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29 09:17:2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改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1

  前一段时间,我校组织了新课改和新理念的学习,自己感触很深,下面我就谈谈学习新课改后的生物课堂变化。

  1、生物课堂提问应"主动化",学生学习方式探究化

  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例如:《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一节进行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时,一名学生问到(不用举手,有问题就提):"老师,我认为种子的萌发不需要阳光,因为我见过农民种小麦、玉米、黄豆等种子时,都是把种子埋入土壤里,种子见不到阳光,都能萌发出来我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因为我们家种胡萝卜种子时,是把种子撒在土壤的表面,用脚一步挨一步地踩即可,并没有埋入土壤内,种子照样萌发。"另一名学生紧接着反驳道。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疑问中产生了。当进行到植物的茎是由胚的哪一部分发育来时,学生说道:"我认为植物的茎是由胚轴发育来的。""不对,植物的茎和叶是由胚芽发育来的。"另一名学生紧追不舍。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最后老师拿出了正在萌芽的花生种子解决了有争议的问题。课改后,在课堂上象上述这种针锋相对的提问情况经常出现,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焦点上来了,老师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搜集实验材料应"群体化",学生实验活动落实处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一个学期下来只安排了少数几个实验,而且也不能全部都做,因为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实验。实行课改后,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这样,老师的手脚一下子就放开了,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如:"植物的开花"一节,学生从田野、路边、山上采集的各种花朵,汇集在课堂上,极大的丰富了课程资源,各小组之间分工合作,互相观察、解剖,做到资源共享。各种花的形态结构、颜色、气味等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掌握了,比老师用语言描述学生静坐听讲效果要好的多,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学生搜集鼠妇、蚯蚓等,不再一一列举。这种实验方式,注重了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整个实验活动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主动参与,学会了观察分析,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了。

  3、课堂教学应"实际化",解决问题应现实化

  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这也是本次课改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如:在播种种子之前为什么要浇地、翻地?为什么每个品种都有它固定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小麦的"扬花期"遇到阴雨天会减产?为什么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下一场雨也会造成减产?贮藏粮食时,为什么要晒干?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格外甜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甜蜜感溢于言表。

  4、课堂教学应"情感化",情景交融易升华

  硬性的说教批评教育往往引起逆反心理,效果事倍功半。课改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例如:在讲保护环境的内容时,从我们身边的环境说起,每个人生活都离不开环境,每种生物生活都离不开环境,整个宇宙只有我们地球有生命存在,在有限的资源里,为了我们人类自己,难道我们还不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吗?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2

  上个月中旬,我们学校英语组组织了一次为期二天的英语新课改培训,这次培训主要是学习《英语课程标准》,通过听课和学习,我的心得体会是在新课改中首先需要转变的就是观念,教学目的上要转变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

  但是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其次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也就是常说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的英语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然而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教学设备的制约,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第三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英语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立足于英语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这就是新课改精髓所在。通过这几天的英语新课改培训,我将心得体会总结成这篇文字,与各位老师共同讨论,为跟好的实施新课改而努力。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3

  通过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粗浅体会,在教学中一定要: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即教师扮演好导演角色,学生扮演好小演员角色。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县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2

  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4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自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除了各级教师培训中接触最新观念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和收获,希望能够引起老师们共鸣。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己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5

  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今天,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诞生了。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既为此感到光荣与自豪,同时也觉得使命的神圣与责任的重大,能参加试验工作,不仅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又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树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6

  前段时间,我参与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语文课改研讨会。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规定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规定同学扩大知识面,规定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同学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出现方法和同学学习方法的转变,确立同学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同学发明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法又要转变学的方法,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法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法一转变,学的方法也随之转变。学的方法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出现,证明教的方法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思上的教与学方法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保守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规范》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同学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同学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同学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议、促进同学主动生长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同学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掌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规范》、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规范》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掌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动身,根据同学的年龄特征和不一样教学内容,发明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战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发明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同学语文实践的机遇,让同学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同学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同学在一切场所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与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同学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同学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同学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时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出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7

