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指导经典

时间:2024-07-15 12:54:11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作文指导经典,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1

  一、观察生活,快乐抒写

  小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其最大原因就是未发现生活之美,缺乏观察生活的眼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见闻,以积累生活素材,方能有事可叙,快乐抒写。

  第一,植根校园,抒写成长乐趣。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切的生活,看似单调,实际上却不乏美好的事与物,如同学的友谊、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校园活动等。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植根于校园,留心观察,尽情抒写成长的乐趣。记得在新学期开始时,学生们自发将教室装饰得绚丽多彩,颇为别致。于是,我就让学生离开座位,从不同视角观察教室的装饰,如气球悬挂的位置、彩带的颜色搭配等,启发学生去欣赏美,并着手去重新创造美,然后用文字将其表达出来。从学生的作文反馈可知,由于经过悉心观察,大多表达得生动形象,且不乏新颖独到之作。

  第二,融入家庭,抒写浓浓亲情。家庭生活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融入家庭,观察家庭琐事,抒写浓浓亲情,让学生感悟亲情之美。不过,正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学生常常觉得家庭生活平凡无奇,无甚可写。因此,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次观察作业,注意从表情、动作、语言等多个方面观察妈妈一天的生活,并以“妈妈的一天”为题(目)展开写作。经过充分的观察,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对妈妈的生活可谓观察细微,从做家务到干农活时的汗流浃背都描写得十分具体,并让很多学生真正体会到母亲的.爱与辛劳。

  二、体验生活,深刻感悟

  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耐性,对周围的生活之美往往视而不见,观察也是走马观花,过目即忘。因此,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生活之美,教师应将学生的目光引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极思考,丰富生活经验。

  第一,亲近自然,描绘美丽风光。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风霜雨雪、花草树木,无时无刻都经历着变化,是珍贵的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此外,自然之美作为一种直观的美观,更能吸引童心未泯的小学生,引起感观上的享受与心理上的愉悦。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让学生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入景动情,有感而发,描绘出心中的美丽风光。如春天来了,我就以“春天的礼物”为主题,组织学生郊外踏春,寻找一份有形的或无形的春天的礼物,于是学生尽情地投入自然,尽情地描绘春天,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缕缕春风、清脆鸟叫,都成为写作的灵感,并化作春天的礼物在学生笔下鲜活起来。

  第二,走向社会,品味人间百态。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延伸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活、对社会的认知,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走上街道,走进农户,播放视频,以品味人间百态,深刻感悟生活表象之下的美。如很多学生都感慨于别的乡村的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于是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访农户捡啤酒瓶子、废纸、纸皮、塑料(饮料瓶卖钱,向贫困的小朋友献爱心)。经过一周的时间,所得的钱虽不足一百元,但同学们的真情却值千金。当看到学生的作文中写的“当看到钱汇出去的那一刻,我的心甜蜜地哭了”“钱来之不易,一定要节约”“少一点垃圾,多一点文明”等跃然纸上的情感,不禁令人倍感欣慰。

  三、交流生活,创新思维

  生活中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观察的眼光不同,感悟不同,就会形成风格各异的个性作文。但是,小学生的阅历尚浅,对生活的理解虽各不相同,但思维常常受限,看待事物较为片面。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交流彼此的生活感悟,让学生沟通思想、相互启发,分享生活点滴,并能多角度地领悟生活,以创新思维,学会欣赏生活之美、表现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之美。如有学生写了篇名为《我家的兔子爱挑食》的周记,“我家的兔子真奇怪,跟我一样爱挑食,喜欢吃菜叶不喜欢吃菜梆,喜欢吃大白菜不喜欢吃卷心菜……”语调十分活泼,我让其他学生对该作文谈谈自己看法,结果很多学生都认为写得非常有意思,并懂得原来小动物也会挑食,也会有独特的习惯。后来,全班掀起了“小动物热”,很多学生都以全新的视角去主动观察自己家中小动物,并将其特殊习性诉诸笔端,结果下笔如流水,佳作无数,让学生兴奋不已,尽享作文之乐。

  总之,生活中的美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只要留心观察,真心体验,诚心交流,就能感悟生活之美,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尽享作文之乐,让作文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传递着朴素的真实情感,让生活的浪花让原本沉闷的作文教学泛起美丽的波浪,激起学生灵感的火花,在写作中张扬个性,畅写七彩童年,体味成长的幸福。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2

  一、抓阅读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首先是课内阅读,我们在讲每篇课文之时,应除了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外,还应从写作方法上给学生加以指导,如为了突出中心作者是如何选材的;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怎样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将文章写生动;写景的文章又如何通过眼观、耳闻、鼻嗅等调动各种感官将景物描写得很美的等等。

  其次是课外阅读,由于学生阅读得少,积累的不够,才会出现作文无话可说,语句平淡。对此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要从课堂抓起。在读课文时,要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另外,我们在课外读物的推荐方面也应注意。

  对于三年级学生,我们应推荐些故事性、趣味性强的难度适中的一些故事;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先由这些课外读物,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逐渐到作文书籍、科技类书籍,再到小说、报刊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愁他们不读书,书读多了,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了,可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抓修改

  美国作家科德威尔曾说过“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还有“推敲”一词的来历等,都说明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修改作文是要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同学,作文写完大多只读一遍,有的甚至一遍也不读,才会导致我们常常在改作文时出现的`那些语句表达、标点符号不恰当闹出的笑话。

  有些作文我们可从学生模糊不清的表达中,能读出选材不错,感情很真挚,但由于表达问题,读来总不够舒畅,这样的作文,我们只要引导学生,让好好修改会是一篇佳作。对于三年级初学作文者,我们不妨进行几次集体修改作文。我在一次作文课上,将学生的一篇在语句、标点、用词上均有毛病的典型作文展示出来和学生一起修改

  发现学生都会修改!他们七嘴八舌,将此篇作文的毛病一一改过,改后的文章与原文有很大差别,简直是两篇作文!经过集体修改后,学生既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又明白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以后的作文,学生都能认真修改,有的还请同学帮着修改,作文效果一下子发生了质的变化。

  三、抓讲评

  作文讲评在作文指导中也尤为重要。我在上作文课时,尽量安排在连续的两节课中,一节课讲作文要求起草作文,一节课讲评作文(对初稿进行讲评)

