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心得

时间:2024-03-20 18:29:1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社会工作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会工作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社会工作心得

社会工作心得1

  社会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意义的事业,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在实践中深刻地领悟到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社会工作需要关注人的全面需求。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时,我认识到单纯的经济援助或物质帮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困境。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情感、社交等方面,通过综合干预手段,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发掘潜能,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其次,社会工作需要注重建立信任关系。在与服务对象接触时,我意识到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只有当服务对象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他们才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问题和需求。这需要我们以真诚和耐心去面对每一个服务对象,用心去倾听、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此外,社会工作需要注重团队协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与各类服务对象、家人、同事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良好的团队协作才能有效提供服务,促进服务对象全面融入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尊重他人、协商合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社会工作需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服务人。在培训和实践中,我了解到社会工作具有一套严谨的科学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用科学的.方法服务人,使我对社会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总之,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关注服务对象的全面需求,建立信任关系,与团队协作,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弱势群体提供有质量的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为构建和谐、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社会工作心得2

  X月X号,我有幸参加了区主任干部培训班。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社区知识及业务知识培训。本次培训活动提高了我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让我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受益匪浅。经过四天的培训学习活动,我有以下几点心得及感想:

  一、社区工作,举足轻重,责任重大

  通过这次学习,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区工作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责任重大。各部门都对社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做了指导,总的感受就是党和国家对社区工作相当重视,同时经过这半年的工作实践,觉得社区群众对社区各项服务职能的要求也随着群众意识的发展不断提高,对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我们工作的好与坏,上牵涉到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和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下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群众利益和生活,我感到身上的

  担子是十分沉重的',加强了我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社区工作要围绕服务主题

  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是社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工作包罗万象,大到婚丧嫁娶,小到衣食住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群众在各方面的需求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作为社区工作者,要充分掌握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本着服务于民的宗旨,开展各项工作。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结合我社区工作特点及工作需要,为群众解决紧急的问题。我社区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为老年和弱势群体“服务”这个主题,

  三、开展社区工作,需要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党和政府提倡和谐社会,而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细胞,细胞的和谐才能保证整个社会、国家的和谐。社区作为基层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我们锦绣社区筹委会所管辖的锦绣东方小区是成都市惠民工程,安置了老东郊21家企业一万多名的离退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进入我们的社区,社区工作变得日益繁重复杂起来。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开拓创新,强化载体建设,宽思路、多渠道的为民服务。积极探索老龄社区的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工作思路。组织群众开展各项喜闻乐见形式的活动,并不断激发群众

  的参与社区工作和社区服务的意识,使群众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相结合。

  四、社区工作要求社区干部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

  新的时期对我们的社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组织管理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作为一名刚参加社区工作的社区干部我更应该积极向老一代社区工作者学习,多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树立为群众无私奉献的思想观念,做到进百家门,解百家难,暖百家情。同时,要充分发挥我们年龄的优势,牵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进取,为社区工作注入年轻的、积极的、更新的因素,成为社区工作的生力军。

  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深切的感受到各级领导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干部的重视,我更加有信心和决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的为居民群众服务。为我们和谐社区建和居民群众设多做事,做实事。

社会工作心得3

  已经是第四次参加渝中区民政局举办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了,每一次的培训,都有新的主讲老师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每一次的培训都能给我以启发和收获,每一次的培训都能进一步打开我看待社会工作新的窗口和视角。

  这次的培训,为我解除很久以来的困惑。

  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个来自西方的"舶来品",一些西方社会工作方法在实际的本土社会工作开展中并不适用,不接地气。

  还有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疏离、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生过程和根源症结等等。

  中华女子学院的杨静教授从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入手,通过分析本土的宗族祠堂式和西方宗教教堂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共通点和不同点,引出中外社会工作发展的差异性。

  目前我们国内主要学习的是英美的社会工作的体系,在英国美国,社会工作没有自己的基础理论,只有操作性理论,社会工作主要来源于社会学;在德国,社会工作自身拥有一套完善的基础理论和完备的操作理论,德国的社会工作主要源于教育学。

  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工作也应当因地制宜,博采众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次的培训,让我对社会工作价值观有了更新的认识。

  中国传统社会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但已出现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深刻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仁爱思想、爱国济世思想以及救助弱者的思想中。

  与其它社会科学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以利他主义为导向来开展工作。

  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

  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端正自己的品行注重自身的修养,同时也要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

  这次培训,让我知道想要做好社会工作,绝不是靠社工一己之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的孙莹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三社联动与居民参与"让我认识到在社区社会工作,推动居民参与,发掘志愿者,培养社区领袖,积极引导驻区各单位、物业管理机构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才能让社会工作开展得更顺畅,营造"人人了解、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共驻共建的浓厚氛围。

  这次的培训,让我对未来坚持社工之路有了更大的信心。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齐芳老师为我们普及了很多国家政策层面对社会工作的重视,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的迫切需求,社工人才在社区建设中将要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创新的方法和建议。