  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被问题紧紧吸引,自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得十分深刻,而且创造者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者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在教学观念上,新课改真正地把教学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的潜力,犹如教授所说的要尊重学生,多表扬学生,让学生在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条件下,大胆思考,大胆猜测,善于标新立异。课堂教学应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并且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多表扬学生,让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尽情展示。

  去年11月份,我们吉县二中的老师去绛县横水中学观摩学习,回来之后,在王喜平校长的带领下,我们进行大胆尝试,采用导学案式学、展、点、练的教学模式,集中备课,教师按照课时自备导学案,教研组长审核,全组教师共同评议,最终确定学生使用。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又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在这一模式实施以来,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我感受到教师更应当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设计并提供充分的课堂活动机会,用适当的点拨去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找出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知道学生亲身体验比老师口授要记得更牢,也许你做10道题都没有他亲自去研究1道题取得的效果好。

  在课改中,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语言丰富了,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比如,我们在教学中把学生以组为单位平均分配,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学生每回答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讲解一个新的知识点都奖励一个贴画,按照他在组中的编号进行加分,2周累积一次,得分高者可免除本周的假期作业,得分低者享受一下善意的惩罚。

  在创设问题情境上,我们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找到知识的原形,更好地去理解它、掌握它。比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的游戏。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以后扬长避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这种反思中更加圆满。课堂上还要经常对学生察言观色,要思考为什么没能引起学生的吸引力,并及时纠正改进,比如,在应用题的解答和几何题的分析上,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综合,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保证他们在学习时有所发现、有所思考。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是课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我们尽情地创造,尽情地释放。为了课改的成功,为了孩子们的美好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8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几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谈一谈我们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

  2、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另外,教学中我们还有不少困惑:

  1、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

  2、新课改在课时安排上更紧了。

  3、新课改对教师课堂调控更难了。

  4、新课改对课前准备更复杂了。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9

  新课程改革似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课堂,使沉闷的课充满了活力。从学校开始课改至今,我们一路摸索。从在网上观看学习新的课改模式,到綦江考察学习。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对我们学生学习的效用,对我们教师而言更是一次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颠覆性的改变。对我来说,课改之路尽管艰难曲折,但我从中认识到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校确立了“目标明确,自学检测,合作攻关,课堂训练、强化矫正”的四段七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在一期的摸索下,我欣喜的发现学生自主能力增强了,动手动脑能力也不断增加.

  ‘四段七步式’实施变化最大的是学生,学生有种“我的课堂我作主”的主人公精神。在教学过程上突出让他们亲身体验“学数学”的过程,在教学中,他们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学习自由,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相比以往的传统课堂,学生做事,学习都变得主动积极多了,因为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事情做,自学,自测,生教生,带着问题倾听老师的点拨,练习,发现问题,矫正。每个学生都有事干,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价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只是在传统教学当中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课堂上,学习上找不到任何成就感。在‘四段七步式’教学模式下,尤其是小组内的建设,一对一,师徒结队,兵教兵,共同提升,学生不会再为一道一无所知的问题而发愁,也不会再担心因一时的失败遭抛弃,老师的鼓

  励是他们进步的动力,学生的互勉是他们不放弃的见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乐意去学,相信他就一定会学好。

  课堂就是互动的课堂,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演讲者,他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的表现,学生也不再是听众,他们亲身体验“学数学”的过程,一堂课下来,比我自己一味地讲解,学生只管记忆,效果好得多,这样教学,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那是相当的活跃,完全脱离一个学生的被动、被指挥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并把自己对新知识的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这非常有助于把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起来,及时纠正部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颇,所以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看似乱哄哄,实际是在教师的调控和学生的自律中的有序。