  将典型的文章展示出来,师生共同找出优点和不足,分析原因,这样其他学生会在自己的作文中有则改之,扬长避短。更有利于学生总体作文水平的提升。

  作文指导方法很多,我就我在三年级作文指导中总结的方法归纳出来和各位教师相互交流,以研讨出更切合学生实际的作文指导方法。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3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开头是在给造气氛、定调子,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因而十分重要。

  作文开头如果能恰倒好处,常常能一下子抓住读者,也能增加的亮点。所以,能否灵活自如地、独特精当地写好作文开头往往关系到一篇的成败。开头方法有很多种,值得借鉴一下。

  一、外貌描写式开头

  即人或物的面部特征、体态形状、举止习惯、衣着打扮等作为开篇形式的写作内容。肖像刻画要生动逼真,使人或物的形象丰满,达到呼之欲出的效果。

  如:我,一个贪吃懒惰的孩子,顺理成章地长成了一副猪八戒模样,日趋膨胀的肥脸,把本来就不大的眼睛挤得越来越小了,每次都要费劲睁开眼睛,才能看清这美好可爱的世界。(选自《懒的报应》)

  二、性格特征式开头

  即以人物的性格、习惯、品质等特征作为的开头,直接形象的表现人物的特点。语言要简练、准确、精彩。

  如:我有一个怪妈妈,待我好时温柔似水,什么“宝贝儿”“乖乖”“娃娃儿”对我亲不够;可待我孬时,咬牙切齿胡吼乱骂,甚至拳打脚踢还嫌不解气。(选自《多面妈妈》)

  三、开门见山式开头

  即指开头不拐弯抹角,简洁明了地直接进入文题,干脆利落地交待出要写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或什么道理等。

  如:王加丽是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她。(选自《我的好朋友》)

  四、环境描写式开头

  即开篇就描写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场面背景,达到烘托人物心情,或表现人物形象,或突出主题思想的艺术效果。

  如:傍晚,天忽然变得阴沉沉的,霎时间,狂风呼啸,黄沙伴着灰尘弥满了整个天空。每个车站点里都站了许多候车人。(选自《那天,我真后悔》)

  五、巧设问题式开头

  即作者开篇就巧妙地提出问题造成悬念,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开头形式通常分为三种:

  1、反问式开头。

  2、设问式开头。

  3、疑问式开头。

  不管用哪种形式开头,都要为主题思想服务的,要有神秘感、新奇感。如:奇怪!“母子上车处”怎么站了四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而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却被挤在栏外?难道那些男人不识字?(选自《假文盲》)

  六、心理描写式开头

  即以人的思想、心情作开头,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以准确的语言表现出来,创造出一种心理氛围,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增强的感染力。

  如: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变成铅字被刊登在报纸上,第一次握着凭着自己的本事挣来的稿费,激动、骄傲、自信等等一切幸福的感觉一涌而来。我真了不起,同学们一定会羡慕我,我要好好地祝贺祝贺自已。(选自《第一次登报》)

  七、形象比喻式开头

  即写在时不直接描写人物或叙述事物,而是先用形象的比喻描述有关的内容或人物,然后再逐步深入地写内容。大体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开篇。比喻力求生动、贴切。

  如:老师,您是永不叫累的园丁;您是输送养料的树根;您是燃烧自已照亮我们的蜡烛;您是天下最伟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选自《老师颂.》)

  八、妙用排比式开篇

  即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词组连用在一起,表达统一思想的修辞手法叫作“排比”。排比式开头对表现人物特点,叙述事情经历,表达思想感情,充分展示道理都有特殊的效果,强烈的语言气势,工整的词句韵律,情与美的完美结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如:我即将告别生我养我的故乡,告别亲我昵我的亲人,告别亲切善良的乡亲,踏向南下的列车,去追求我的理想,我的信念,我的灿烂明天!(选自《走出家门》)

  九、对比渲染式开头

  即在开头把对立的人、事物或者同一人、同一事物的相反两个方面并列出来,形成鲜明的对照。对比手法开头,可以突出中心,加深读者对人物或事件的印象。

  如:我有一个经常竖着大拇指夸我“精彩极了”的妈妈,还有一个经常皱着眉头训我“糟糕透了”的爸爸。正是有这两种极端的爱才让我常常在自信中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选自《两种爱》)

  十、揭示中心式开头

  即在开头就将人物的思想品质,或事件的意义,或景物的特点,或揭示的哲理等交待出来,以突出作文的中心。

  如:我要将自己“嫁”给书。是书教给我许多知识,是书教会我怎样做人,是书给我了许多的喜怒哀乐……(选自《我要“嫁”给书》)

  十一、直点文题式开头

  即在的开头就点出了文题,让读者直奔问题所要说的内容,一目了然,不易跑题。

  如: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要克隆几个我自已,帮我做各种事。(文题是《我要克隆几个自己》)

  十二、名人名言式开头

  即引用名人名言作为的开头引语,使的角度站得更高,中心提炼的更准确,显得更有文采。

  如:记得程颐好像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读得越多,也就越能体会到其精妙之处。我从小爱看书,同书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时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选自《书趣》)

  十三、言语描写式开头

  即直接从人物的语言或对话入手开篇,使读者刚一接触就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如:“懒虫!快八点了!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听到了没有!我要掀被窝了!”妈妈河东狮吼般地叫声,逼得我极不情愿地钻出热乎乎地被窝。(选自《我眼中的妈妈》)

  十四、引用歌词式开头

  即直接引用某歌词作的开头,或引出人物,或揭示中心,或渲染气氛等。

  如:“我是一只可怜的`小小鸟,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我伤心地唱着歌,背着沉重的书包无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想到回家后还要弹琴、听英语、做作业我就心烦。(选自《我是一只笼中鸟》)

  十五、抒发感情式开头

  即作者以优美精当的语言,艺术性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深刻地揭示的主题,增强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如:静下来的时候总想起那条小巷,小巷幽幽,包含多少人间真情。多少年来,小巷的一草一木总萦绕心头,那石铺的街道,古旧的木门,挺拔的大树,还有那普通又普通的人们……(选自《幽幽小巷情》)

  十六、倒叙描写式开头

  即首先把事件的结局、结果在开篇写出来,制造悬念,然后再依照情节的发展进行叙述,这样不仅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增强的表达效果,而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的魅力。