  为我们专业社工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增强了信心和干劲儿。

社会工作心得4

  7月21日,来自广西大学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二十名优秀的大学生,带着种.种疑问和好奇,随领导一起踏上了奔赴台湾的旅途。其实,出发之前,我们对这次活动的了解仅仅限于“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这个称呼及想像到的大致方向及活动流程。对于这次行程,我们更多的是抱着亲身体验台大历史悠久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心态。因为作为即将第一次组织类似社会实践活动的我们虽然每个成员都掌握了自己独到的优秀的能力,但对于从没接触过的此类活动,我们还是多少有些心理没底。于是我们对此次台湾之行充满了期待。

  首先回顾一下我们的整个行程

  到台湾那一刻,我们便受到了台大同学的热烈欢迎,同时,与大陆极为相近的风土人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回家的亲切感觉。晚宴上,台大师生的热情款待让我们激动不已,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血脉相连的感情。

  在整个活动中,我所担任的角色是第3小队的小组辅导员。顾名思义,小组辅导员就是要以一个参与者身份融入到小队员中的组织者,每一项活动,小队辅导员都要亲自带领小朋友参加,启发、协助小朋友完成小队任务,必要时还要活跃气氛,亲自上阵。在活动结束后,小队辅导员还要继续承担起生活辅导员的角色。督促小队员按时集合,按时睡觉、吃饭等等。同时,与小队员的感情交流也是小队辅导员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我们必须时刻了解小队员的思想感情状况,当他们心事重重时,我们要用真情去问温暖他们,使他们以最好的状态回到活动当中。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孤僻的小队员,我们必须及时发现,及时与小队员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原因所在,及时帮助他们解开心中的疙瘩,尽快融入集体中。总之,小队辅导员应该是活动中的最辛苦的组织者,他们必须全天候的陪伴在小队员的身边,与他们同吃同住同欢乐,而且必须全身心的把感情投入到带领小队员参加活动中。在整个活动中,小队辅导员与小队员的感情始终是最深的,始终是小队员最忠实的伙伴。为了把这个海峡两岸的第一次联合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好,每位工作人员都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共同朝着目标前进、奋斗。

  在一天的流程熟悉以后,我们开始营期第一天的活动。先是迎接来自越南和印尼的台商子弟。各组的辅导员首当其冲站在台大校门口,迎接各组的小朋友。之后的开营仪式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对这次活动充满了信心和期望。之后我们进行了RPG游戏及开营晚会等活动。

  第二天,认识台湾大富翁,两性知识讲座,假案侦察让大家开心的玩,尽情的学。

  第三天,化学小实验,学涯规划之后便前往青山农场继续模拟夜市活动。

  第四天,服务管教育,身障体验,舞会。

  第五天,认识世界与文化尊重,水上活动,篝火晚会,星空夜语。

  第六天,砸水球-向你喜欢的人送上祝福,写背卡,结营让大家依依不舍。

  温故而知新。通过对整个活动的回顾和总结,我对此次台湾之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先谈一下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台大梦工厂”生活营是一个我们所接触到的比较新颖的社会实践服务方式。虽然在台湾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服务方式,但是在大陆还是比较少见,值得我们在今后课外活动中推广开来,拓展了我们课外实践的方式和范围,不断进行新的尝试。

  二、社会服务生活营这种实践方式的受益者十分广泛。

  首先是参加生活营的学员。通过参加生活营,在参加课程的过程中他们会学到很多在正常课内无法直接学到的东西,比如说公民观、服务观等相关课程的参与,使小队员社会责任感等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最重要是人格的提高。在身障体验和小队日常集体活动中,学员们学会的是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及如何在集体中与其他成员和谐相处。在共同完成集体任务中,学员们还能学到如何在众人面前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及如何组织所有的小队员为小队荣誉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此外生活营还丰富了学员们的暑期生活,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充实的暑期。

  同样,对于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同样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同样是在课堂学习中无论如何也无法学到的全面的能力。从活动的策划开始,大家就必须综合考虑到服务对象、服务目的、服务条件、突发因素等必须周全考虑的因素,依此制定出初步的计划,然后根据细化的条件约束不断完善改进计划。对于成熟的条件我们要多加利用,对于缺少的条件,我们要尽力创造条件去完善活动。最后,对于定稿的策划,大家还要亲自跑过一遍流程,确保策划的万无一失。尽管前期工作大家都尽量做到了万无一失,但在活动正式开始时,我们面临着更多的突发问题需要及时决策。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目标是共同把这次营队办成功,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无论是担任什么角色,都能积累到对我们一生都十分宝贵的经验和能力。

  所以,此类活动的影响将是及其深远的,对学员和工作人员都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一个宝贵的展示平台。

  三、在生活营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台大同学对于组织此类服务活动的丰富经验。

  在时间的把握上,策划里精确到分钟,确保时间上的安排完全按照活动的要求进行,使整个流程紧凑而不紧张,充实而不紊乱。

  在实际操作中,大家严格按照策划中的流程和时间安排进行操作,使活动时间和流程完全在掌控之中,避免出现不应出现的乱局。

  对于突发状况,经验丰富的台大同学应对自如。对于某个活动的时间伸缩自如,变换自然,丝毫不被人察觉。做到在突发状况的紧张下,轻松的自如的应对。

  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组织类似活动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锻炼的能力。