  "四段七步式教学法"是在课程改革基础上提出的符合我校教育教学实情的一种教学模式,带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深深的个性烙印。我感觉它的最可贵之处在于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不是被动解决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接受到发展创新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承者到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换位。不过‘四段七步式‘教学法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完善,学生也需要时间来养成良好的自学质疑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继续完善。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10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下面,我谈谈我在课改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深入研究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3、追求高效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总之,几天的培训,我的脑海里充斥着新的教学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教学态度。关注全体学生,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朋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学资源共享成为本次培训的一大收获。通过培训对新课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但对具体实施仍有一定的困惑,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11

  走进新世纪,我校就开始了新课程改革的尝试,因为我们一线教师已经深切的感受到,传统的语文教学使语文的魅力消失殆尽,我们品尝多是工作的辛苦和迷失方向的痛苦。所以我们就试探着改变传统。我们从新世纪伊始派出许多语文骨干教师到周边地区学习新教法,新经验。我们听了我国教育专家的讲座与说课,如魏书生老师的讲座,钱梦龙老师的说课等等。他们是我国语文教学潮流的引领者,我们是怀着一种激情,一种由衷的喜悦,去取“经”的。我们的收获是巨大的!

  在2001年,我们再一次迈出了大步伐,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较大的改革。这一年我们主要是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尝试让学生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跳出教材,去博览、去积累、去体验。尤其在积累上,学生的古诗文、名言警句、优美语段要比以往年有了质的提高。有部分学生这一年古诗文积累达100首,名言警句达200多条,由平时写作干巴巴变得行文流畅,生动自然,感情真挚。这种现象更坚定了我们去进一步尝试的决心。

  紧接着,我们成立了教研组,每一学期各教研组确立一个教研课题,以不断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些课题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

  首先,我们从阅读方面来进行改革尝试。因为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能力,它包括认读、理解、筛选、归纳、概括和鉴赏等诸多的能力。阅读综合性强、覆盖面广,有较大的思维坡度,因此在课堂中注重教给或训练学生一些阅读技巧。

  1、抓好基础知识。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阅读的根本,离开了扎实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课堂中,时刻注重培养学生字的音、形、意到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只有训练得越多就掌握的越实、越灵活。

  2、树立整体意识。在课堂中,让学生谈初读感受,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事物总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文章也是如此,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读文章时经常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把理解文章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一定要紧扣文章,联系时代背景,弄清作者写作意图,然后作出判断。

  3、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重点是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让学生学会速读、跳读、浏览、筛选等阅读方法。

  4、建立相关知识体系。让学生广读博览,积累一定的文学、美学、历史、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的知识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以及学会运用这些知识作背景,对文章进行深层次分析,全面理解的能力。

  其次,在课堂中,时刻从授课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过去传统教学中,我们一直是写作题目一布置学生就开始动笔写,而现在主要是从以下方面入手训练:

  1、在课堂 渗透“大语文观”。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因为语文存在于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含语文。这种观念的转变,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因为对生活感兴了,学生就会细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中的素材就会储备在学生头脑中为以后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多给学生读或印发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美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写出的文章也就有了一定的思想性。

  3、把日记当作学生训练写作的大舞台。每一周上交四篇日记,要求日记内容是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所闻所感。这样让学在日常生活中培植敏锐的触角,抒写生活的幸福和悲伤。

  4、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我修改作文。以前作文修改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我们现在却把这个工作全放给了学生,在修改课上,把作文发给学生,学生进行自改和小组互改作文。学生把作文中的错别字找出来,把错别字和正确字同时都抄在黑板上;病句也在抄黑板上师生共同修改;然后小组协商给所修改的作文写上评语;最后小组按次序写出修改报告,向同学们汇报本小组的这次修改的得与失。第二课时是推荐本小组最好的作文交给学生宣读,老师作评价,并布置新的作文题目并引导或打开生思路,最后让学生在激情饱满时动笔写作。往往在学生自主的情况下,再不出现皱眉头,敲额头,咬笔头,半天也开不了头的现象了。

