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
20xx年5月7日上午9时,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雷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教授的“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线上讲座,结合自身学科有以下感受:
首先,对于艺术类课程,此次也做出详细的课改标准指导。与20xx年的课程标准相比,20xx版新课标更为重视综合性,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艺术课程标准”,音乐不再只是“听觉艺术”。从指导思想及修订原则出发,以新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为主要路线,确定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为主要教育方向,以新设立的学业质量为考察标准,通过从“有学上”转向到“上好学”,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其次,根据更新后的新课标内容落实教学,力求心中有谱,才能畅通无阻。并结合音乐课的两类课型范畴——演唱课和欣赏课,对于日后教学的启示进行了阐述。透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随时用新理论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只有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课程标准》中不止一次强调,要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让艺术始终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耳濡目染,让学生们由此提高自身素质。随着艺术教育越发受到重视的现在,我们想要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离不开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多方努力。相信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后,学生们能接受到更加专业的艺术教育,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和艺术素养,为我国艺术教育发展书写崭新的篇章。
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于20xx年新课标作出说明,并且确定将在今年秋季学期实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认真仔细研读新课标是自己的责任所在,对(20xx版)音乐新课标解读如下:
1、坚持以美育人
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重视艺术体验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木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木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3、突出课程综合
以各艺木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木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人们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演演奏奏中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主要包括歌唱、欣赏、打击乐、律动、音乐游戏等,通过平时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特别是在欣赏乐和打击乐的教学中,如果不借助一些教学辅助材料,孩子要理解、表现一些音乐材料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时,图谱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图谱能在活动中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启发儿童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旋律、节奏、结构等。那么,如何有效地把图谱应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呢?
一、在歌唱教学中的效应
能帮助儿童有效的理解、记忆歌词
理解是学习的钥匙,所以在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时,要让儿童理解学习的内容,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快乐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很多歌曲中,由于歌词的含义比较深刻,有些不是孩子经常接触的语言,因此如何帮助孩子理解歌词、有效识记歌词显得非常重要。
例:在一年级歌唱教学《星光恰恰恰》中,比如老师范唱完歌曲后,让孩子说说“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孩子们说出歌词后,我会及时地出示相对应的图谱,如“一颗星两颗星”,我会用星星来表示;“恰恰恰”,用节奏型来表示,这样加深了孩子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之后发现,孩子们和原来相比更容易记住歌词了,很多孩子也表示这种记忆形式形象而又深刻,即使暂时遗忘了,再借助回忆图谱中的内容也能很快联想到歌词的内容。而且当学生理解这些图谱的含义后,在接下来有类似图谱出现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地将知识进行迁移,容易而有趣。
二、在音乐欣赏中的效应
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听赏能力
(1)音乐欣赏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即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图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例:在二年级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中,在音乐的开始部分,是小动物欢迎狮王的一段音乐,我们将这段音乐用粗细不同的竖线来表示,而且几声就用几条竖线,“重音用粗线条,弱音用细线条”,这样儿童既了解音乐引子的变化,又能了解音乐中强、弱音的变化。在音乐速度很快的情况下儿童容易看清楚有几条线,说出几个乐句或者几小节了。狮王走路的音乐用狮王的脚印来表示,狮王大吼的音乐用弧形锯齿,儿童在音乐背景的烘托中,再加上图谱的帮助就很容易联想到音乐表现的情景了。
三、在打击乐中的效应
能帮助儿童有效的控制节奏
(1)打击乐教学是小学低段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打击乐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孩子对于节奏的把握,但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讲,节奏是比较抽象的,怎样让孩子理解不同的节奏,是我们老师感觉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常常会通过机械枯燥的反复练习来进行训练,从而使教学显得枯燥、没有生气。而运用图谱,则能很形象地将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演变成形象的图示。
(2)例:在打击乐《剪羊毛》这个教学活动中。我们分别用圆舞板和铃鼓来表现歌曲。此时圆舞板就用拳头来表示,而且还用疏密大小来表示音乐的快慢和强弱;铃鼓用手掌来表示,这些不同的抽象符号也区分了音乐性质的不同。就这样,复杂的节奏变得简单化、形象化、生动化了,孩子们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这部分的节奏。
四、能引导儿童何时加入声部
我们在小学低段歌唱活动中一般只注重为儿童挑选一些旋律动听,节奏明快,词曲结合自然,易于上口,内容与形式统一,有一定艺术性的齐唱歌曲。而较少将各种合作性的歌唱题材,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双声部歌曲作为歌唱活动的主要形式完整呈现。主要是双声部歌曲的特性决定儿童在学、唱的过程中容易跑调、抢调、跟调等混乱状态,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双声部歌唱活动,能为儿童提供发展合作态度以及合作能力的活动,因此,以合作学习为主体的组织设计方式,是小学低段开展各种合作性歌唱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方式,它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享受交流合作愉快的,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的歌唱实践机会,为以后的合唱奠定基础。
如,在上三年级歌曲《柳树姑娘》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图谱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一看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在轻松自如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性的双声部演唱,也为以后的合作演唱打下基础。
五、能帮助儿童有效的'表现歌曲的独特演唱风格
不同的歌曲,它内在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同一首歌中,不同的段落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性质。比如有的歌曲或段落是抒情性的,那么就要求用柔美舒展的声音来表达,而有的是轻快活泼的,歌唱时则要强调欢快、跳跃、而且有节奏感。传统的教学往往以单调讲解记忆和说教以及老式的跟唱教学引导孩子把握歌曲情感,理解歌曲内容。这样的学习不仅老师累,孩子更累。
而如果以具体形象的图谱形式呈现给孩子,看到图谱他们可以马上反应出歌曲所要表现的情感。
如:在《老鼠画猫》教学中,这首歌曲中有一个很特殊的音乐符号,就是滑音。于是设计小老鼠图谱时,我们把小老鼠的尾巴夸张地往上翘,活动时孩子们一看到翘翘地尾巴等图谱就开心的笑了,有的还笑得捂住了嘴巴。可见通过图谱,孩子已经充分地感受到歌曲诙谐幽默的曲风了,而翘翘地尾巴同时也提醒孩子在演唱到小老鼠时,声音要往上滑,也就是这样孩子们轻松地演绎了诙谐、幽默。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单调的讲解记忆有趣的多,儿童能创造性的通过自己直观形象的观察图谱理解感情、处理感情。
音乐课堂不应该仅仅是听觉的感知活动,而应是多种感知协同活动的感知活动。图谱的正确运用,对于儿童音乐的感知活动起到了支持和强化的作用。以图谱为手段吸引儿童主动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帮助儿童体验和感受音乐,感受音乐活动中的快乐,激发儿童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因此我们必须合理、有效地运用图谱,从而达到提高儿童整体素质的目的,真正的充分发挥图谱在歌唱活动中的有效作用。
【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3-20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2-24
英语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1-18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3-25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7-24
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8-01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2-20
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4-14
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