  四、台大的很多有意思的小游戏很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推广开来。比如说“小天使小主人”游戏及写背卡小环节虽然在整个活动中微不足道,但确为整个活动增添了不可替代的缤纷色彩,很有意思。

  接下来谈谈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改进的一些小问题。

  一、在课程的安排上,我们应该更多考虑到学员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可能是学员年龄差距太大等原因,在“两性知识讲座”的时候,有的小队员非常关注,积极性非常高,不断的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与孙中兴教授密切交流,似乎也学到了不少自己迫切想了解的东西。而其他一些小队员也许是年龄太小,对两性知识还不是太感兴趣,于是会觉得这个活动不是很有意思,于是失去了参与的热情,造成活动场面上有的小朋友热情高涨,有的却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如果加入低年级小朋友也感兴趣的友情话题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

  二、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这是好事,但有时候似乎太高,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许多工作人员为了确保第二天的流程万无一失而通宵达旦的工作,准备。虽然说作为组织者,全力以赴把活动准备好是最基本的职责,但是,有时候让自己好好休息,第二天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比熬夜准备更重要。因为人在疲惫的时候,他的热情程度,心情,耐心,应变能力等一系列指标都会因此而下降许多,同样会影响到活动的开展。毕竟都是以搞好活动为目标,工作、休息都不能误。

  三、人力分配可以更加合理。可能是对西大同学不是很了解,台大同学只能随机的分配西大同学的工作。这样分配可能也是客观条件所致,导致很多同学并没有发挥出他们的全部力量或者专长。其实合理分配人力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发挥出他们最大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克服客观条件的限制,让大家各自有更多的发挥能力的空间,相信这样会让我们的活动更精彩。

  最后一点体会,也是我最深的体会:

  台大同学对我们是何等的真诚,是何等的热情,我们西大一行23人是何等的为此而感动。把我们相隔开的仅仅是小小的台湾海峡,但永远隔不断的是我们早已结下的深厚友谊。能够在这次活动中结识这一群海峡彼岸的终身的朋友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愿我们这一批人能够早日重聚,再在一起“星空夜语”,重温这难忘的时光。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当我们同在一起》的时刻,《爱,因为在心中》让我们聚在一起,我们还会继续共同努力《让爱住我家》,因为我们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让我们共同期盼重逢的日子!

社会工作心得5

  你的成长过程都顺利吗?有无难忘经历?面对逆境,你当时的反映是什么?给你的影响是什么?你有没有走过来?又是如何走过来的?

  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悲观、多愁善感的人,总是会阴郁,陷入自己的情绪中。回顾自己的人生前半结,自我认为不是很顺利,每一个阶段都走得很辛苦。

  小学他懵懂,只记得自己还不会照顾自己,很多事都没有意识,通过听父母、自己回忆,脑海里这个阶段形成的印象就是邋遢、不会收拾自己、产生很多麻烦。初中学习一般,学习很辛苦,来来回回骑车往返学校,那个时候好像就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整天挣扎在寻找认可和温暖,和很多人都产生过矛盾,极其需要别人的安慰和支持。

  高中没什么记忆深刻的,就是人际关系不好,留下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大学和宿舍人关系也是处于时好时坏中,和玩的不好的以一种强硬方式进行对抗,关系好的相处久了时而矛盾,时而斤斤计较,时而很好,大学给我的印象就是孤独、宿舍关系不好、自卑。

  研究生阶段读了一年半,自己留下的标签就是成绩不好、师门印象不好、宿舍关系不和、自卑、不招人喜欢。

  反观20多年,好像深受人际关系的困扰,一直做不到轻松应对人际关系,也做不到成为一个人人喜欢、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哪怕不好不坏的印象的人。

  研究生阶段,通过读书和再次的试错,才开始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一直不快乐的根源其实都是同一个问题,好像一直在寻找改变的方法和途径,却一直无果。我在想我读社会工作6年了,它带给我的影响或许就是更好的认识自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问题。

  有时候会把这些问题全都归咎于家庭,怀疑一个人是不是这辈子都难以逃脱家庭的束缚和留下的印记。偏执的任务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极端、特别强硬,一直是家庭的影响。

  印象中父母总是处于或大或小的家庭冲突中,严重的就是父母打架,印象深刻的是初中的时候父亲一个杯子扔向母亲,牙齿都换了新的,嘴巴缝了针,那时候还小,不知道母亲忍受了多大的屈辱和怨恨,才得意坚持和父亲维持生活到现在。还有去年寒假,我在卧室睡觉,听到激烈的谩骂、争吵声,推开他们的房间,父亲拿着拖鞋在打母亲,事后母亲除了哭和谩骂,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离家出走,这场争吵得以慢慢缓和。除此之外都是很平常、我们都已习惯的谩骂、赌气。前两次严重的打架原因如出一辙,就是母亲最受不了自己辛辛苦苦、做牛做马挣来的钱,父亲总是擅作主张、背着母亲进行处置,这是母亲的底线,总是一碰到就会触发激烈的争吵,父亲总以为自己有文化,母亲没文化,自己是一家之主,就应该负责对钱的主张。