  另外,我们学校还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放飞学生的思维与想像:

  1、教师在课堂中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提供想像的空间,如某故事的'结尾,某情节的悬念处停顿让学生想结果等等。这样的想像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和深刻性。

  2、在阅读课或社会实践课中,让学生积累故事情节和社会经验。为学生放飞思维与想像奠定基础。尤其让学生多积累课本或其它名著中出人意料的结尾,在出人意料的结尾中激发学生的想像灵感和智慧火花。

  3、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发现学生超常的独特的,新颖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老师在教学中思维也要敏锐、善于发现、善于引导。这样在课堂中持之以恒的去发现,去引导、去鼓励,同样能使学生的思维积极飞扬!

  总之,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去尝试,去探索,我校的中考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改观。由以往年的倒数名次现变为全市的前十名。市里的高级中学很喜欢招收我校学生,因为好教。面对成绩,我们没有止步不前,我们还在探索一条适合我们农村语文教学的新路子,把小苗们送上人生理想的舞台。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12

  本学期,我们在二期课改的理念指导下,结合园务计划,自觉地投身课改实践,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把教育创新放在首位,积极的探索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方法和途径,以次激发幼儿成长的主体性,为每一个幼儿才艺潜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同时,幼儿园以推进二期课改为教研核心,积极有续的进行学习实践,以次解决当前突出的课改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一、 正确理解二期课改的关键是启动课改实践

  任何一项改革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对原有事物存在不足的正确认识上,从而产生实施改革的积极愿望,避免盲目性。二期课改的实施同样如此。在课改的启动阶段我们把重点放在理解“为什么要进行二期课改?二期课改改的是什么?突破什么?落脚点是什么”的问题上,以克服盲目跟从、走形式的思想。

  首先,从寻找一期课改的成功之处入手,建立二期课改并不是推翻一期课改的正确认识。我从自身的角度分析自己在一期课改中的进步:教育观念有很大改变,突出的表现在教育目标加强;幼儿教育的学科性开始淡化,打破成人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化倾向;关注孩子活动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初步有了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等等。

  其次,从认识整个上海市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着眼,通过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与园长传达的各类二期课改信息密切结合的学习方式,不断改变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建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并充分认识到二期课改要调整和改变的是当前学前教育课程过于强调学科要求、缺少整合、教师中心的倾向。要突破的是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时代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把落脚点放在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上,使孩子学会学习。我努力使自己建立以下观念:

  ① 学会做人比学会求知更重要;

  ②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③ 学会创新比学会继承和模仿更重要;

  ④ 实践能力的提高比书本知识的习得更重要;

  ⑤ 非智力因素的优化比智力因素的开发更重要;

  ⑥ 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⑦ 个性健康发展比“全面发展”更重要;

  ⑧ 积极主动的自我发展比消极接受、被动塑造更重要。

  二、遵循“以人为本”与“互动式”的原则

  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研,教研的主要成员是教师。为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建立合作教研模式,组长带领我们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教研氛围,广开言路,教研活动贯于将近阶段保教工作的重点、热点拿出来进行讨论,每个教师学习后有心得有体会,并倡议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将真正的想法表达出来,促进教师去主动学习、自我提高,在研讨中感悟学习的真谛。

  互动式教育,不错的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交流是一种社会的互动,也是一种信息的互动。本学期,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结合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开展了“在艺术综合活动中促进幼儿艺术能力发展”的专题研究,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建立了“人人是主持者”的活动思路,每一次活动有不同的教师主持,提供自己新学习的有关艺术综合活动的文章,说出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以及自己的见解,使教师之间获得不同信息的交流,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以次让教师以理念去指导教育实践、拓宽专题研究的思路,另一方面,在教育中针对幼儿个性差异、艺术发展水平实施分层指导,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创设适宜的物质及心理环境,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活动操作材料,充分让幼儿动口、动脑、动手,教师们尝试着将音乐、舞蹈、美术、语言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以次为载体以表现幼儿最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激励课后反思,正确认识质疑