  如:哈哈!我的《夏雨匆匆》又上报了!读着自己变成铅字的优美文句,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个星期前的那次观雨经过,真正领悟到好是用心和情描绘出来的。(选自《我爱用心去体验生活》)

  十七、交待原因式开头

  即先交待原因,再记人叙事,读者开始读就了解起因,以有利于增加对的阅读兴趣。

  如:不知怎么的,从小就与音乐有缘,六岁起在文工团练了两年的舞蹈,差点儿进了北京芭蕾舞学院;八岁时,学了两年的钢琴,也能凑合伴奏。现在虽然课程紧张,我却迷上了唱歌。所以,在众多的科目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音乐课了。(选自《我是一个音乐迷》)

  十八、梦幻遐想式开头

  即作者在开始就采用美妙的语言描述自己奇妙的想象,或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抒发自己的感受,或对某种事物产生新奇的构思等。

  如:我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了20xx年。从美国留学归来,返回了我的家乡—襄阳。啊!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亲切温馨,但又是那样的新鲜美丽。天比以往更蓝了,水比以往更清了,栋栋高楼鳞次栉比,片片绿化带赏心悦目。人们改掉了一有时间就来麻将的赌风,走上了快节奏的文明的生活轨道上。我惊诧,这是我的家乡吗?(选自《未来的家乡》)

  十九、心语诉说式开头

  即作者在开头就把自己的心扉敞露给中的主人公,采用与第二人称交谈的方式,诉说心理话语。

  如:妈妈老了,您的背驼了,如同那整天在黄土地上不停耕耘的犁;妈妈老了,您的身体那样单薄,就像一段被儿女吮尽水分的甘蔗。女儿长大了变美了,可妈妈额头上爬满了皱纹,头上长满了白发。妈妈呀,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给了我智慧,是您陶冶了我的情操,是您引导我们踏上人生旅途。没有妈妈您,就没有我的一切。(选自《深深的爱》)

  二十、与读者交谈式开头

  即作者开篇就用亲切的语言与读者交谈,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向读者提出问题,以拉近读者的心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朋友,你是否见过没有手,没有脚而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的人。如果你亲眼目睹他的写字经过,你一定会被他特殊的写法、超俗的笔迹和惊人的毅力所感动。(选自《没有四肢的书法家》)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4

  小学叙事作文指导

  1.叙事作文指导之中心要明确

  我们都知道,一篇好的叙事文,必定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立意,小学叙事作文指导。立意,就是在下笔之前先明确写作意图,确定主题。从我们平时的经验来看,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孝作用的强弱,衡量的关键,主要看中心是否明确。因此,确定文章的中心,是叙事的根本。

  文章的中心如此重要,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叙事有中心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篇文章思想要健康正确,主题要明确集中,立意要深刻、鲜明、新颖。在叙事时,我们要善于从事件的表面揭示其蕴含的科学性、哲理性或事件的社会意义。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平凡、不显眼的事件中揭示其不寻常的思想意义。其次,我们还要明确,我们所写的记叙作文不是为记而记,而是有感而发,有悟所写。所感所悟就是叙事的中心,写作时要注意把它贯穿于全文之中。最后,在阐明我们的观点时不要生搬硬套、削足适履,而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一般来说,点明中心在文章的结尾较多,因为这样从记叙事情到引出意义,比较自然,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中心在文章开头,也就是在记事之前先点明意义,让读者有一个心理准备。两种方式各有所长,但不管怎样,点明中心都要自然和谐,不能为套中心而强发议论,大呼口号。文章的中心就像人的灵魂,在叙事时,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要以中心意义为线索贯穿全文,作文指导《小学叙事作文指导》。

  2.叙事作文指导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

  因此学生如果写自己有感受的事,就容易写得生动、活泼、具体;如果写自己不熟悉的事,即使费了9牛2虎之力,也写不好。这是什么道理呢?文章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文章的材料必须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没有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没有文章。我们写作文就是要把自己周围的事,周围的人,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写作文不是做算术,有了一道题,运用几个公式套一套,就可以做出来。写作文必须要具备材料,写自己感受深的事,就能“表”我们自己的“情”,“达”我们自己的“意”。

  可是,有些同学往往不理解这一点,许多有感受的事放着不写,偏偏去写道听途说的,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这样写成的作文,还有什么真情实感可言呢?由于写的是缺乏感受的事,因而语言也是一副“大人腔”,缺少我们自己应该有的童趣。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学生进行以真实生活为题材、以生活的需要为目的的写作练习,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如写写日记、周记、随记、书信、读书笔记等,自己选题,自由发挥,放手写作,畅所欲言。练笔先从自己写起,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起。这种大量的持续的作文自主练笔,既记载了真实生活,又有助于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

  小学写事作文指导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5

  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努力学习,锻炼指导难,这是小学生和语文教师普遍认同的突出问题。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反思低效的写作指导。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学如果能激活学生的生活、情感、语言等方面的储备,学生就会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一、激活学生的生活,积极习作素材

  习作素材是小学生进行习作的重要前提,如果习作素材不丰富,小学生是不可能写出生动的作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小学生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习作素材。

  (一)体验生活情境。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在生活情境中,小学生才能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情境,以此丰富小学生的习作素材。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习作7要求写一次自己的体验活动,笔者先让孩子们说说你最想尝试做的事是什么,然后就让他们用一周的时间自己去体验生活并记录下体验活动后的感想,学生们回家后有当一回盲人的、有组织小伙伴尝试当小老师的、有亲自下厨当一回家的、有下地干农活当一天农民的……这样在生活体验中积累了素材,积淀了感受,就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望。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学生有意识地深入体验生活情境之后,习作与生活就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了,于是习作再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学生习作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画卷。

  (二)再现生活画面。学生习作不可能每次都是反映刚刚发生、刚刚经历的生活,常常需要学生挖掘生活的储备。这些生活储备,有的相隔时间较长,需要一个追忆的过程。怎样唤醒学生尘封已久的记忆,让这些生活场景由模糊逐渐清晰起来呢?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生活画面十分重要。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习作5“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时,学生刚读到习作要求时一片沉默,笔者知道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电影还没开始播放,我的一番“回放电影”的要求提出后,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教室里安静极了。不久,《智斗“铁嘴”》《妈妈,您错怪我了》《小狗亲亲》……便应运而生。像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写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事情等习作,都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再现生活,真实地用文字表达生活。