  平常的争吵无非就是父亲懒惰,家务活全由母亲料理,如做好饭也不知道来端,起了床也不叠被子,吃完饭只知道看电视、打麻将,这种场景母亲只是破口大骂,父亲只是装聋作哑,而我只是厌烦于母亲的每日谩骂,总是说服母亲放弃这种激烈的挣扎,换一种柔和的方式,哥哥性格温和,总是默不作声,我想这场无休止的战争中,我和哥哥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一直觉得惭愧,觉得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连自己父母的问题都解决不好,看到母亲的无助、父亲的大男子主义都束手无策,只是偶而对母亲进行说教,也没有设身处地的考虑母亲的接受程度和感受。

  我在想我和哥哥出来读书,只是寒暑假回家住一段时间,就这一年中的'加起来最多两个月里就目睹这么多次争吵,甚至感觉厌烦,不知道我们不在的时候,父母他们争吵了多少次,是怎样隐忍着、坚持着日复一日的厌倦生活。

  母亲总是比较依恋我,会跟我说自己很多的感受,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不是有你和你哥,我才不会坚持这么久。也许正是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好好读书,想赶紧出人头地,挣很多的钱,让他们生活更好,我总认为等生活好了,他们不用辛苦种地了,就不用为钱争吵,家庭就会和谐很多。

  但是要出人头地的时间好长,感觉都要等到他们老了,我自己都没有希望和信心能有那么一天。

  我在想社会工作真的有治愈的效果嘛?如果一个社会工作者自己都疗愈不了自己,又怎么带着坚定的信念去治愈别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或许自己专业学的不扎实、理论不会具体应用,但是我好像也没有从其他同学身上看到这种作用,也没有从实习中遇到的人、机构、社工身上看到,或许说其实对别人有用,只是这种改变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

  总是看到社工相关的公众号上分享,社工从业者多年产生的感受或者对某类人群的影响,总是觉得很不真实,或许是在网上看到的,或许要展现的文章需要一些夸大和渲染。

  社会最常熟知的理念就是改变XX认知,我在想改变了认知就会改变行为嘛,这些行为可以你日积月累、根深蒂固形成的,真的会一点一点改变嘛?或者就像某种正向刺激,刚接受服务的时候,我会强化这种认知,有意识地去改变,但是时间一长,这种正向刺激、服务没有了,是不是又回到惯有的模式了,毕竟人的习惯这个东西很可怕的,很难战胜。

  还有我有意愿改变了,但是我没有能力改变,那我需要先学习这种能力,我在想能力是真的靠社工几次对话、链接资源就学会了吗?最起码得向培训机构一样不断练习、不断强化或许才能说你掌握了某种能力,那社会工作改变的只是意愿阶段,之后所有的治愈、解决问题都是其他职业、专业达到的。但是那这样社工又和几本有启发、有激励作用的书有什么区别,那岂不是买几本书来的更简单一些。

社会工作心得6

  20xx年10月至11月,我参加了三明市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平台公共课的网络培训。我认真学习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背景及意义、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内容、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和完善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自治服务功能、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科学水平、改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进一步健全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内容。通过认真学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对以下几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第一,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取向。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归根结底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又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改善和服务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让群众共享社会管理创新成果。

  第二,坚持把基层基础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所在。基层是社会管理的第一线,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基层安则全局稳。从源头上减少冲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切实把基层基础做实做好,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

  第三,坚持把机制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社会管理要素和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单靠传统手段难以有效运用和优化管理,必须坚持体制立基、依法管理,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理念更新、方法改进、机制创新结合起来,用系统的思维整体谋划、用整合的理念凝聚合力、用综合的手段解决问题。

  第四,坚持把社会参与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必须坚持多方参与、社会协同,在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群众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激发整个社会的生机与活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效能与品质。

  第五,坚持把责任落实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成效好坏,制度执行到位与否,关键在于推动落实的力度和决心是否够大、够强,必须坚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体系,严格落实目标管理、单项问责、动态管理、责任追究等责任措施,完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追究,积极发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导主体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凝聚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合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除了集中学习,我想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自身读书再教育。这次培训我的收获非常大。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社会工作心得7

  社会工作者是指那些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通常简称“社工”。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的主要服务于四大类岗位:一是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中,从事社会政策制定、执行等有关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二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相关的社会服务人员。如老年人社会福利院、残疾人社会福利院、儿童社会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敬老院、收养服务机构等。三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相关的群团组织和相关民间组织中,为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专业社会服务的相关工作人员。四是社区居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主要存在于社会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有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贫困者、失业者、吸毒者;同时在一些特定机构中也有社会服务,如在大、中小学开展学校社会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医疗社会工作,调节医患关系,解决影响健康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在监狱和社区开展工作,帮助犯罪人员回归主流社会;依托社区或非营利机构开展家庭社会工作,促进家庭和谐;在企业中开展社会工作,保护职工权益,缓解压力、发展能力等。这些都是关乎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领域,是政府行为的有利补充和延伸。因此,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规范社会工作者职业行为,提高社会工作者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提高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必须在强化意识上下功夫

