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时间:2023-10-17 08:00:2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1

  通过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对现代教育以及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良好的职业道德师德的好坏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小的方面来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严谨治学、勤于进取”、“热爱学生、积极育人’’、‘‘勇于科研、平等竞争”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良好职业道德。

  科学的教育观念在升学重压下,传统教育观念即传统的教师观、陈旧的教学观、“惟师是从”的专制性的师生观等仍束缚着大批教师。许多教师在听到学生不同意见时,常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学生,或给予伤害自尊心的批评,造成学生不敢提出和老师不同的意见,创造性思维更无从产生,最终不会思考也不愿思考。

  因此,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特别重要,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互动互补的立体工程,诸如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个人素质、群体素质、单项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等。而创新,是学生发挥潜力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其培养,必须贯穿于素质教育立体工程的一切层面、所有角度。教师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专业,但都必须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传导者。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素质,又怎么能以“身教”的师表来树揩模,导方向,作人梯?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队伍,首先必须是有创新素质的队伍,才能把学校办成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而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必须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知,强化创新精神。要破“以教为主”、“教与学统一”的观念,立“教为不教”的观念;立全面考察创新能力的观念;立开放办学的国际化大教育观。

  良好的个性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既有先天的不同素质基础,又有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就青少年学生而言,影响他们良好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个性。教师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影响着施教的.成果。教师个性的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由此可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热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其得以全面发展,是教师成功的关键。

  健康的心理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于是,在双方的协同努力下,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令人乐而忘忧,如沐春风。

  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心理问题又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不和谐音,有的甚至造成相当恶劣的后果,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有关专家指出,造成教师心理障碍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超负荷工作,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使其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加上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相对较低的工资待遇极易导致教师心理失衡。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造成的。常人眼中的教师,应当是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人。这种期望使许多教师觉得不应当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脆弱,以免破坏自己的形象。这种心理定势使得教师不能和学生坦诚、直率地相处,不利于调节、疏导自己的情绪,因而严重威胁着教师的心理健康o

  21世纪是信息与生命大发展的“精神文明世纪”。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总在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为深刻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环境的变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提高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持久的耐心是通过不断的实践习得的,耐心能使教师消除失望感和挫折感。如果说青少年天生就缺乏耐心和容易冲动,那么,在所有的事情中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老师应该是冷静的理智的。

  耐心允许教师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观念和错误理解。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在教育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耐心和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和困惑,使学生愉快地产生这种信任。如果教师把错误作为愚蠢的表现,如果他们忘记了错误使学生感到灰心丧气,更为经常感到羞辱,那么他们就会在与学生之间竖起不可逾越的障碍。

  有耐心的教师要克制自己,不要把容易理解的内容大讲特讲,要保持稳定的步伐,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正确地理解已经讲过的内容,就会暂时停下来,或者回过头来再讲一遍,但是如果一个学生有特殊困难,这些教师就会尽量去寻找时间,在课外时间一对一地进行辅导,而不会由于设法满足那些学生的要求而耽误全班学生。

  总的来说,所有的教育都是耐心的锻炼,有时候我们必须忍受的正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不断前进,而且我们也想推动他们向前迈进,所以我们必须锻炼好自己的耐心。

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2

  我最近阅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七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深切感受到在当前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就此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以学生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我有几点体会。

  一、如何建立师生友谊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

  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他们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我认为这些看法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交流。

  二、平等、民主地与学生相处

  记得自己上学时,对老师必恭必敬,对老师说的话也是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不敬和怀疑。可现在的学生却不同,他们和老师有说有笑,有时,老师不对的地方他们敢当面挑刺,和老师说话也总以一种同辈人的语气,似乎老师在他们眼里算不了什么。一开始有点接受不了学生的这种态度,但读了此书,受到启发:虽然学生是未成年人,认识问题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发扬民主却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商量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教师在建立民主的氛围中,需要特别注意对话的平等,这是所谓商量的意义所在。民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和基本追求,也是社会理性的重要标志。

  三、阅读

  我们可以看出,在书中众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作者提到:“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因此,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对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四、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学好的发源地。

  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待差生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有耐心,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相信学生在你的手下会越来越进步。

  通过读书,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我”做起,从“心”做起!

