识春天

  设计意图:这一课主要通过观察来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愿意把他知道的、听到的、想到的、甚至猜到的告诉给大家,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听觉感官,“春姑娘”与学生亲近了,同时也是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教学内容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第二课时找春天

  一、师:同学们,美丽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这美丽的季节,大家想出去看一看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同学们你们看到春天、找到春天了吗?我们一起出去找春天好吗?

  提出活动要求:

  (1)进出教室要守秩序,要谦让,体委负责整理队伍。

  (2)找到一个春天里的动植物,想象它在春天里会说出哪些心理话?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二、共同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闻一闻春天的味道,摸一摸春天的柔嫩,调整视觉的焦距,微观的看世界:小花小草,小虫小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到大自然才真切的感受到春天的脚步已悄悄的走来,春天的大自然里还有许多朋友正注视着我们呢!

  生:我看到小树发芽了!

  生:我看到柳树上长出了那么多小嫩芽!

  生:我看到池塘里的冰融化啦!

  生:我看到果园里的桃花开放了!

  生:我看到树上的小鸟唱起了动听的歌!我还看到小草钻出嫩芽了………

  生:我看到操场上的小朋友多了!

  生:我看到一只蝴蝶!我还看到一些不知名的小虫!

  生:我闻到小草的清香了!

  回到教室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随机引导,适时板书写出同学们找春天时所运用的方法

  三、板书:找春天从校园里,从果园里,从公园,从田野里……从大自然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学生的认知经验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彰显,品德教育的过程实际已经变成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方法)。这一环节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触觉、嗅觉、视觉等神经,用孩子们的童真去看春天、闻春天、摸春天、找春天,和春天里的动植物交朋友,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

  第三课时踏青去

  一、讨论会让学生讨论“去哪里踏青”“怎样踏青”“踏青时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接着马上督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二、春游计划评比

  小组编制春游计划书,在班内交流、评比,评出最实用的、富有创意的春游计划。小组修改自己的计划方案。

  三、我的收获把春游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在班内交流,与大家共享春游的乐趣。

  四、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歌曲、诗词、一句话等)来赞美春天,并把自己的图画粘到黑板上,让黑板也展现出春天的灿烂与芬芳。

【思想品德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07-27

关于思想品德说课稿五篇06-10

关于思想品德说课稿集合5篇06-22

有关思想品德说课稿锦集6篇07-10

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12-18

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11-10

关于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07-25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1-09

思想品德教学总结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