  社会工作者岗位特殊,必须要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此,提高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必须强化五种意识:一要强化责任意识。社会工作者要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工作责任,不断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对群众负责的精神,时时处处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责任来要求自己。办公讲质量、办事讲效率、做事讲原则,尽职尽责地搞好职责范围内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二是强化学习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的内涵不断扩大,外延也逐步拓展,做为社会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三要强化服务意识。作为社会工作者要时刻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重,时刻把服务对象的需要记在心上,设身处地地为服务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把浓浓的“为民”感情深深地渗透到每一项工作环节中,倾注到每一个服务对象身上。把困难群众当亲人,经常深入基层,办实事,出实招,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与问题;细心服务、诚心相待,做到待人不分老少尊卑,同样真诚,同样亲和。四是强化敬业意识。社会工作是政府工作的延伸和纽带,要求要树立脚踏实地、忠于职守的敬业意识,实实在在地把各项工作做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千家万户的民政对象。社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环境艰苦、任务艰巨、对象弱劣、待遇不优、难度较大,要把工作搞好,为对象服好务,必须要有敬业意识。五是强化奉献意识。作为社会工作者应以服务对象的苦为己苦,以服务对象的乐为己乐,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服务好对象。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勇于吃苦,面对个人利益得失,始终保持服从大局的胸怀和乐观态度,淡泊功名利禄,在任何时候都要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从政,清清白白尽职,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服务对象服务,做服务对象的贴心人。

  提高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必须在加强培训上下功夫

  针对当前社会工作者普遍存在“职业不专业,专业不职业”的现象,必须通过培训的方式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素质。一是要科学制定规划,实现培训工作从无序向有序转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社会工作人员进行大规模专业培训。同时,对于民办的'公益性、慈善性社会团体、民办社会服务机构中的社会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二是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工作方式从行政化向专业化转变。对于集中在民政、残联、妇联、共青团等各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的社会工作人员,要通过补训,加强社会工作基础理论、基本技巧和基本知识的学习,提高社会工作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对于新招聘、招考的社会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录用具备相关专业的人员。三是要 坚持业务培训和党性教育并、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并举路子.积极主动与高等院校加强沟通联系,选送年轻、有潜力的社区工作者到高校学习,培训一批优秀的社区建设专业人才和工作者队伍,增强做好社会工作的能力。

  提高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必须在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第一,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以体现专业人才价值为导向,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在公务员岗位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岗位从事社会工作的社会工作人才,获得相应职级的公务员薪酬;社会工作者受聘岗位为事业编制,应执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标准;在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工作的社会工作者,要采取学历、资历、资格、业绩、岗位等多种指标相结合,按照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的原则,保证其薪酬不低于同等条件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水平。

  第二,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应执行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法规和各项制度要求,按时足额交纳应由本机构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

  第三,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加强社会工作人才流动的宏观调控与指导工作,通过建立统一的社会工作人才数据库和信息网络、设置就业指导窗口、定期举办社会工作人才专场招聘会、及时发布社会工作人才供求信息、人才推荐等形式,搭建社会工作人才和聘(雇)任(用)组织双向选择的平台,促进社会工作人才有序流动。

  第四,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对于业绩突出的社会工作者及机构,可采取多种形式予以表彰奖励,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社会工作;完善社会工作者职级体系,明确相应资格条件和程序,创造社会工作者合理的职业晋升空间,不断增强其工作的成就感,维持良好的工作意愿。

社会工作心得8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新同志,很荣幸能够参加20xx年12月8日-15日的“江苏省社会工作骨干培训班”的培训,短暂而紧张的培训使我深刻认识到当前正蓬勃发展的社工职业在当前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升了自己社工专业技能,坚定了对社工职业的信心,同时也让我感到社工之路任重而道远,还需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回顾七天的培训课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全面,主要包括民政部孙建春司长的《关于推进我国社会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南京大学彭华民教授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整合》、南京师范大学花菊香教授的《以社会工作实务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北京大学刘继同教授的《医务社会工作概论--整合健康照顾与社会福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涛教授的《民政部门在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使命》、北京师范大学张网成教授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等课程。通过培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要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提高社会或用人单位的认可度和重视度。这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大部分是各市(区)民政局、福利院、救助中心等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社工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够重视。虽然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当前社工在社区服务发展方面所作出的成效,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是还是存在社区不理解社工不接纳社工、不了解社工的现象。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力度,加强与社区或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还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社工的意义。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社工队伍会越来越壮大,社工也会逐步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二、打造一支让社会信赖的团队,最大限度的发挥志愿者的力量。志愿者在社区建设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在社区为环境改善、居民生活、弱势群体发展及其文明进步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无偿的劳动,他们的素质较高更容易接受、认同社工的价值理念。所以我们社工要利用志愿者资源,做好志愿者领袖培训,服务项目培训,宣传社工理念、价值观,传授社工专业技能,有意识的打造社工自身的团队建设,营造信任氛围,丰富服务项目,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交流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赢得社会的信赖,才能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社工团队。