  二、激活学生的语言,提升习作质量

  习作的过程是运用语言的过程,习得语言与运用语言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小学生的语言,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的习作质量。

  (一)借精彩语言进行熏陶。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精彩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熏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小学生习作过程中的语言。

  例如,在一次习作指导中,为了组织学生观赏秋天的田野,笔者特地先提前去游赏了一番,并根据秋天的田野美丽迷人的景色写了两篇下水文。几天后,笔者带着学生来到了田园之中,置身在翻着金浪的稻田边,把自己写的下水文念给学生听,那一刻,笔者仿佛心血来潮,文思泉涌,出口成章,尽情在抒发着内心的无比喜悦。学生们这一看再这一听,眼睛都亮起来了,侧着头似乎陶醉了。他们已经被精彩的语言感染了,因为这些语言在他们的内心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随后,在秋游田野、果园时,不时有学生也会情不自禁地用“诗”一样的语言发出一声声赞叹出来。

  (二)用对比语言促进提高。比较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习作指导时,笔者经常同时出示两段内容大体一致的语言引导学生比较,让他们在比较的过程中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一次写景的习作指导中,笔者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两个作文片段引导学生对比。一段是凡文,内容如下: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变绿了,花儿在春风的吹拂下都开放了,柳树也发芽了,这时一群群小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一段是佳话,内容如下:小草咕咚咕咚地喝了一顿春雨之后,兴高采烈地换去了“旧装”,穿上了“春姑娘”给它送来的碧绿的“新装”。这时,小花儿们也竞相开放了,穿上了“春风叔叔”给她们吹来的一套套“连衣裙”,她们就趁着有漂亮衣服穿的时候来与大家比一比,谁的最漂亮。瞧!一群群燕子从南方归来了,它们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不时发出叽叽的声音,好像在为这美丽的春天谱写着一首首赞歌。

  学生通过比较,很快就明白凡文内容空洞,语言贫乏,缺少感情,而佳话描写细致入微,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经常这样比较,学生在写作时,语言自然细腻、丰富起来,感染力也不同寻常了。

  三、激活学生的情感,激发习作热情

  赞可夫说:“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感是生活的积淀,是文章的灵魂,更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教师要有效地去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一)善施表扬,激发热情。学生怕写作甚至讨厌写作,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怕”就没有信心,“讨厌”就没有欲望。写作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但学生写作的信心也许就在老师的一句表扬、一行肯定的批语中。老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读学生的习作,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品,对学生习作的表扬必须慷慨大方,“这个词语用得多准确”,“这句话相当精彩”,“你的.语言就是有个性”,“你观察得真仔细”,“你在用真情写作,非常棒!”,“你多么有思想!”……这样的表扬赏识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表达心声的欲望,增强了写作的信心,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创作的热情。

  (二)巧设导语,拨动情弦。 “情不动,故辞不发。”学生面对作文往往苦思冥想,觉得无从下笔,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处于陌生状,没有情感,没有写作的冲动,尤其没有情感的冲动,自然难以下笔。写作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

  例如,为了写好《我的老师》这篇作文(五年级上册习作2),笔者带来了小时侯和老师的一张合影,通过投影让学生欣赏,这时学生一个个盯着照片,好奇地欣赏着,并窃窃私语,争着猜测照片上的人是谁?这时,笔者打开音乐,满怀深情地说道:“同学们,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普通的照片,每当空闲时,我都会端详这张照片,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小学老师,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上的中年妇女。同学们,我的小学生活已过去了很多年,但照片上这位老师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下面请同学们听这样一个故事……”这时台下鸦雀无声,学生屏息凝听,讲完后,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自发地响起。接着,笔者要求学生回忆并说出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老师,学生的情弦被拨动了,只见他们托腮沉思,满面春风,继而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一下子调动了起来。

  总之,激活学生的生命、情感、语言,激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表达自己的愿望,增强写作的信心,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写作的积极性,是一条有效的写作教学之路。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6

  昨天放学的时候,补课老师说,我们明天就搬到新教室,我兴奋得一夜没合眼。

  今天,我早早地来到补习班,看见教室的桌椅都不见了,老师把我带到了新教室。我们的新教室一共有四间,新桌子和新凳子排列得整整齐齐的。那些桌子和凳子,都用绿漆刷得漂漂亮亮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室是彩钢房,正在大马路边,交通很方便。美中不足的是地板没有铺地砖。老师说不铺地砖是为了防滑,也可以减少摩擦,不影响楼底下的人。

  新教室的`前面,立着一块大黑板,黑板旁边放着黑板擦、红墨水、粉笔。黑板上边,一台崭新的空调挂在墙上,看来我们今年冬天可以在温暖的教室里上课了。在教室的最后面,放着纯净水,纯净水桶旁边,是一个干干净净的水杯,老师为我们想的真周到啊!

  看着新教室,我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这学期我一定要把学习提起来,争取进入班上前五名。妈妈早就和我约定好了,如果我考不上好成绩,我的零花钱就分给弟弟妹妹。为了我的理想,在新的环境里我一定认认真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个好学生。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7

  人物是写人记叙文的重点,写人记叙文的目的就是要写出个性鲜明的人物。那么怎样去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怎样让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动人心弦呢?每个人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语言、行动,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因此写人的第一宝典就是描写。人物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第一、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肖像描要注意两点:

  一、肖像描写不是说把一个人,从眼睛写到鼻子,从鼻子写到嘴巴,从嘴巴写到耳朵,从耳朵写到头发,从脸写到身材。通常我们只是选取这个人的外表上一个最最鲜明的部分进行特写,比如说,写眼睛,按鲁迅的话说,是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我们不是说都要写眼睛,而是说鲁迅用了“画”这个字,强调对人物外貌最具有特征的部分的特写,通常写人的外表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的。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花白的头发”以表现其悲惨的命运;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重点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是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二、肖像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就美。通常外表和人物性格的反差可以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他的腿瘸了,面部丑陋,有刀痕,却是高大的善良的有爱心的形象。又比如《红楼梦》中的王熙风,她生得美丽俊俏,却心狠手辣。

  第二、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

  写人要善于运用人物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鲁迅先生指出:“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征。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如《孔乙己》当中的孔乙己总是“之乎者也”,这正好符合了孔乙己这个落魄秀才的庸腐形象。而在文章当中描写一个农民说的道理,言语一般都是朴实的,如果你写得文绉绉,显然就脱离了生活实际。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孔乙己说的话就处处表现出了他的酸腐气。