  一、一切始于责任

  责任心比知识能力更重要。树立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是培养人的工作,小学教育是启蒙阶段,小学生善于模仿,而不善于辨别是非,他们心灵纯洁,可塑性很大,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会去效仿,如果他们遇到的是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无疑是打下了良好的奠基石;而相反呢?我们姑且保守地计算,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三年教出一批(五十名)学生,那么工作三十年就会有五百名学生受到大小程度不同的影响。有人说:责任,人人具备了它,一个民族将振兴;一个民族具备了它,一个国家将走向繁荣。而作为教师,有了责任心,你将影响的也许会是一个人的一辈子!一旦我们有了较强的责任心,那我们就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就会如花朵绽放,清香四溢,它就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敞开心扉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孜孜以求,刻苦钻研。

  我认为,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我们就应该把它看做一份光荣的事业,必须树立起应有的责任心,担负起这份责任,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计报酬地工作着,享受着这份责任所赋予的快乐。

  二、严于律已,为人师表

  如今的我,走进教师行列已十几年,也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每一次的家访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位家长对子女殷殷期望,也越来越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的重大。我努力加强师德修养,争取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我要学生每天早读午写不能迟到,自己就坚持每天提前十分钟到教室门口,不管风吹雨打或身体不适都从没更改过。开始还有个同学迟到,但当他们来到教室,看到老师已在教室等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慢慢地也就能准时到校了。我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消灭错别字,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练写粉笔字,做到板书秀丽简洁,作业认真批改,及时圈出错别字,并示范一个正确的字让学生对照改正;在写《学生手册》中的评语时,我先打草稿,反复修改,注意用词准确,书写端正。我要求学生礼貌待人,五讲四美,我自己就先以和蔼可亲的姿态出现在家长、学生面前,主动和家长交流教育学生的经验,及时了解情况,从不摆架子。批评学生注意方法方式,以理服人,使用文明用语。这样,学生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记得那时当一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学生特别爱模仿,许多家长都对我说:“老师,您真是教育有方,我的孩子回到家,总是模仿您的样子当小老师,连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样子也在学呢!”听到这些话,我的心情无比舒畅,也真正体会到:“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三、坚持学习是切实提高质量的保证

  都说教学相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必须学习,才能跟得上世界前进的脚步。我们要引导我们的学生面向未来,走向世界,我们自己就要先一步地探好路子,才有可能扮好领路人的角色。把握每个时机给自己充电加油,做到每时每刻都是最佳状态,才能迎接挑战,上好每一节课,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若是连我们自己都无法走出这一步,我们的学生又怎能跟得上世界前进的步伐?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教育好下一代的责任落在我们的肩上,任重而道远,我们更应该责无旁贷地读书,教学相长,充实自己。

  自古以来,人们把教师称为“园丁”、“蜡烛”、“人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个个光荣的称号不正是人们对我们满怀的期望吗?我们只有把“提高质量”始终放在心上,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不辜负人们托付于我们的重任啊!

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3

  每每拿起这本书时,我的视线就被书中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深深吸引,书中的很多建议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在学校时常听到一些教师感叹:”这些孩子怎么了,明明课堂作业会做,可没几天就把已经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仅仅是因为学生在上课时对知识进行了强记或仅仅是因为听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一教学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

  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们在前一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当时都懂的情况下,到了第二天会忘记,或者做作业会出错呢?作者指出:面对新的知识,也许当时学生懂了,可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上,缺乏温故知新与反复实践的巩固过程,所以第二天造成印象模糊或者忘掉。即“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见第十一条建议第2段)

  如何保证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回顾与再思考的过程呢?他以几何教学和讲解俄语副动词二个教学案例揭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老师的讲解)去理解所学的内容,这样获得的知识是经过自己加工的,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知识留在他们头脑中的印象就会是深刻而持久。