  最后,我个人觉得社工应积极了解社区或用人单位的需求,多学习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行政工作能力,有效开展工作。

  以上是我这次培训的三点感悟,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社工队伍在政府支持下正蓬勃发展,在社会建设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实践中慢慢探索,在困难种坚持前行,我们要最大限度利用资源为开展社工的专业服务做好铺垫,包括利用机会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引进先进的工作理念,拓展自己的团队,总结自己的工作成效等等。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迎来社工发展的春天。

社会工作心得9

  6月17日,公司组织了国内水下事业部的素质拓展训练。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一天下来,我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感悟。

  活动之初,我们47人分成了3个小队,分别进行了初步的团队建设和成果展示。我们的队名是快乐队,有一个颇有奉献精神的口号:“你高兴,我快乐”。在确定了队长、队秘、队副和旗手后,团队基本成立了。当我们举起队旗、高喊口号、唱响队歌时,我们的团队意识被深深唤醒,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我们成为了一个荣辱与共的整体。

  拓展训练的第一个项目是“信任背摔”,需要团队中的每个队员轮流登上米的高台,其他队员在台下用身体搭建一个平台接住做“背摔”的队友。看似简单,但要做好,我们必须战胜自己,充分信任队友,信任团队。这个项目我们队是最快完成的,它让我们明白了信任他人与被他人信任的快乐。同时,在工作中,我们要有责任心,要学会换位思考,信任我们的团队,这样团队才能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功,而成功越多,团队间的信任感越强。

  “高空断桥”是所有我们这次训练项目中唯一的一个个人挑战项目,每个人要爬上8米高的高台,然后跨越间距1米的断桥。要想跨越成功,就要相信自己,战胜内心恐惧,勇敢的跨出那一步。以为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项目,当你取得成功时,你会意识到人的潜能是巨大的,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不应只想着回避,要相信自己,积极想办法,努力克服困难,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同时,我们要有危机意识,一个企业要想持久就不能满足现状,止步不前,要不断突破自我,追求进步。

  “有轨电车”项目考验了团队组织筹划与协调配合的能力,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步调与频率一致,团队这辆列车才能更好的前进。而团队要想成功,则需做好组织筹划,每个人找准自己的位置,提高执行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团队出现问题时,管理者则要迅速反应,及时调整方法解决问题。

  最后的项目是“毕业墙”,也叫逃生墙,是最震撼大家的项目。这个项目我们不再以各队为单位,而是以国内水下事业部一个整体来参与的。我们要不借助任何工具翻越一堵4米高的垂直墙壁,而且要所有人都翻过去才算成功。翻越开始了,强壮的队员先站了出来,他们充当“底座”、“台阶”,让其他队友踩着他们的大腿、肩膀爬上去;第一批队员爬上了墙头,他们一次又一次伸出双手,坚持拉起了一个又一个队友;最后下面仅剩下了一名队员,当墙上的一名队员倒挂下来,抓住最后那名队员的手的时候,在场所有人都为之欢呼和感动了。我们成功了,在所有人齐心协力的合作下成功了。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力量的强大,团队精神的.可贵。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团队的力量却是无限的,素质拓展训练结束了,我们的团队变得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了。

  我们带着“三心二意”(快乐的心、求知的心、勇敢的心,安全意识、团队意识)结束了这次素质拓展训练,它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让我对团队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谢公司组织了这次活动,感谢教练,更要感谢队友们的奉献、信任与相互支持。我会将训练中学到的运用到日后的工作中,为我们的团队做出更大的贡献,也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团队会有个更辉煌的明天。

社会工作心得10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深知自己的使命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我会成为一个更好的社会工作者。

  首先,我认为建立良好的.沟通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在与服务对象接触时,我始终保持耐心和关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扰,理解他们的处境,并尝试给予他们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处理不同人群的需求,如何与他们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其次,社会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能够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我不断学习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并尝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也发现了自己在专业技能上的不足,并努力提升自己。

  最后,我认为社会工作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仅是为了服务对象,也是为了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和发展。因此,我会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服务对象,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总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在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上有所提升,也在个人成长和价值观上获得了更多的认识和体验。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成为一个更好的社会工作者,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社会工作心得11

  这是一本描述督导工作的书本,全面系统地介绍社会工作督导的基本理论、实践模式、知识技巧,并梳理理论化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

  社会工作师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意高而行难。自社会工作学院成立以来,投身教育、服务社区、催化慈善,稳步推动社会工作和公益事业的发展。社会工作督导作为间接“使能”过程,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服务品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及工作满意度。但是,中国对督导的关注度不够,有关督导的研究文献稀少,也缺乏对中国本土多大经验总结及反思,所以,从这本书中可以了解督导的发展过程与经验。

  从书中总结了解到,社区领域的实践经历了从“嵌入--协助--独立”的发展历程,其督导模式也经历了“准督导---香港督导为主+本土督导为辅---香港督导撤退+本土督导成长”的三个发展阶段。准督导在嵌入阶段实现了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到传统社会工作领域中,培育了专业社会工作生长的土壤,这个过程也是艰难而痛苦的。