  第三、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

  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和性格的表现,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比如,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阳岗武松打虎”,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谋略的机智和武艺的高强。

  在描写人物行动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第四、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等。

  但不是每篇文章都适合出现心理活动的,我们在写心理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

  1.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才会产生的心理活动。比如《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本来寒冷的冬天,卖炭翁纵然身上衣衫单薄,为了卖炭只能希望天更冷一些。这里的“愿天寒”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2。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作者就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

  第五、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地,环境也创造人。”茅盾也认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因此写人的记叙文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

  同学们都知道环境描写分为两类:

  (一)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但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抓住景物特征描写。

  2、要选好写景的角度。

  3、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应该有意识地把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周围的自物景物中去,或者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4、可以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5、自然景色可以暗喻某种社会环境,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社会环境描写应该注意两点:

  1、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我们所处的时代常常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比如很多典型的世纪新人、新新人类,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产生的。

  2、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以鲁迅的《祝福》为例,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鲁镇的风情,就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8

  写事的记叙文就是把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叙述出来的文章。一般要记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并告诉读者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说明的道理与表达的情感合二为一,在文章中同时表现出来。

  记事作文一般分为记叙一件事,记叙几件事,记叙集体活动,记叙场面等。小学阶段一般要求将一件事情写好即可,只有写好了一件事,才能写好几件事。当然写一个场面或是一次集体活动也可归属到记叙一件事当中。

  那么怎么才能将一件事写好呢?

  一、把事情写清楚(掌握记事六要素,能把事情写清楚)

  要想把事情写清楚,必须掌握记事作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发生(起因)、发展(过程)、结果。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结果怎样?只要把六要素把握好了,你的思路才清晰,才能流畅地去写,写出来的内容才能让人读明白。所以写记事的文章不忙成文,一定要先将六要素装在心中,理清思路,再行至笔尖,那么写出来的文章的脉络也就清楚了。所以本人建议老师们在指导记事作文写法时,最好引导学生先列好提纲或打底稿,再按思路去写,这样在叙事过程会更清楚明白,情感表达也会更流畅。

  二、按一定顺序写(动笔之前定顺序,正序倒叙和插叙)

  小学阶段,一般采用四种记事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倒叙(后事前提);时间顺序;方位顺序。

  最常用的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了,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也就更条理了。

  倒叙也是较常用的写作方法。倒叙就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回忆过去的事情。即在今天翻开过去的时间,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倒叙的开头、结尾很容易给人以感染,让读者产生震动,但是开头、结尾与事情的叙述部分的过渡衔接一定要处理好,转换处是应该有明显的界限的,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倒叙用得好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有些文章不能用倒叙,你如果用了,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以时间顺序和方位转换顺序叙事也较常见。

  总之在动笔之前,要先确定好记叙的顺序,然后再想一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眉目清楚、条理分明。

  三、把事情写具体(事情经过写具体,细节描写莫忘记)

  在记叙文的六要素中后面三个要素是重中之重,即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是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才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那么怎么才能让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呢?

  首先要把事情的“经过”适当地分成几部分,并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做到条理清楚,也就是把这件事的“经过” 分为几个阶段,然后,再按照这几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一步一步地写。

  其次要把每个阶段的情节有选择的.进行描写,抓住重要情节详细写,不能面面俱,否则让人感觉记了流水账,重点不突出,印象不深刻。

  第三是把握好事情中的人物。 事情是人做的,而记事文章中的人物是为表现事件服务的。把人物的表现具体写出来,事情也就具体了。所以要特别注重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外貌、表情等细节描写。

  当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展开必要的联想和想象,还可以适当地描写当时的环境,以此达到渲染衬托的作用.

  四、表达真情实感(真情实感要表达,真人真事说真话)

  要表达真情实感,首先要做到真实,即事真实,话真实,情真实。前两者是后者的前提,是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

  总之,一篇好的记事文章是在掌握六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精心打磨的,既要做到详略得当,又要做到点面结合。当然不是简简单单说说就能写好的,各种作文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文章是空洞无味的。所以要让学生写好作文,老师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9

  不会写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写景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记叙文写作要点如下:

  1、要交代清楚六大要素。

  2、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事实。

  3、运用一定的写作顺序。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就是把事物写清楚,把事情的内容写具体。

  要写好记事记叙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题目要求。

  2、要选好题材。

  3、要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4、要详略得当。

  不会写人

  对于自我,可以从自己的性格、心理、情感等方面入手,写出自己于众不同的特点。

  对于亲人,我们可以抓住他们的不同特征进行描写。

  对于熟人,如老师、同学、父母、邻居等,我们可以从小事中摘取几个片段来真实地再现人物性格特征。对于一面之交的人,描写应高度集中。

  不会描写人物肖像

  首先,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其次,有重点地描写外貌。最后,一定要合理安排外貌描写的顺序。

  将所有人物都写成一个样子怎么办?

  首先,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犹如戏剧中的亮相,人物一出场就要使读者能对他的身份、性格有个基本了解。

  其次,要学会突出人物的奇特之处,即与众不同的地方。再次,有时不妨来点幽默或夸张,这样会更好地通过外貌来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不会描写人物心理

  首先,人物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其次,要结合特定的环境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不知如何描写人物行动

  首先,要对人物的连续动作进行很好描写,这一点很重要。

  其次,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行动的地方进行细节描写。

  不会写自己的爱好

  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爱好。

  其次,要选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后,要认真想一想是怎样做的?做的过程、做法要尽量写具体,写详细,在做这件事过程中有什么乐趣,受到什么启发,也要写一写。

  最后,要认真修改。

  不会正确使用人称

  第一人称用“我”或“我们”表示。使用第一人称时,作者要以事件中的人物身份出现,并以当事者的口吻来表述。

  第二人称用“你’或’你们”表示。使用第二人称时,作者可以直呼作品中的人物,好像是与他面对面地谈话,同读者谈话,这样读起来会感到格外亲切,可以缩小作者与主人公、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用“他”(她)或“他们”(她们)标明,指事件时用“它”或’它们”标明。使用第三人称写作,其好处便是不受“我”的活动范围制约,可以跳出圈子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向读者叙述他人的经历以及事件的整个过程,从而可以更自由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展示,是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至于怎样确定人称,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哪种最适宜于表达中心,就选用哪种。一篇文章中可以两种或三种人称交错使用,只要运用恰当仍可以充分表达中心。