  可是,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老师时常会担心课上时间不够用,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在赶教学进度!而结果也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怎么办?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的一段话给我们教师指出了方向,他说:“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特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很熟悉这种情景:当被提问到的学生刚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所有其余的学生就各干各的事情了;对回答进行思考的,顶多也不过是少数几个有可能被提问的学生……怎样才能在检查功课的时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使教师对全班的工作都能检查到呢?”(书中所说的检查主要是针对前一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口头检查。)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第十二条建议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运用草稿本的方法。就是每到上课的时候,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前一天所学的知识出一些题目,这些题目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再现,而是经过教师的精心选择、加工和思考,将知识点融入到题目当中,这些题目学生答出来必然对知识深入了解,重新思考,并会实际运用。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把检查知识变成了知识的积极动用;二教师可能密切注视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工作情况,考虑到他们的个人能力和特点。那么,这些作业教师如何进行评判呢?在第十五条建议中,作者给出了教师检查学生作业本的三个法, “可以说,凡是有经验的语言、文学、数学、物理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检查练习本的方法。经验证明,最合理的一种方法是定期抽查: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收几个学生的练习本进行检查。只有测验作业才需要全部检查。”这也是我们目前教学中作业批改的方法之一。我想,对于课堂草稿本上的练习情况检查,教师可以采取巡视了解、请其他同学进行回答补充等形式进行督促和简短的练习情况点评,因为我认为:布置了练习任务教师不进行及时的检查,久而久之还会回到“一人答题,其他人无动于衷”的状态。

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4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自己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这一条建议。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特别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城市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

  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即使是实验室,有多少学校能真正重视它的建设呢?

  建议第三十五条和第三十六条都是说培养学生记忆力的。

  记忆力,不管对于学生的学习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凡在学习上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无一不是具有比较强的记忆力,那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呢?靠死记硬背能锻炼出好的记忆力吗?苏氏在这两条建议中做出也比较详细的说明。在他的文章里,他特别反对“死记硬背”,他会这种记忆方法“甚至会造成幼稚病,简直会把人变成傻瓜”。

  那么他强调的是怎样的一种记忆方法呢?他说,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而获取的知识越多,逻辑的认识对学生的情绪领域触动得越深,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新的知识在意识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严整。在这里,他特别强调了有理解的记忆。也就是说,在记忆的过程中,不随意记忆占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记忆的东西就越牢固。

  怎样才算是有理解的记忆,如何将记忆长久的保持下来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向老师们提出了一个建议,也就是要确定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他说,假如我们把六年级学生需要记住的教材量用x表示,那么学生就应当同时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几倍的教材:3x。同时,这些不随意识记的东西要和随意识记的东西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虽然不一定是最为直接的联系,但也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由不随意识记随时能勾起随意识记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随意识记(比如阅读的书籍)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跃起来。人的思想活动越积极,他的随意记忆就越发达,他保持和再现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强。如果一个人思考过的材料比教科书要记熟的材料多好几倍,那么再照教科书去识记(熟记)就会是死记硬背。

  在这里,苏氏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学生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学习教科书的正课也就越容易。这种现象,想想也不难理解,一个学生学会了各个知识间的联系,他就会举一反三,从而在他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一棵自己的“知识树”,里面即使有一部分知识有了遗忘,他也会很快地从某一根枝条出发,循着枝枝蔓蔓找到那一个所需要的部分知识。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知识的整体概念,让他所掌握的知识如中药铺中那一个个排放整齐而有序的药匣子,如何需要哪种“药材”,就会很快地抽取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每一种知识所伸展的触角都要有所了解,只有他的.触角伸得越长,他才会很快地找到。“学前期和小学学习期,是为牢固的记忆力打下基础的最佳时期。应当注意的是,那些关于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原理,不要让儿童通过专门的背诵去掌握,而应当让他们在直接观察的过程中去掌握。”

  品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深深地感到: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素养。有句话说得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的、活泼的、健康的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 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03-31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心得体会05-12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11-25

学习模范教师心得体会04-21

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04-10

学习有效教师心得体会05-05

学习最美教师心得体会05-13

学习《教师礼仪》心得体会06-05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