  如果说准督导让专业社会工作开始站立起来,香港督导的配备则是让专业社会工作本来的模样展现出来,也让用人单位、社会大众更加认可社工,树立了专业社工形象的榜样,培养了一批本土督导。从有了一系列的'督导模式嵌入服务后,使服务发展经历了“零散服务--专业服务--项目化服务”三个阶段历程。

  零散而浅层的服务让用人单位看到了社工与社区工作人员的不同;专业服务让社工在某些社会议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益了更多对象;而项目化服务更多打造出各种项目。使得服务对象从最初无人认识社工逐渐到主动求助社工服务等。从这体现了督导嵌入的相应改变与成效。

  过程最深刻了解到督导者的发展阶段,认为督导者发展都四个阶段:

  其一,在角色震撼阶段,因督导者是新手,必须面对自己的弱点与缺点,进退两难,常常会感到焦虑与缺乏信心;

  其二,在角色康复与过度阶段,督导者从一线社会工作者开始适应督导角色,会稍微感觉比前期好一些,但仍然会感到自己的不足;

  其三,在角色巩固阶段,督导者的角色逐渐稳固,恢复了自信心,掌握了如何运用督导技术,同时认真地讲督导视为有意义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督导会议中,也从关注机构目标转移到关心员工,学会平衡自身与员工的需求;

  其四,在角色掌握阶段,督导者能准确地掌握自己的角色,并在技巧运用、服务品质与责任履行上变得更加成熟与稳固。

  20xx年是我刚成为督导的第一年,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了我现今的发展阶段,让我更好的认识自己未来督导工作的发展,让我有更多的心理准备,明白自我检视的重要性,给予了我较大的帮助和鼓励我的信心,从而让我更好的面临和解决督导中遇到的困难。

社会工作心得12

  20xx年8月27日至31日,我参加了由重庆市民政局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承办的农村社工高级研修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课程内容丰富,从素拓、破冰到农村社会工作理论再到项目经验交流坊,重点突出,内容紧凑,本次培训活动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让我获益匪浅。

  经过一周的学习,我有以下的几点心得感想:

  01、农村社会工作事关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举足轻重,责任重大。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不仅涉及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还切实影响到农村千家万户的生活和心理需求,让我更加意识到身为农村社会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02、农村社会工作要围绕服务对象需求展开,要从一般分析转向个别化、差别化。农村社会工作,尤其是农村的反贫困社会工作所涉及到的服务对象的需求各不相同,有因学致贫的,有因病致贫的,有因灾致贫的,还有因残致贫的,因此,作为农村社会工作者我们要深入群众,询访其迫切的'需求,综合运用小组、个案、社区的方法,紧扣服务对象的“需求”。

  03、农村社会工作不能回避“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一种内生发展机制,目的在于促进贫困个体(家庭)与贫困区域协同发展,根植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产业扶贫是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最重要的举措,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农村社会工作者作为扶贫攻坚参与者的一部分,自然不能回避“产业扶贫”,更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探索产业扶贫的路径。

  04、农村社会工作者要时刻保持学习,提升实务技能。新的时期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明白要不断地加强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的学习。

  总之,经过一周的培训,让我对农村社会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使我对农村社会工作充满了期待,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农村社会工作的信念。

社会工作心得13

  20xx年5月份我参加了在松江区西林成校举办的社会工作者培训班,经过这次培训,我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价值观等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社会工作是一个性质明确又处于发展中的专业和社会服务,我对社会工作的多种理解——科学的助人方法,是助人活动,是一种艺术,是一个专业。现代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秉承利他助人的价值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老师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系统的将知识分块整理后传授给我们。例如根据介入方法分为小组和个案两个专题,又根据服

  务对象分专题讨论。这种“专题”式的授课模式让我们更专注于各个不同领域呈现出来的问题及针对的技巧,在归纳与分析中加深了对不同技巧的认识和运用,可谓是“温故”。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分小组讨论让同学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念,是让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知识创新与分享上来的一种良好方式,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加了与老师的`互动,可谓是“知新”、一举多得。我本人非常喜欢课堂上这种讨论的环节,觉得在讨论过程中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听取其他人的观念和思想是互相促进与提升的一种良好方式,并且在展示小组成果时展示的是智慧也是分享的喜悦。

  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头脑中假设的简单的助人行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一是价值理念。与其他社会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管理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协议,能够独立接案、结案和提供跟进服务,能够对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

  时间过得很快,这次社会工作者培训已结束。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听取了精彩而又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虽然培训中的课程并不一定与平日工作有直接关系,但社区工作分工不分家,掌握各个条块相关政策、情况是每位社会工作人员都应该做到的。

  新世纪的社工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而作为年轻一代的社工,我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努力提高服务对象的本领和水平,为基层建设做出贡献!

