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心得体会1
张老师的执教的《巨人的花园》,以诵读为"经",以想像为"纬",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交际应对,言语训练等具体、灵活开放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人物形象的魅力,积累语言精华,展开联想,放飞想像,倘徉于童话王国,既培养了语感又感知了文本的内涵: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突出表现有以下三点:
1、激发问题和想象力
学生的想像不是漫无目的妄想,而是需要教师巧妙的引领。如:教师引导学生读了巨人叱责孩子们的三句话后,顺势问,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这里的问题设置带有启发性,同时给学生留有疑问的空间,为学生展开想像留下了余地,从而开启了学生的智慧。
2、同理心表现、互动交流
把抽象的知识融入情景,融入生活,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课堂便由被动走向了主动。教学中,付老师引导学生扮演巨人演出他们的神情、动作、语言,再现了文本,丰富了文本,拓展的文本,开放了文本,重构了文本,为师生建构了互动交流的平台。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交流,面对五位巨人的表演,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个巨人好狠、好无情!这个巨人真厉害啊!在交流中他们在解读生命,感悟人性。
3、思维碰撞、言语练习
没有思维的碰撞,就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没有言语的实践,课堂就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本案例,付老师在与学生对话交流中不断产生思维的撞击与交流,不断地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如:读了以后,大家看到一个怎样的巨人?学生说道:一个善良的'巨人,一个慈祥的巨人,一个幸福的巨人,一个快乐的巨人等等,至此,学生已与文本引发了强烈的共鸣,"润物细无声"的课堂交流已使师生双方都在悄然发展。
侯先生的《老人与海鸥》以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贯穿全班。老师就像一朵花。孩子是花丛中忙碌的小蜜蜂,不断地从每朵花中吸收所需的营养。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除了给孩子们不同的知识、新鲜的知识和丰富的知识外,我们还应该教孩子们如何做人,做一个有健康心理和道德的人,让这些小蜜蜂最终酿出自己的花蜜。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两位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地佩服台上的老师们深厚的中文功底。再一次,让我感受到阅读和加强自身学习的重要性。过去常说,如果你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应该有一桶水。我觉得这桶水远远不够。老师,这水应该是源头之水,是充满活力的淡水。为了保持水的新鲜,你应该不断学习。只有学好所有有用的知识,巩固自己的语文基础,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才能提高课堂控制能力。你可以在课堂上更加得心应手。
语文心得体会2
xx年6月24日,我有幸被推荐去批阅中考语文试卷。这是第二次网上阅卷,去时内心难免有一丝紧张,在去的路上,脑海中老是浮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阅卷程序麻烦吗?能不能高效率的阅卷呀……
当我们来到花都职业学校的电子阅览室时,我们所有的担忧都得到了缓解。学区教研人员已作出适当安排。我们有一份完整的试卷和答案。我们先熟悉试卷的内容,然后为我们阅读的问题设定答案。如果你有任何问题,你可以随时问团队负责人。
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根据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陆页面,仔细认真的开始我们的工作,说心里话那时的自己神经紧绷,高度紧张,生怕出任何差错,如此一天八个小时下来,眼睛酸涩,肩膀疼痛,在吃饭时不免有一些抱怨,但一到机房工作起来,我们都拿出十二分力气来干活,生怕谁阅的慢了拉在后面,那时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老师们的真诚与敬业。我们组阅的是积累与运用的第七题古诗文默写。这个题是纯客观题目,算是很简单的,但得分率却不高,全市平均在5、4分左右。阅卷后我分析了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书写不规范。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书写较潦草或不规范,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中的“舟”横折钩钩的太长与里面的点连在一块,只恐双溪舴艋舟中的“舴”不会写。第二,错别较多。其中错的较多的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中的“抽”,大部分学生都写成了时候的“秋”。第三,对古诗意思不理解。这种情况很普遍,比如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写成“深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床头万木春”,这些都是对古诗意义不理解导致的。
鉴于以上三种情况,我在未来的教学中有以下想法:
第一,要规范学生的书写。不管是学生课堂板演还是课下作业,只要有潦草看不清的地方就要求重写,让学生养成一个“落笔就要认真的好习惯”。
第二,如果你在教学中遇到错误,让学生在教科书后面的空白页上排序。你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测试你”这样的小链接,以游戏的形式“重组单词”。例如,辩论可以变成歧视(discrimination)或辫子(braid)。当然,你也可以根据制作方法记住。
第三,在接触古诗时,切忌用“填鸭式”。比如一见到古诗就要求背熟默写,直奔结果,不注重过程。古诗是有意境的,要先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在读懂读出感情的基础上理解着记忆。
此外,这篇作文的主要问题是文体不明显,写作粗疏。
这次阅卷后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也更加认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我相信,只要有心,不但古诗文默写能做好,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得到提高。
语文心得体会3
一、要具有高尚人格、塑造美好心灵的本领
教师应注重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善,注重教师职业的个性修养和人格魅力,具有较高的人文目标。教师的言行始终影响和教育着学生。当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时,他们也为学生指出了行动的方向。如果一个老师说了很多话,却在行动中变成了一个侏儒,那么他所说的无异于对牛弹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以德服人,以身作则,树立学生的模范形象。教师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该以对历史、社会、家长和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人育人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教育的神圣性还在于,我们在塑造学生灵魂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的灵魂,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境界。这可能是任何其他职业都无法比拟的。的确,在新生面前,只有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我们才能在“老师”的头衔面前不感到羞耻。榜样意识和榜样行动将使我们冷静面对每一个学生,提高教师的自我形象。