  不会写一文一事的文章

  写好一事应注意四个方面:

  1、审题。首先是范围,“一事”写成几件事就离题了。

  2、选好题材,即确定写好一件什么事。

  3、确定主题。就是要求明确所记的一件事要表达怎样一个中心。

  4、认真组材。就是围绕题目及中心的要求进行认真构思布局谋篇,切忌平铺直叙。

  不会写一文几事的文章

  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按时间顺序叙事。

  2、按空间位置的变换叙事。

  3、在结构上可按总—分—总的方式。在总述部分可点明题旨,亦可抒情写景,但应暗含一种感情基调。在分述部分可对具体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进行具体描述,事件应暗含一个事理。总述部分可呼应开头,可谈感想,可深化主题。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10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它是小学生经常练习并要掌握其方法的重要作文类型之一。

  写景,主要是突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此景与他景的不同,向读者描绘出一幅独具特色的风景画。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呢?

  首先要注意观察。在确定观察对象以后,要进行长时间、全面、深入地观察,既要观察它的整体,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它的静态(颜色、姿态等),也要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四季变化、刮风下雨等);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力求形象、生动、明晰、特点显著。还要与其他景物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比较,把握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

  另外,写景要选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有的先写全貌,再写部分,有的从上到下,有的由内而外, 有的自远及近……总之,要有一个基点,确定观察的顺序。

  再有,写景作文离不开抒情,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绝没有单纯为写景而写景的。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只有渗透了作者真实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表现的中心,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写作目标

  1、学会观察,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抓住景物的特点

  3、掌握写景技巧,扮靓写景美文

  4、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2、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情景交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一)(屏幕显示)请你欣赏: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思考:这段话描写了什么景物?抓住了哪些特点?作者采用了那些妙招来突出这些特点的?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二)总结写景的方法

  1、认真观察,抓景物特征(形状、颜色、质地、音响、气味等)。注意把握不同的时间、地点景物的特点,写出个性。

  2、运用词语写景,如用色彩和修饰词语,使景物具体生动。

  3、巧妙的运用各种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优美。

  4、运用感官,多角度进行描写,使景物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儿。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角度来写景。

  5、不同角度进行描写。可以远看、近看、仰视、俯视、平视,由于观察点的不同,视觉形象便会呈现出千姿百态。

  6、用比较法写景,也可以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描写。还可以发挥想象与联想,对景物进行描写。

  7、按一定顺序描写(时间、空间)。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描写,这样更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征。

  8、要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奇思妙想,开启心路

  (一)欣赏图片(提供图片给大家),有人做了这样的描写:

  原句:雪飘落下来,撒在青松上,落在杨柳间,一会儿,屋顶全白了。一阵风吹过,雪飘落到地上,大地好像成了一个童话世界。

  改写句:“雪跳着轻盈的舞蹈向下飘落。给青松戴上了洁白的花朵,为杨柳裹上了素雅的银条,给屋顶戴上了白帽??一阵风吹来,玉屑似的雪末儿纷纷扬扬,轻轻地着陆。给大地铺上了一条厚厚的银毯,哈哈!这里简直成了童话世界。”

  合作探究:比较一下,改后的文字比原文多了哪些词语?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屏幕显示)

  (二)片段练习。

  展示图片: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叶子上。

  写作提示:

  1、绘好色彩 加修饰词

  晶莹的露水映着初升的朝阳 ,停在翠绿的叶子上

  2、动静相映 虚实结合

  根据观察,给上一题进行续写

  早晨,晶莹的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翠绿的叶子上。 阳光下,微风中,一闪一闪,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在滋润着禾苗。

  3、恰当修辞 融情于景

  例:早晨,晶莹的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翠绿的叶子上,像一颗颗璀璨的小珍珠在叶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又像许多顽皮的孩子在叶间眨巴着大眼睛。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四、欣赏美景,笔下生辉

  仔细观察下面的景物,发挥想象,请你用文字把它描绘出来。并能巧妙地抒情。(注意角度和顺序)

  (展示荷花、垂柳、夕阳、夜晚图片)

  学生构思动笔写作。

  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互评

  互评要求:

  1.描写了哪些景物?

  2.怎样描写的?(具体运用了景物描写的哪种方法?)

  3.用得恰当吗?如不恰当,可以试着改动一下。

  4.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五、变格创新,自由表达

  布置作业:在你所见过的景色中,选择一处最打动你的,运用本节课你学到的写景方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11

  我宁愿在乡下双抢一天,也不愿写作文,一位农民伯伯如是说.

  难道写作文就真的那么头痛吗, 我不以为然,其实,只要大家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加上自己的一点积累,作文还是有章可循的

  这里略举几例,以作参考:

  如写《我的爷爷》:

  一、直接开头法,开门见山:

  我的爷爷个子矮矮的,背微驼,走起路来一巅一巅的,象个瘸子......

  这是一种学生用得最多的开头法,也是最简单的一种。

  二、引用古典名句作为开头:

  1、用诗词开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的爷爷五十多了,白了头,可是依然很平凡......

  2、用俗语开头。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三棒槌打不出一个屁来。”我的爸爸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

  3、用成语开头。

  4、用典故开头。

  三、用人物的声音开头。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也是常见的`文章开头,比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表现的尤为突出。

  四、比兴手法的开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联想开头法)

  每次放学归来,总能看到楼下的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我就想起了我的爷爷。想起了他如何早起,如何接送我。

  五、倒叙法的开头。

  先把结果直接说出来,之后,再开头展开叙述。

  其实方法还有很多,因人而异。主要大家多主义总结,多注意发现,方法无出不在。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12

  作文难写,作文课难上,这是小语界不争的事实。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性,兴趣激发是前提,语言指导是关键。

  有了兴趣,学生才愿意听,愿意参与,愿意表达,愿意动笔;恰当的语言指导才能让习作上一个台阶。

  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当然是游戏,是活动,因此,作文指导课要抓住游戏这个学生最喜爱的形式,将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激情参与的过程中丰富体验,尽情表达。

  一、创设游戏活动,点燃学生习作热情

  这节课,教师就以魔术,这一老少皆宜的游戏形式,刘谦,这一当前妇孺皆知的魔术明星为开场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看他是谁?(出示刘谦照片)

  生:刘谦。

  师:对,他就是魔术师刘谦,想不想看看刘谦表演的魔术呀?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刘谦表演的魔术视频)

  师:我看到同学们都被他的魔术深深地吸引了。他表演的魔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他的魔术很神奇。

  生:我觉得他的魔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师:是呀,魔术让人觉得是那么的神奇、不可思议。

  师:同学们再看,这位魔术师又是谁?(出示老师照片)

  师:就是高老师。

  师:对,她就是我。今天这节课高老师也要当一回魔术师,带着大家进行一次神奇的魔术之旅,大家想不想参加?