社会工作心得14

  20xx年9月3日,单位团支部的21名青年职工参加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1天时间,但是所留下的回忆还有学习到的知识可谓难以忘怀。

  到了训练基地我们迅速成立了2个小队,各队分别有自己的队名、队旗、队歌以及口号。大家齐心协力,在队长带领下各自发挥特长,按照要求时间定队名,画队旗、定队歌,锻炼了大家在短时间应急能力、协作能力、服从或者指挥力以及个人特长发挥能力。

  拓展正式开始第一项是信任背摔,以前在电视上经常看见类似的项目,觉得异常简单,但是真正站在米高空手被反绑之后,背对大家才发现,要把自己完全交给别人是一项需要很大勇气的事情,只有充分信任别人,把自己交给别人,你才会勇敢的摔下去。当然,在地下保护,也是要对队友负责人,尽全力,保证他人安全,因为我们是荣誉的'团队。

  第二项是穿越电网,因为这项需要21人共同努力帮队友穿过,自己再在队友帮助下穿过,这项拓展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宏观掌控能力:要清楚自己多少人数,有多少时间和孔洞可以利用。合理分配有限资源:孔洞大小不一,个人身材胖瘦不等,如果事前不做合理安排,此项目绝对不能完成。团队协作能力:方案定下来之后按照情况逐一通过,这就要求抬人和观察同时进行,每个人根据自身条件尽力协作。创新能力:借鉴成功模式,根据体型和孔洞大小不断创新变换花样,以最少的时间穿越电网。第三项求生墙给我印象最为深刻,面对4米高的求生墙,任凭你的能力再强,你也不可能一个人徒手攀上4米高的墙,但是集体的力量却很大,在教练的一声命令下,团队中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甘当人梯,我们21人终于越过了这个求生墙。这个原本以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在集体的努力下,竟然完成了,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能象在这项活动中那么配合默契,那么互相照应彼此,那么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克服不了?我想一切困难在我们每一个面前都会迎刃而解。

  最后一项是真人CS比赛,我个人体会是在接受任务时,在没有搞清要求、规则和标准的情况下,不能使盲冲动,只有明确了任务、方向、目标,才能少走弯路。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如果每个人各行其是、我行我素、势必一盘散沙,工作就是难成功,甚至导致失败。相反,人人都以事业为重、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能形成一支坚不可摧的团队。

  拓展训练结束了,但留在我心里的震撼却是永恒的。训练的时间虽短,收获却很大。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思维、一种考验、一种气概。这次训练是一次身心的大洗礼,是进一步推动我全力以赴作好各项工作的动力。

社会工作心得15

  作为一个社会工作初学者,经过一个周的实践工作,我对社会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想。

  一,掌握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这是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的基础和首要条件。例如这也是我们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的区别之一,当我们处理一个案例的时候,我们有系统的,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去思考解决案主的问题。例如,我们做个案工作计划的时候包括的流程有:个案名称、社会工作者、案主的基本资料、使用的个案理论、使用的个案模式、计划过程(建立专业关系、背景、分析原因主次要问题、拟定计划)、做评估总结。这就是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的基础。

  二,崇高的社会责任和丰富的人文情怀。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分为社会责任和专业责任,前者是社会关系中力所能及的助人行为,后者是专业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义务。社会工作者对社会责任需要更强的敏锐感,这也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尽专业责任所必须具备的,而在不断地进行专业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强化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是一种亲近感和对生命、健康、尊严的自然关爱,它是社会责任和理论规范的情感基础。人文情怀是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的感性动力,较于其他人社会工作者的人文情怀更丰富、成熟、稳定。

  三,稳定的心理状态。这是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在遇到困难,挫折,紧急事件和危及状态是所必须具备的,也是克服负面情绪应该有的。首先,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很短,没有完善的政策支持,对于社会工作者这个行业很多人甚至没有听过或是了解的.很少。这对于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其次,在我们进行个案和小组工作的时候,遇到冲突和矛盾有等问题可能无法避免,这就会产生实践过程中的紧张、压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些都需要稳定的心理状态去克服和调适。

  四,思维的灵活性。在我们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解决,是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例如,这次的实践关于社会养老补贴个案,我们在了解了案主的基本问题和一些背景情况后,发现主要问题是补贴的解决,但我们还需要解决案主工作问题和长期心理压力所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只有从全方位思考,才能使问题得到完美的解决,给案主一个满意的答案。

  以上是我泛泛总结的关于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所初步必须具备的条件。

  这次实践过程中,首先,我充分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强烈的需要专业知识来完善我的工作;其次,群众的充分支持,对于这个问题,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很重要,让群众认识了解社会工作,有问题找社工。使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机构化;再次,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这是我国社会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条件;最后,社会工作的国际化,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发展,加强国际合作,这是我国社会工作完善发展的重要条件。

  作为一个社会工作初学者,以上是我对社会工作的初步了解和社会实践感想。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和完善我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心得】相关文章:

《社会工作》心得体会10-20

社会工作继续教育心得体会11-13

社会工作实习报告05-09

社会工作总结02-17

个人社会工作报告11-15

学生社会工作总结03-13

2023社会工作实习报告03-31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03-22

2023年社会工作报告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