二、要具有春风化雨、言传身教的技艺。
中国现代教育家夏绵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热爱可以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还能促进学生的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拓展。
因此,这是对教师情感素质的要求。教育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交流过程。经验表明,情感可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行为习惯。师生情感交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心里有了学生,学生就愿意和教师在一起,且有亲近感;教师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学生就将更尊重老师,师生诚坦相待,心心相印。
其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爱遍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而贝林斯基则认为“爱不仅是教育的工具,也是识别教育的尺度”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所有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和爱。爱“王子和公主”没什么错,但被爱所厌恶的“丑小鸭”更有价值。需要注意的是,一句严厉的话、一副“凶狠”的表情和老师粗鲁的斥责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害怕、紧张和无聊,憎恨学科和老师,甚至毁掉未来的“家”。其次,我们要把严格的爱结合起来,优雅与权威并重,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合格,严格有效。我们应该尽力帮助学生克服错误和缺点,肯定他们成长进步的热情,用炽热的心和热情温暖他们的心。让学生感觉老师比他们的父母好,学生像兄弟一样。第三,在日常生活中友好、热情、关爱学生。课后与学生交朋友,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交谈,抓住热点。每天礼貌地对待困难的话题。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愤怒发泄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产生动力,明确前进的方向。
三、要具有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的理念。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和丰富我们的知识。学识对老师来说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需要一桶水。”然而,知识绝不是静止的。它不断丰富和发展,每天都在发生质与量的'变化,特别是在当今被称为“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时代。
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光彩,自己的魅力来感召我们每一位学生。
四、 我们应该有淡泊名利、坚持教育的信念
社会的发展和人性本身的弱点使人的物欲不断膨胀,不断膨胀的物欲必然带来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带来精神的空虚,物质和精神的落差迫使我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是长期的,挥之不去的。年轻的我曾经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无际中看不见一丝阳光而苦恼,我为自己无心再单纯地对待每一张渴望知识的脸庞而羞愧。当我看到仍然有数不尽的教师们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时,我如梦初醒。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这些同行们,让我们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热爱这个工作。因为,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生活中许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
比克纳的使命图景:“这是一片圣地,在那里你可以在内心深处的快乐和外部世界的渴望之间相遇和融合。”这是多么令人向往。袁荣、斯霞、李吉林、俞永正、贾志敏等老一辈教育家以从事教育事业为荣,将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在三尺讲台上,工作、享受;王松洲、窦桂梅等年轻超级教师赢得了学生和同行的广泛赞誉。但环顾四周,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愿景?甚至有些人把“课堂和学校事务管好我的大便、噪音和诅咒,我不说话”作为教育的座右铭,愿意在这样一个颓废的日子里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
坦言之,我们正在做的事从来不是,或不再是自己真正倾心的工作,我们必须为了钱而非为了工作的意义而工作。于是甘愿成为毫无追求的人,沦为匠气十足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习以为常,麻木倦怠;于是我们放弃了读书,放弃了关照内心,悄然丧失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意识,使自己的灵魂家园无以皈依,痛苦不堪。
XX年5月12日下午14:28,汶川发生了一场全球性地震。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用沉着、智慧、甚至生命守护着花朵般的生命,奏响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生命颂歌。面对灾难,生命是如此脆弱;面对灾难,生活是如此美好。每一个表情都在感动,每一刻都在哭泣。
谭千秋,张米亚,向倩……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在平常的日子里,他们和你我一样平常;当灾难来临时,他们挺身而出!当太阳在废墟上升起时,他们却含笑离去!他们用微薄的力量体现着生命的尊严与伟大!他们用单薄的身体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用生命诠释教师的天职!
面对这些用鲜血和生命锻造教师灵魂的英雄,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反思自己:我们真的热爱自己的岗位吗?我们能忠于我们的职责吗?我们能像她一样向世界传播我们的爱吗?
既然选择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无关于名利。是的,我们的工资很微薄,我们责任是那么重,我们容颜一天天失去光泽,我们的白发日日增多,既然选择了,那我们就坚守吧,就为这最后一片净土。