  (板书:神奇的魔术之旅)。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13

  一、认识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就是先提出一个话题,用话题的内容指定作文的写作范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围较大的写作空间,学生根据话题的指导性,在指定的空间里立意构思的作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故事会》中的“百姓话题”栏目给学生作形象性的介绍,也可用《语文教学与研究》之《读写天地》中的“话题作文三重奏”给学生作直观性的指导。这样,学生对话题作文就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容易多了。

  二、了解话题作文的分类

  从话题作文的要求上看,可分为命题性话题作文、填充性话题作文和引发性话题作文。命题性话题作文,是在提出一个话题后,根据话题的内容进行作文命题,也可以称之为全命题性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除了按一般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来写外,必须按命题者所给的题目来写,不能换题目。

  填充性话题作文,就是在作文要求中,给出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目,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进行写作的作文,习惯上称为“半命题作文”。

  引发性话题作文,只对学生作文提出指导性要求,让学生自己命题写作的作文,习惯上称为“自命题作文”,这种作文给学生留下了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更自由,更灵活,更能使学生写出新意来。这类题目,要扣住与全命题作文的区别,一个为话题,一个为题目,截然不同。

  三、拟好话题作文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炯炯有神的眼睛往往能引人驻足观看,甚至可以引起人们想通过眼睛窥探其内心秘密的好奇心。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说拟了一个好题目,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因此,拟一个新颖别致的好题目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引发性话题作文而言。

  在一篇以“音乐”为话题的中考作文中,一个学生拟的标题是“1/4”。看到这个标题,你不禁会想:“1/4”到底意味着什么?当你看完后才知道,作者是写自己在假日里一反常态,不愿随父母旅游,却独自在家里欣赏音乐及对音乐的瞬间感悟,文题和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读后你不能不佩服作者新颖的拟题和巧妙的构思。

  四、注意话题作文的开头结尾

  和其它的作文一样,话题作文同样要注意开头与结尾的艺术性。好的开头能使读者顿生好感,想读你的文章;而好的结尾也能使你的文章余音绕梁,韵味无穷。在一篇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中,一位学生的开头这样写道:“青春是山间叮咚的小溪,自在活泼,轻盈灵巧,它笑着,唱着,在它身后,是小草的倩影,是花的笑脸。”读了文章的开头之后,不由得我们就想到,这篇文章肯定写得不错。再往下看,果然如此。作者顺着开头的思路一步步的往下写。“……儿童向往着青春……青年们拥有青春……中年人怀念青春……老年人渴望青春……”。在结尾自然而然地点出文章的主旨:“无论是黑暗,是光明,是绝望,是希望,永远不要让青春之灯熄灭,保持一颗青春的心吧,那样,你会永远年轻。“当然,开头和结尾的照应也是很重要的。

  五、要让话题作文中的人物活起来

  有的学生擅长编故事。这下,话题作文来了,就可使他放开手脚来编了。可是怎样使故事中的人物活起来呢?我们可以试着用比喻来写人,用动词来写人,这样的文章肯定能把人物写活。

  运用比喻写人,可以使人物的外貌、性格、心理等形象鲜明地展示出来,给人以鲜活醇厚的美感。如“她们从小跟这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送针一般快。”(《荷花淀》)。用女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织布”、“缝衣”来比喻其行船的'本领,很切合人物身份特点与生活环境,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荷花淀妇女行船打桨技术的娴熟,极富个性。

  巧用动词来写人,更能把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有名的“排出九文大钱”“摸出四文大钱”(鲁迅《孔乙己》)。我们就不说了。有一篇写“感动”的话题作文,小作者是这样写火灾之后母亲的:“妈妈像疯了一样,为了找到她的女儿,她从一楼冲向四楼,又趴遍了每一个病区的每一个窗口。在最绝望的时候,她甚至跑到了殡仪馆,用自己的双手去扒一具具焦黑的尸体。”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母亲对女儿的爱。“冲”、“趴”、“跑”、“扒”这些动词运用得准确、生动,把母亲对女儿的爱展示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与作者产生共鸣。

  六、学点虚实结合,间接抒情的技法

  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运用以虚衬实,间接抒情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取得耐人寻味的效果。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以虚景衬实景,借景来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鲁迅《社戏》中写少年夜航时,以嗅觉感知,视觉感知,错觉感知,写少年们欢快和急切的主观感情,虽没有明显抒情,却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总之,话题作文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它需要我们为人师者不断地充实自己,摸索出一些更好的方法来。这样,才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来。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14

  一、记叙文的一般结构

  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一)记叙文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是社会环境:“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满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这段描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多,暗示了丰收的年景。而这种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主题。

  (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

  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最紧张、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做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

  (5)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名言开路,就是开头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

  例如,《琐忆》一文的开头是: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这里引用的诗句,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尽管文章中所记叙的都是琐细的事情,但所有的事情又能以小见大,体现诗句中的精神。

  (6)表达写作目的的动机交代法

  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记述了各界人士悼念鲁迅的隆重场面,表达了人们对鲁迅的崇敬与怀念。文章的开头即交代了写作的动机,奠定了文章悲痛与激动的感情基调:“朋友,你要我告诉你一些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情。”交代了写作目的的开头,多见于运用倒叙的方法、回忆往事的文章。

  (7)首段设问法首段设问,就是在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逐步展开记叙。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三段构成一个层次,用来提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下文的记叙。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文章的题材或主题,否则,下文的记叙就无所依托了。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二)记叙文的结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结束法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2)画龙点睛法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3)抒情议论法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4)首尾呼应法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前文提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尾,也是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的。不仅又一次回答了文首提出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这个问题,而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5)委婉含蓄,点化主题。有些记叙文的结尾,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和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读者,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给读者。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如此:这黑夜,我做了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里所说的“梦”,就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可以通过某人的“所梦”,推断他的“所思”。因此,读者从这个梦里,可以了解到作者十分赞赏、推崇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渺小”“却又多么高尚”的品质,并且愿意身体力行,向蜜蜂学习的愿望。而这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过,它不由作者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经过作者的“点化”,读者领悟到的。