  在一个新生事物应声而起时,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同意见。同样,当二期课改初显端倪时,教师群体中出现了不少看法,有质疑也有牢骚。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没有批判,而是敞开胸怀,容纳各种观点,并通过亲临教育第一线,利用自己的教研经验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互相学习从实践中总结有效的教育策略,并借助于行动研究法反复对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与思考,对课程行为进行反思性研究。在反复实践研讨的过程中,分析对实施二期课改的各种看法,区别质疑与发牢骚性质的不同,肯定质疑精神,反对发牢骚的情绪化行为,从而使我敢于发表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反对意见,分析判断,这样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勇于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教师。“反思----实践”是教师研究的关键,教师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不同,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工作,我们的研究是:为了教育的研究,具体来说,教师进行“反思----实践”是为了促进教师对其行为的理解,使教育活动更趋于专业化,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获得提高和成长,这也是我们在学习新课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本学期,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围绕本学期初拟订的主题方案记录形式,结合新教材,注重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实践,解决教改新问题,提高保教质量,帮助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反思---实践----实践的改进----进步的反思就是这个不断循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教师获得成长,教育实践得以改进。

  质疑精神的确立是教师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二期课改实施的动力。我们抓住这一切入点,充分感受到二期课改的实施使我们获得了真正的尊重与平等。每次教研活动都要围绕主题带着问题来参加,对问题的讨论不追求获得即时的答案,而是重视讨论的过程,重视讨论过程中教师们所呈现的各种理念,重视各种观念的碰撞、冲击,反对讨论过程中权威性的存在,鼓励争论,允许不同观点的同时存在,使教师不以简单的对与错来评价每一个人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而是更注重不断地带着问题来讨论,又不断地带着问题去实践的质疑精神。

  “围绕二期课改的精神与理念,从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寻找并剖析问题。我发现自己的主观意识与实际行为相差甚远。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控制幼儿较多,抢话现象普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较多的还是留于表面;教师倾听习惯和观察能力不足;对家长观念转变的宣传和指导意识和能力的欠缺等等。我们当今所处的信息社会是一个以充满丰富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这个社会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应该是通过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的。教师应该给每一个孩子更多的自由,促进每一个孩子个性的充分发展,促进他们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应该在幼儿社会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平衡与和谐。教师的任务是:保持孩子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压抑孩子;鼓励孩子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孩子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

  我们的课改实践刚刚起步,积累的经验还十分有限,存在的困惑也很多。尤其对于园本课程的构建更是存在认识上的浅薄,针对我园教师的实际如何实践二期课改精神,还需要不断的思考与探寻。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13

  通过这次安定区教育局组织的各位专家的高效课堂讲座培训,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李炳婷主任的讲座,使我认识到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传统教育教法不在适应新时代孩子成长的要求,要想成就孩子,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改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和理念,要求我们建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建构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课程目标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课改似一股清泉,似一缕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课堂,使沉闷低效的传统课堂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教师不再是一个简单二传手解疑答惑灌输者,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去发现交流探索。课堂上呈现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学习场面,不在是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传统的被动学习接受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发现学习,形成了合作交流,探索求解的学习方式。

  课改要求教师角色转变,由传统的传授者、二传手、演员、家长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研究者、指导者、合作者。要虚心,真诚的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尽管对于教师来说是挑战是压力是困难,但我们还是要鼓足勇气,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自我反思,改变过去。教师是学习者和知识之间的中介者,