  (6)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如《花市》结尾写:“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

  (三)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段落,又称为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划分段落的基本原则,是要保持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所谓单一性,是说一个段落中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或表达一个矛盾,或表达矛盾的一个方面,或表达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混杂在一个段落中。所谓完整性,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而不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

  层次,又称为结构段或部分,是由段落组合而成的较大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递进式、连贯式、总分式。

  所谓过渡,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处于相邻位置的段落或层次粘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一般地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转换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成分。请看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个例子: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过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几件并列的事情之间,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三个事例之间的抒情和议论的段落,使本来各具独立意思的事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过渡还应用在文中顺叙、插叙与倒叙互相转换的时候,如《一件小事》的第二自然段从顺叙转入倒叙,衔接自然紧密。文章中,在变换描写角度时,也需要过渡,如《孔乙己》一文,记述主人公悲惨遭遇的主体部分有两个层次,分别写断腿前后的孔乙己,这两层之间有这样的过渡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这三种方法,在《小桔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1、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2、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作小桔灯的动作。

  3、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

  上面所讲的只是记叙文结构的基本形式,根据不同文章的具体内容,结构形式也要随之变化,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生搬硬套。

  二、记叙文的创新结构

  所谓创新结构,就是在作文的结构上打破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而根据自己文章的特点,采用别人所不常用的结构,如下面列举了几种:

  1.题记式。即在作文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简洁的名人名言,或仿写一段精粹的言论,单独成段,作为全文的题记,以凸显全文的中心,引导读者阅读。

  2.后记式。即在全文的正文之后,补写一些文字,作为全文的后记,以说明这次作文的写作目的、经过、感触,或补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

  3.序数式。即把全文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内容相对集中,再把各部分按序排列,用数字一、二、三……或字母A、B、C……表示序列的先后,且把数字或字母居中写在每部分的正文之上,使全文的内容、层次一目了然。

  4.小标题式。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凝练的小标题加以统帅与凸显,让读者对全文的整体内容先睹为快。恰当地运用小标题,能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如《我最喜欢的学校》这篇作文有三个小标题,依次是:课堂笑语、师生浓情、节日欢歌。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校园生活的美好,扣住了中心,而且层次清晰。小标题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5.日记式。即有意识地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组成全文的主体部分。这样有点带面,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中心。既然是日记,就要注意必须写明时间,必须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以独白方式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可用来叙事。

  6.书信式。即采用书信的结构形式来作文。这种形式更有利于真切地倾诉个人情感,鲜明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读者会情不自禁地以收信人的身份阅读全文。这样,作者就可以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易于感染读者。

  7.剧本式。有的考生机智地运用剧本这一众多考生尚感陌生的体裁构思成文,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南京市考生的剧本《选择》堪称代表作。四幕剧《选择》的开篇以“旁白”点题,接着以“上学”、“举报”、“受贿”、“入狱”这四幕表现主人公王民由朴素廉洁到腐败堕落的过程,虽然时间跨度达30年,但矛盾冲突的层次清晰,反腐倡廉的主题鲜明,这些和作者采用的话剧形式达到较为和谐的统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8.组接式构思。组接式构思的特点是没有完整的事件,将不同的时空场景作蒙太奇般的组接合成,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内在的严谨性。20xx年河北省中考要求以“发现”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拟题《发现美丽》,文章主体部分的四段分别以“春”、“夏”、“秋”、“冬”领起,又分别以“啊,美哉!”“啊,爽哉!”“啊,快哉!”“啊,乐哉!”作结,中间抒写作者对四季独特的审美感悟,构成镜头组接式结构,可谓匠心独运。文章结尾点出“人生的四季不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发现的美丽吗”,以此升华主题,这是在组接式场景叙写的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递进,使全文呈现出既整齐又跃动的结构特色。

  9。谈心式构思。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读者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给读者一种近距离的亲近感。河北一考生拟题《发现你自己》,文中用“你”作称呼达42处,按照“发现你自己的人生坐标”、“发现你自己的奋斗动力”、“发现你自己的兴趣”这三个层次描述“发现自己”的审美内涵,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一声声贴心的呼唤,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15

  一、给学生创造发表园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发表法,即让学生的习作在课堂或墙报上得以“发表”,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对于学生的优秀习作推荐给报刊发表。每次习作之后,我们都朗读优秀习作和片断,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功感,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练笔,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加强语言训练,让学生自己感受并积累美的语言

  学生并不是有了一定的习作欲望就能把文章写好,而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学生胸中有话,胸中有情,却不能用恰当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词是句子的组成单位,句意表达是否正确生动、恰如其分,依赖于词语是否准确。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切实到位的词语训练,使词语的色彩、形象、分寸感一同沉淀于学生脑海中,形成对该词语的强烈感受,这样,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相应的词语便会在脑中凸现,准确表达的词语就会脱口而出。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语感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逐步积累语言,提高习作水平。

  三、引导学生观察、联想,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有了强烈的作文欲望,并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还要适时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习作时才有话可说,并且要善于联想:即从眼前看到的事物、出现的`景象,想象到曾经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另一个事物,取其彼此相似点或相同点,由此及彼,生发开去,进行想象思维的培养。比如,看到园丁在修枝剪叶,就联想到教师的教书育人;由蜜蜂采蜜联想到农民的辛勤劳动……细心观察,善于联想,就会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

  四、引导学生正确选材

  在作文前,首先要选择好素材,素材的优劣直接影响习作的优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选素材时要让他们的思路、角度以及范围广泛些,要尽可能地多举出些与该主题相关的材料,然后从中选出一件或两件最能表现中心的新颖、独特的材料来。对于那些好却不能为中心服务的材料要忍痛割爱,做到有取有舍,详略得当,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中心。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采取步步引导、层层深入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相关文章:

小学想象作文指导03-26

小学作文指导:如何让小学生的作文重点突出06-01

中考作文指导11-13

小升初作文指导04-12

中考作文指导:发现03-14

高考作文指导05-11

小升初作文指导5篇【经典】05-14

中考写作指导:作文如何出新01-14

高考作文的写作结构指导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