  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生存的能力。

  实施新课改必须要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传统的只是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课业学习情况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品质的评价,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大批学生的积极性。课改还要求和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课改对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更高,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加强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的理念武装头脑,才能驾驿新形势的课堂教学,我力争在课改中有所作为。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把我们推入了教学改革的浪潮。阅读教学是课程标准研制者精心设计的内容,阅读课究竟如何上,才能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凸现阅读教学的个性美;阅读课究竟如何上,才能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处理好传统和改革的关系等等。这些是每一个课改实践者应该深刻探讨的问题。

  笔者是教学前线的课改实践者,和学校同仁一直热衷于阅读教学,课改以来,我们热情高涨,经常互听互评,走出去,请进来,应该说收获很大,便不可避免地使“剑”走了偏锋,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反思。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堂阅读课,教师按照自己的“伟大设计”,让学生就若干问题去读读念念,说说讲讲,而自己只是发问者、点名者、旁观者、旁听者,充其量也只是赞不绝口地说“好”“很好”。不适时而收放,不相机而导向,不就误而纠偏,不升格而总结,这就曲解了“自主学习”的真正意义。因其以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的中心目标;以所谓的“见仁见智”,堵塞了课的升格途径;以所谓的“张扬个性”,掩盖了阅读审美的客观标准;以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热热闹闹的一堂课,由于失却了“主心骨”,难免处于一个很浅的层面上,阅读教学中教师既是主导,又是特殊的阅读主体,应以其丰富的阅读体验处于阅读教学的最前列,应引领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的同时,起到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高效对话等主导作用。

  二、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

  为“适应”新课改,有的老师将心思用于课的形式上,以“标新立异”的形式来“包装”并不生动的课的内容,经过一些“点评者”的推波助澜,此风愈演愈烈。比如说“小组讨论”,这本来就是很传统的学习方式,近来却被贴上“合作学习”的新标签大加标榜。在一些教师眼中,它好像是新课改的新产物,以为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形式或唯一形式。于是几乎每堂课必有小组讨论这一道“风景”。不少“讨论”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这里并非要否定这一学习形式,关键要看讨论的有效度,就某一课文而言,它有没有讨论的必要;就某一问题而言,它有没有讨论的价值。讨论题,无论是由教师提出还是由学生提出,它都要能聚合课堂教学的焦点,能点燃阅读文本的亮点。它要有一定的新颖度,能迅速激起学生对话的兴趣;它要有一定的难度,能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它要有一定的深度,对阅读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总之,能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其阅读审美情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以“拓展”“迁移”为由,游离于阅读文本之外

  此举也逐渐成为一种“时髦”,以为不“拓展”“迁移”一下,就不足以提升课的品位,就不足以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于是每堂课必有“拓展”“迁移”这一档“节目”,一定要塞进一些课外资料,进行“读写结合”“内外互联”式的强化“训练”,以显示课的容量之大、内容之丰。如此不分课型的、硬性的、“拉郎配”式的“涉外”活动,挤去了阅读理解文本的宝贵时间,而对文本的解读只能是“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有人把这种舍本求末、舍内求外的教学法比作“锅内不吃吃锅外”不无道理。阅读教学必须尊重文本,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要通过自主研读文本或带着文本走向教师以获得新知,陶冶情趣,发展能力,这已是不争的道理。那些淡化文本、游离文本的“拓展”“迁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真正有效的`拓展迁移训练必须建立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坚实的基础之上。

  四、架空了“人文性”,忽视了阅读知识结构的构建

  近年来,在一些有关语文素质教育的文章中,“人本”“人性”“人文”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提倡语文的人文性,本来无可非议,但有人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误以为阅读教学就应以“人文性”作统帅。于是或美其名曰“培养情感、追求价值”,对课文自作多情地拔高分析,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或美其名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以课文某一内容为由头,进而“切换”成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上成了口头作文课或时政讲析课,此种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虽仅出现于一堂课的某一环节,但也会给人以“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示。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把它撕成两张皮而顾此失彼呢?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就阅读课而言,它孕育生成于阅读文本的艺术的、哲学的、美学的土壤,它又如空气一般充满着课堂教学的整个空间。架空了“人文性”,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势必淡化了学生阅读认知结构的构建。殊不知,制约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成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阅读的知识结构和由此而日臻强化的阅读认识能力。没有坚实的认知结构,就不会出“呼朋引伴”式的阅读“同化”效应,就不可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理解”,就谈不上什么产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么,所谓的“人文性”只能视作硬贴的“标签”。

  五、滥用多媒体手段,干扰了阅读教学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增长教学时效,可以增强直观效果,可以激发阅读兴趣等等,但不少人却把多媒体教学的“工具性”当作一种“时尚”、一种“装饰”、一种“目标”来追求,甚至把阅读教学成功的希望寄托于电教手段上。特别是上公开课,什么录音机、投影仪、放像机等轻重“武器“一齐上的阵势已司空见惯。由于不明白阅读教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阅读文本的内在形象性和教学语言的形象上,所以一些人不能科学地设计课件,不能适当地运用“媒体”,因而常常出现以下弊端:一是课件中多以“标准答案”显示之,取代了学生的思考;二是快速地闪动“画面”,影响了学生的?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15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高中教育的定位从我国的社会需求来看,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使我国由一个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大国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中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从受教育者个体发展来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关注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与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意识与能力,现阶段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通过培训我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培训中,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本和拓展材料,参与老师们的讨论、互相学习、经验交流和相互借鉴,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并且有了新的思考和见解,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启示。

  新课程培训中,那种相互学习,互相讨论,直言不讳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态度是值得学习的,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努力探索,积极进行反思和再创造,为课程改革做出努力和贡献力量。通过课程培训,收获最大的就是和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从他们那里真实的得到了一些教育的真谛。另外就是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进一步了解了已经实施课改地区的一些老师的教学案例和一些成功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起到借鉴作用。

  经过培训,对课程改革也有了新的认识,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持久性特征,认识到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还需要不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课改的进程。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新的思想,为教育事业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要转变教师角色,要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平等,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学习,不仅要记住所学的知识,还要理解并且会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提倡探究式教学,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完成教学活动,改变那种自编自导自演的教学方式。要通过教学的实施,让学生体验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如何产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学会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要实施好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和学生课外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要求教师精心准备,学生分组实验还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要在实验前明确实验的目的,直到实验要做些什么,写出实验步骤和,并画出实验表格等,而不是盲目的实验。同时要祖师好学生在实验中的.合作。教师还要结合教学的需要,开发实验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学生兴趣实验,教师要做好实验分组、协调、指导、评估等工作。这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习题教学要注意习题(作业题)的选择,不能过难,习题选择要联系生活,要形式多样,可以让学生写学习心得,读书笔记,观察笔记,开展学生课外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开展学生讨论,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学生论坛,甚至可以让学生组织教学等。而不再是局限于书面的作业形式。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结合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的需要,不能过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更不能对多媒体教学形成依赖,要结合实物教学和实验教学,不能滥用多媒体教学。最好能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自行开发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在教学评价上要做到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反馈作用,而不再是注重甄别、选拔作用。教学评价的主体和形式也要多元化,要让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和社区评价相结合。

  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性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教师还要通过教学设计,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来提高教学效率,要在每节课所讲的知识都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理解,而不是每节课讲很多的知识,或者用大量的教学时间来教学,学生却仍然学习效率低下,这样的教学是很难提高效率。简单地说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教的知识要能让学生真正接受。

  教学的有效性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尤其是学生学习的规律,还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教师还要不断学习物理学科的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物理教学法的知识,要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我们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我们要有大教育的思想,要着眼于整个教育事业,而不能只是为了应付每天的工作,一定要有探究意识,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教师在学习上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做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课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改心得体会12-01

课改心得体会01-29

【合集】课改心得体会08-14

课改心得体会[推荐]09-18

课改培训心得体会10-13

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01-09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02-02

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03-29

课改工作总结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